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睿
摘要:本文拟通过对《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创作背景、音乐特点、演唱技巧处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帮助了解莫扎特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风格,旨在对演唱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可参考资料,为唱好莫扎特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女人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音乐特征 演唱处理
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了20多部歌剧,其创作歌剧中的咏叹调其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无论是在专业演出、教学还是大众鉴赏中,常常作为范例。《女人心》是莫扎特成熟时期的歌剧作品,其中女仆德丝比娜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颇为经典,极富抒情性、戏剧性,是这部歌剧中较为出彩的一段音乐,笔者也深深被其所吸引,这是写作动机之一。它难度适中,却又需要一定的演唱技巧,因此常出现于声乐教材及音乐会的曲目中。这一唱段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锻炼及提高演唱者的歌唱技巧,无论是在艺术手法上还是情感上对演唱者都有一定的要求,此写作动机之二。怎样演唱好这些唱段,熟练掌握这些唱段的演唱技术手段与情感表达,在声乐演唱中更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年轻姑娘应该匿得》其具体的音乐形态。尤其是对这一唱段的情节背景、音乐特征、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期望通过此文,能够更加准确把握这个唱段乃至整部歌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为更好地演唱和教学打好基础。
一、歌剧《女人心》的简介
《女人心》创作背景与艺术内涵
《女人心》是一部两幕喜歌剧,全称为“Cosifantutte.ossiaLaseuoladegliamanti”即《女人都这样做,或情人的学校》,由意大利剧作家洛伦佐·达蓬苔撰脚本,可能是根据阿里奥西的《狂怒的奥兰多》改编而成,剧本写得很出色,19世纪许多歌剧以不同的剧名采用了它。莫扎特版的《女人心》主要讲述了两对已订婚的年轻情侣经历过不信任、对爱情不忠贞、移情别恋与责备的种种考验后重归于好幸福收场的故事。内容虽有抨击女人的虚荣及善变心理之嫌,但更多的是向人们传递爱要信任、理解与包容的思想主题。情节中主人公情绪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故事发展峰回路转闹中有笑,最后两对恋人在单身汉阿尔芬佐的劝说下言归于好,一场喜剧到此结束。
二、《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音乐特征
1.人物角色与情节内容
德丝皮娜作为歌剧中的女仆角色,虽然“人小”,但并不“言轻”,她的言行在整部歌剧戏剧化发展的情节里起着贯穿和主导的作用,从而使她成为了剧情起伏变化中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成为了剧中关键角色之一。从主人公和配角的定位来看,这一角色颇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歌剧中的德丝皮娜生性善良真诚、聪明机智、勤劳能干,乐观开朗,无论是做其侍女的本职工作,还是帮助主人分忧解难,她都能胜任,给人感觉好像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她,不得不令人心服口服。其采用轻陕、跳跃而又流畅的节奏来凸显剧中对这一人物角色的刻画,再加上德丝皮娜轻型抒情女高音的漂亮音色,古灵精怪的女仆形象立体显现出来,特征鲜明,具有很高的辨识度。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Una donna aquindieianni)是德丝皮娜在歌剧第二幕第一场中演唱的一段咏叹调。她奉劝两位富家小姐主人不要苦等一个男人,不要轻易相信男人的誓言,当爱情再次降临时要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情人的机会。借此对女主人公说到:“女人有时固然要守住贞洁.但有时也不必一本正经。”整部歌剧剧情的转折,就是被这样短短的一首歌曲轻松而自然地完成了。德斯皮娜将这段唱段唱完后便离开,留给姐妹俩一圈圈涟漪式的震动,她们受到德斯皮娜想法的影响,心防开始逐渐动摇瓦解,最后产生了抛弃现有恋人,接受他人追求,享受当下也无妨的想法和决定。
2.音乐分析
莫扎特为德斯皮娜量身创作的这段咏叹调明快活泼,轻松诙谐,成功地描绘出了德丝皮娜顽皮狡黠的神态。音乐结构为回旋形式,曲式本身即带有趣味的戏剧性色彩与特点。全曲通篇采用了律动性较强的舞蹈性节拍6/8拍的形式,节奏轮廓十分明确。在调性布局方面,莫扎特采用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最常用的主调(G大调)一属调(D大调)一主调(G大调)的调性结构。旋律骨干音大多集中在d1-b2,音域跨度最高达到十三度。
