肖艳
[摘 要]“散花”和“丧堂祭文”都是湖南衡山道教丧葬仪式中一种以唢呐锣鼓乐伴奏,并用当地世俗语言即兴演唱的祭歌。“散花”由道士演唱,具有仪式性和娱人性;“丧堂祭文”是职业唱丧堂祭文的人演唱,称之为礼生,具有世俗性和功利性。“散花”能够帮孝眷短暂的走出悲伤,可以说是一种“悲中作乐”;而“丧堂祭文”更像一种“以歌代哭”,用这种“祭文”形式来表达对自己逝去亲人的思念与赞颂。本文通过实地考察来论述两者在音乐风格上相似又相异的特征,并进一步阐释这种特征产生的缘由。
[关键词]衡山;丧葬仪式;散花;丧堂祭文;音乐特征
引言
“散花”和“丧堂祭文”是湖南衡山地区两天丧葬仪式道场中的两个重要程序,其中,在第一天晚上进行“散花”,第二天晚上進行“丧堂祭文”。笔者于2016年6月8—9日和2017年2月4—5日分别参与了衡山县建华村的两场丧葬仪式,选取了第二场仪式作为考察个案①,由于笔者为本村人士,所以在田野调查上没有很大的沟通交流障碍,而且高功②也是本村人。在衡山,有一句俚语叫做:“父有能力看亲事,儿有能力看葬事”,因此只要有人去世,无论是有钱或没钱,都会举办一场法事来悼念亡者,这种习俗十分稳定。丧葬仪式的隆重程度主要可以从道场天数、散花钱数、吃饭做事人数、家族人数等来划分。
“散花”和“丧堂祭文”这两种祭歌形式都能充分地展现出衡山丧葬仪式的世俗情怀,其语言通俗易懂,腔调较为单一,当地村民无论哪种文化程度都能熟听于心。村民非常热衷听“散花”和“丧堂祭文”,如果行动不便不能来到现场的人也会在自家的院子,搬出小板凳来坐听③。“散花”由道士演唱,具有仪式性和娱人性;“丧堂祭文”是职业唱丧堂祭文的人演唱,称之为礼生,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娱乐性,用这种“祭文”形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赞颂。因此村民听到逗趣之处会大笑不止,听到动情之处则泪水潸然。
一、 悲中作乐的“散花”
(一) “散花”的内容
“散花”是一种由道士赞颂主家,歌颂孝眷人士并引人发笑的曲调,其演唱时间大概是在晚上8:00到9:30,主要视主家财力情况而定。“散花”的参与人员为逝者家里的亲属,在引渡师或道士的带领下,围着两张四方桌进行走唱,基本走一圈就会唱一段,然后亲属就要酌情把钱丢到盒子④里面。在大约一个半小时中,唱的好且主家有钱的高达上万元,少则也有一千元左右⑤。“散花”在当地丧仪中都会进行,而且唱“散花”的人是这个道士班里最具有演唱技艺之人,他在做道场中会少做一些事,以此来保留体力为晚上的“散花”做准备。“散花”的地点是在丧堂外面坪上,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由于邻居的吆喝下以及自己面子因素,主家也会不留余力的给钱。现在为了呈现“热闹”的效果,一般的道场都配有音响,以至于整个村都能听到。
在一阵鞭炮和锣鼓声后,孝子手拿幡子,其余孝眷手拿不点燃的三根香火进行转圈,道士就开始先唱一段《起场歌》,演唱的内容是生活常识和此次仪式目的。之后是五个道士围着地狱门①图示进行转圈,每个道士唱两句话以上,加一段唢呐,唱三轮,结束后再定一个最会唱的人进行后面的所有演唱。所有道士在前三轮都唱有关于“花”的句子。如:“日生东来月落西,今晚散花接亡归,内外齐肃静,圣众散花纹”;“树有千枝百叶,时有四时八节,一年十二月,月月有花开,一日十二时,时时有花发”;“今天晚上是地狱门前是呀来呀散呀花啊纹,散西(些)牛头马面半面差,但愿十八阎王开金口啊,放出亡魂是早回家呀”;“散朵红花是红似火,散朵白花是白如莲”;“夏有荷花满池塘,秋有丹桂桑结子,冬天寒梅对雪开啊”;“八十岁公公进花园啊,手开花树泪涟涟,花开花谢年年有啊,地狱门前好散花啊”。
接着开始对主家的恭赞,循环往复,恭赞的顺序按照逝者亲属亲疏而定。如“客气话啊,我不多港(讲),公赞啊长行少官,旷新啊俊哎,有请啊新俊啊,诚心是一声请,你看他啊一散花啊,就走故哒(走了)(众人大笑),恭贺你啊来日你啊前门进啊金珠,后门进啊财宝,来日金珠财宝是你的家门啊,今日我们把你久久来恭赞,你看你愿了(放了)这甲二十块钱打哒这个退堂鼓,不过你啊初献花纹啊献初身,今日啊我只愿你献花纹肯定会跟着行啊哎,新俊老乡哎,牌子里那是头名,站在头名起到麻果(什么)作用,是为你老弟姊妹们做一个好的榜样啊哎,你看你啊坐在那个红凳上,坐哒好哒一个聚宝盆,你看他啊站哒好比摇钱树,摇钱树上啊你摇宝贝,聚宝盆里是那个金啊银啊”。
(二) “散花”中的音乐
从以上唱腔来看,这是一个由一段唢呐锣鼓调子与人声的交替演唱,演唱者与伴奏之间灵活运用。“散花”没有曲谱,就一个腔调,只要把握好平仄关系,有抑扬顿挫之感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唢呐锣鼓调子只用一个曲牌〔散花曲〕(见谱例1),但让人听起来不觉乏味,主要是由于歌词即兴性和逗乐性掩盖了音乐的单一性。“散花”的主要程序为:道士唱第一段,随机演唱,当需要歇息的时候会唱到1 12 6 1 、1 6 2 1、2 12 1 1 、3 26 1 1 和2 32 1等多种以“1”结尾且都是三度以内的级进结尾,如在一段四句七言的唱段中,前三句的音与音之间基本在二度以内,类似于说话,在第四句中的后三、四个字中则会出现一些大跳,然后在结尾时候则呈现级进结尾,呈现出“前紧中松后紧”的形式。“散花”仪式主要由道士进行主持,在两天道场的中间晚上进行演唱,并在“关灯破狱”②仪式后进行,因此还有部分的仪式感存在。其娱人性主要是体现在歌词的使用上,基本都是日常的口语化,并针对现场所发生的一切事物进行即兴逗乐演唱,让主家“自愿”把“花纹”(即钱)献。
谱例1:〔散花曲〕
二、 以歌代哭的“丧堂祭文”
(一) “丧堂祭文”的内容
“祭文”在这里是一个动词,以第一人称进行演唱。分“开祭文”“祭客文”和“家祭文”三种。“开祭文”是“丧堂祭文”最开始的部分,即在大盘宴①之前的一篇祭文,时间不长,大约为八分钟,由逝者的侄子或者远房关系的侄子所进行的“祭文”,内容是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以及感恩的内容。在礼生喊三次“鞭炮、锣鼓、大乐②、小乐③”中开始,如果主家邀请了腰鼓队,则还会喊“微风鼓一阵”,“开祭文”即开始。“祭客文”是除了儿子以外的所有亲戚朋友所进行的“祭文”,客文中最重要的是女儿女婿们的祭文。需要写祭文的人向礼生约稿,并提供素材。祭文由礼生主持,道士们只是在一旁协助敲锣打鼓渲染气氛。在祭文时,客人会跪在灵堂下,埋头听祭文,听到感动处声泪俱下。祭完所有的客文之后,开始祭“家祭文”,“家祭文”是整个“丧堂祭文”的高潮,部分持续时间一般在两个小时左右,内容是逝者生前与亲戚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事情以及逝者生前所做的好事。现在“丧堂祭文”已经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元素,如在进行“客祭文”之前有追悼会的形式,主要是当地老年协会所参加的一个仪式,内容也是对死者的赞颂。完毕后,后台奏〔大开门〕。“客祭文”主要是在大盘宴结束后开始,地点在丧堂灵前,所有祭文者跪拜于灵前,听礼生“祭文”,每次祭文之前都要三拜,祭文结束后,用事先准备在脸盆里的干毛巾擦手三次,起来三拜即结束。
以下是一个祭文的内容部分展示:奠姑父,翌日良辰乃,姑父旷公雨生老大人归灵。命下内侄文卫金、卫秋、水连、水清等,谨具是食三品之仪敬奠于姑父尊灵席前泣曰:“呜呼,悲痛姑父赴仙乡,侄等闻耗欲断肠,速奔尊庭虔吊唁,只见一派景凄凉,灵幡飘拂催人泪,姑爷灵柩停中堂,慈祥遗像立灵桌,哭喊姑爷不搭腔,侄等心如刀绞样,难禁心酸泪盈眶,今夕请灵忆以往,姑父隆恩永难忘,无论何时登龙府,拜向您老福体康,慈祥姑爷最喜爱,关怀备至真周详。嘘寒问暖浓茶泡,脸腚春风香烟张,留餐挽宿忙不息,杯酒办菜下厨房……生前积善修功德,殁后清愆升天堂,今夕开堂行追悼,粗言白话颂贤良。”
如果是關系较亲的亲人,则会把所有的内容进行记录,如:“爸爸,女儿不孝,多以海涵,岳父女婿不孝,请多原谅,今宵还相见,明天再不归,但愿岳父,父亲一路走好,托梦回来,回光返照,顾及子孙,有时常回家看看,这里有您的骨肉亲人,这里有您熟悉邻友,这里有耕耘的田土山水,您的余晖永在,您的德范与世长存,郎女恭送您荣归山里,今夕离别之际,言难尽,情难终,以作千秋用绝耶。您为儿女费了力,您为家庭操了心,没有父亲没有金娥,没有父亲就没有家庭,父亲恩泽如海,岳父恩重如山,永远难以忘怀。”祭文以前多采取文言文格式,现在虽然仍然采用压韵的骈文格式,但已灵活使用。通常“丧堂祭文”内容是一篇记述文,以前“丧堂祭文”都是礼生所唱的每一句话都会有记录,现在除了“家祭文”以外,所有的“祭文”都只是写的大纲,即兴性更强。祭“家祭文”的礼生是演唱最好的一位,其演唱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且年龄较大,威望也较高。在每一篇客祭文完毕之后,有一段锣鼓调子,这些锣鼓调子基本是来自于当地的花鼓戏和当地民间艺人所创编的曲目。一些好文章加上唱功较好的礼生,基本上都能让在场很多的女性听之默默落泪,男性低头冥想。