乐曲第一段(1-21小节)调性为G大调。在这段音乐中,莫扎特不仅有意识地频繁使用v级和弦与I级和弦的转换,而且在速度并不快的情况下.运用附点节奏加强了音乐旋律进行的动感。为了避免由于重复所带来的音乐的不新鲜和呆板,作曲家分别在第6和第7小节处增添了精巧的十六分音符装饰性倚音.更加勾勒出了德斯皮娜的俏皮形象,加深了喜剧色彩。这短短20小节的充满试探性意味的唱段,撩动了刚刚还信誓旦旦忠于爱情的两姐妹的心弦。
乐曲主题(22-29小节)整体感觉更加活泼生动,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速度的加快,其次,伴奏部分由第一段的同时进行转变成近似于卡农风格的先后错位行进,音乐将嬉闹玩耍互相追逐表现得淋漓尽致,很是生动。随着剧情的发展,音乐旋律部分的变化程度逐渐加大,在承接前段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调性部分也出现了游移不定的离调因素,如调性在第24、26小节处发生细微短暂偏离,在第29小节又回到原调。这些体现在音乐中的变化都与德斯皮娜当时的台词和心理活动息息相关。
第三段(30-45小节)由G大调转至D大调,情节内容为德丝皮娜魅惑人心的说教打动了两姐妹。第35和37小节中,#c音的出现是转调的前兆,在第39小节处,完整的DD7-V-I和声功能进行标志着调性转变。
第46-52小节的音乐透露出德丝皮娜的灵怪与自傲。由半减七和弦分解构成的旋律,收缩而诡异,停在了G大调的导音上,為主题再次呈现做准备。第60-87小节,伴奏音型变得琐碎没有规则,音符也变小了,由之前的以八分音符为主变成以十六分音符为主。在第79小节处,和声停留在了主调的属方向上,调性也建立在了G大调上。
从第87小节开始是全曲的Coda。值得注意的是,莫扎特在第90小节到100小节处有意玩味地变奏再现了主题呈示,这种回忆性的写作手法在莫扎特作品中屡见不鲜。
三、演唱方法
1.语言特点
教学和演唱《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要特别注意意大利语语音的发音要求:元音要发充分,辅音要清晰可辨。同时伴随歌曲的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变化,不要出现倒字的现象,不要因为下行音的演唱而将吐字位置降低,仍然保持发音的高位置及明亮度。在《年轻的姑娘应该匿得》的6/8拍子节奏中,起音在后两个小分拍的弱起拍位上,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将“Una”唱得过重.而是要一笔带过般地唱过后将重音放在“donna”上。大家都知道在较高音区演唱闭口母音时,声音的控制是很难把握好的,19小节处出现的“Pianti”一词中“ti”就可以采取这种处理方式。此外,我们尤其还要注意歌词与节奏的整合性,一定要先将歌词按照节奏的划分读顺并记忆,不要因为歌词而破坏了音乐旋律的连贯性。在第23小节处的演唱中,一定要注意将“Dee in un momento”几个词的跳顿感表现出来。
在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规则后,我们就要关注锻炼发声器官的稳定和咬字部位的灵活,要在稳中求变、稳中求升。咬字时要依靠口、齿、舌、牙、唇五者的紧密配合,不可过度,也不可不及,要让母音的变化都在内腔内部完成。词与词之间不要断开或停顿,始终要在气息的支持下进行,唱之前安排和固定好气口,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演唱中加强对气息的控制和训练。
2.表现力特点
在演唱《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时,演绎德丝皮娜这一角色时,首先将自己置身于剧中,用心去感受和体会角色所处的情境,以达到与角色融为一体的境界。
其次要了解、掌握歌曲结构,认真读取谱面,细心处理每一个表情术语的标记,使自己的演唱细节处达到恰到好处的效果。从而更有助于塑造德斯皮娜自信高傲、精明聪颖的形象。比如唱段伊始,德丝皮娜把自己装扮成一位深沉世故的长者,此时音色要低沉,节奏缓慢,模仿老人家的姿态。随后德斯皮娜在教唆两姐妹,节奏变得轻快,音色要求明亮华丽,演唱热情奔放。接著音乐节奏开始放缓,德丝皮娜的情绪由激动转为平静,歌声也从高昂变成平和。德斯皮娜继续劝说女主人,演唱跟随跳跃的小快板节奏带有轻佻自信的味道。
唱段结束时,看到受其蛊惑陷入迷茫的两姐妹,德斯皮娜表面不动声色,踩着渐缓渐低的音乐转身离开,内心激动无比,演唱中要仿佛不经意般流露出小小的自鸣得意和喜悦心情。此外,扮演此角色还有一点身材外形上的要求。一般而言,具有纤细苗条的身材或者娇小可人的年轻女高音更为适合,这样的演员要求也与剧中角色的人物设定相吻合,从视觉直观上首先使人们对德斯皮娜这个角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结语
《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旋律优美流畅富有活力,节奏快慢结合,音响强弱交替,音色明暗转换,人物形象丰满,情感多样复杂,是一首艺术性较高也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声乐作品。无论是在歌曲结构上还是在创作手法方面都体现了作曲家高超的创作技能和匠心独运。而作为演唱者,要想完美地塑造歌剧角色,就必须要重视基本演唱技巧的学习,如注意呼吸、气息、起音、声区统一、声音的连贯、声音的灵活性、装饰音、音量的控制、音色、音准、各种节奏型等各方面的艺术训练,并且通过作品的积累勤加练习,追求更完善的技巧表现和情感表达。诚然,想要更好地诠释一部作品,除了要具备演唱技巧的硬件条件外,还应当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征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和人物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演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