(二) “丧堂祭文”中的音乐
笔者这次总共采录的客祭文有12篇,属于较为庞大的家族体系。祭文的程序为:祭文的开始奏〔一枝梅〕——祭文开始进行——礼生会在祭文快结束的时候,唱一段“调子”④来渲染现场情绪——“调子”结束——后台会奏一段“调子”,而礼生和跪拜人员行三跪拜和擦手事宜。如第一篇祭文的程序为:祭文的开始唢呐奏〔一枝梅〕——第一篇祭文开始——II:唢呐奏大乐〔辞店调〕头子——二胡奏〔辞店调〕曲调,礼生用歌词随机代入曲调唱之:II——二胡奏小乐〔相思调〕——第二篇祭文开始II:唢呐奏大乐〔诗雄调〕头子——二胡奏〔诗雄调〕曲调,礼生用歌词随机代入曲调唱之:II——二胡奏小乐〔风流八码子〕……后面依照此程序出现的曲调有:〔三调〕〔柳青娘〕〔花石调〕〔衔接曲〕〔送别调〕〔十五的月亮〕〔四平哀腔〕〔苦平〕〔四平腔〕〔悦了〕〔衡阳劝夫〕〔木马调〕〔风送云〕〔北山调〕〔新哀调〕〔小朋友〕〔怀调〕〔三句半〕〔四平腔〕〔小林曲〕(艺人汪小林创作)〔再三调〕〔深山虎〕(艺人汪小林创作)。礼生“祭文”的文章采用当地土白进行即兴演唱,节奏较为自由,节奏型较为规整且简单,旋律起伏不大。但是这种即兴性也会在一定的框架里,基本句式为:1 21 6或者12 12 6或者16 16 6 为一句以6音结束,就算完整的一句话,下一句也接着这样如此的循环往复。如《祭岳父》(见谱例2)
谱例2:《祭岳父》
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主要是由于其曲调为传统的五声性调式,而且结尾6的色彩明确,将听者带入到一种沉重的心境中,都会深深沉浸于悲痛的情感中,而对于音乐的因素会较少关注。笔者还记录了五首曲调〔一枝梅〕〔怀调〕〔四平哀腔〕〔辞店调〕〔三调〕(详见以下谱例)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谱例:6
谱例:7
从以上选曲来看,结构大多短小,是在大量的重复下来渲染情绪的变化。基本也没有特别的选曲规定,主要随着礼生的唱腔高低进行定调,并通过礼生的喊调①进行曲目的规定,如若没有喊调,则由二胡的发曲决定,其他的乐师跟着合奏进行。主要曲目都是来自于衡山花鼓戏的锣鼓调子,据艺人说在“丧堂祭文”中使用的曲目有七八十首,经常用的约30首。
三、结语
通过介绍“散花”和“丧堂祭文”中的运用情况,知道“散花”只用了一个曲调就是〔散花曲〕,所有人能够一致地奏出的原因是由于在结尾有一个固定的唱段。单一的“散花”没有让人听起来无聊,主要是由于道士的即兴演唱能力很好,能利用当下的环境即兴而出,歌词的内容往往贴近日常生活以及生活中的逗乐趣事;而“丧堂祭文”每次也能持续好久的时间令人不感无味,是因为礼生的演唱功底十分厉害,让听者能够深入其中,听逝者的故事,而在用乐上基本上都是从衡山花鼓戏中挪用而来。在选择曲目上也比较随机,主要是由后台拉二胡来定曲目,当出来第一小节后,后台才一起合奏。因此笔者在记谱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弱起的情况。以前是不要唱锣鼓调子的,现在是为了营造一种热闹的气氛,才加入了花鼓戏的演唱。所以后台的乐师一定要熟悉较为常用的曲调才能跟上伴奏。“散花”和“丧堂祭文”两者在演唱形式上大体相似,采用通俗语调,旋律起伏不大,节奏较为规整单一,不同的是从两个形式的结尾我们能看出来“散花”中以“1”结尾,展现出的一种大调色彩,给人以欢快,高兴的感觉。而“丧堂祭文”每一句都是以“6”结尾,给人以沉重、悲伤的感觉。因此呈现出“悲中作乐”的“散花”和“以歌代哭”的“丧堂祭文”形式。
参考文献:
[1] 朱艳林.湖南丧歌论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 Z1).
[2] 石雯丽.湘西土家族丧歌的文化解读[J].文学艺术,2006(2).
[3] 张虹.石鼓镇丧葬仪式音乐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唐蓉:湘潭地区夜歌习俗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