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卉栋 张玲
[摘要]通过长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和有针对性的访谈归纳,发现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动机类型可归纳为:幼稚脆弱型、思恩欲报型、个性独傲型和力不从心型4种;研究表明思恩欲报型最为积极向上,这类学生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最好。研究结果提示,感恩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具有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积极需求;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湖北东部地区(鄂东)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或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在他们身上既表现出特定家庭环境中形成的独特个性特征,又体现着农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共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上的多样化是导致学生求学心态多样化的根本原因,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掌握职校学生的求学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职业教育的感受以及同行老同志的经验,本研究认为,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因为年龄尚小不适合直接走向社会,不得已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为尽早感恩父母和回馈家庭而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因为不能清晰地认识自身能力,对现实状况不满意,并且思想独立从而接受职业教育;还有的因为家庭经济拮据,自身基础知识薄弱而接受职业教育。综上种种对职业教育不同的需求状况,本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对学生教育管理积极的因素。
本研究所采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完全自然的情境中,采用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对所关心的社会现象和行为进行整体性探究,最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逻辑上的归纳,最终形成理论结果。质性研究强调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建构现象和行为的意义,进而获得解释性的理解。质性研究结果来源于真实、自然的现场,它不刻意追求研究结果的可迁移性,其根本宗旨是在特定的环境中理解特定事件的意义,解决特定事件中的独特问题。职校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行为品德方面的发展水平也不尽如人意,各种消极心态包括:失落、孤独、依赖、减负以及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等。这些特定性使得本研究尝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访谈对象
本次研究访谈的对象均来自于农村地区或居住在城镇的农村人口,包括中职生和高职生、学生家长及其班主任和辅导员。受访学生97名,均来自于鄂东职教集团在读学生。其中男生71名,女生26名,年龄18±5.3岁。受访学生家长和教师由受访学生推荐并征得当事人同意,其中60名学生家长和48名教师的访谈资料比较完整。
2.2 访谈提纲
本研究访谈提纲包含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访谈提纲,内容接近,仅称呼和措辞上存在些许变化。学生访谈提纲如下:a、请详细介绍你是如何选择在读学校和专业的?b、请具体介绍一下你的家庭成员和父母亲的职业。c、谈一谈目前你的学习生活情况。d、谈一谈你对学校和专业的看法以及未来的打算。
2.3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程序包含四个步骤:预约访谈、正式访谈、转录文本和对文本信息编码。访谈人员根据预约访谈对象对访谈提纲即时修改。所有学生的正式访谈均在无人干扰的教室、办公室、会议室或谈话室中进行;学生家长和学生班主任辅导员的访谈分为当面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形式。所有访谈录音转换成文本,共计8.7万字。在通读所有原始访谈文本信息后,参照质性研究有关程序编码。首先,把有效文本信息转化为含义单一的条目,如将“年龄太小,学习上的很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决定或听取同学朋友建议。”拆分成“年龄偏小”和“性格脆弱”。其次,对于意识相近的信息进行同类项合并或精简,如将“单亲家庭”、“精准扶贫家庭”和“家人患有重疾”等合并为:“经济拮据”。再次,将合并依据精简后的条目进行条目编码、归类命名;最后,请求语文专业教师进行确认性归类汇总,同时删除无法归类或归类不一致的条目。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需求的结构
通过对前期访谈资料的归纳整理,发现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需求共有24个条目。根据条目内容进行合并整理得到4个大的类别:幼稚脆弱型、思恩欲报型、个性独傲型和力不从心型。各类别被提及的频次如表1所示。
3.2 农村学生积极教育需求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
本研究认为幼稚脆弱型属于被动型的教育需求;个性独傲型虽然主动需求教育,但思想偏激;力不从心型虽然积极,但因基础知识薄弱而缺乏主动性;故将思恩欲报型作为主动积极的教育需求来进行研究,探讨职校农村学生主动积极的教育需求对其自身心理社会适应的作用。思恩欲报型教育需求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共有20个条目,可归纳为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对情绪的负杂影响以及对行为的积极影响3大类别(见表2)。
4 讨论
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学生绝大多数属于“多差生”,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可以用差得离谱来形容;而且他们大多数在学习情绪方面存在着困难,没有学习的激情,一上课就想睡觉或玩手机,更谈不上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甚至按时完成作业都成为教师奢侈的要求。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薄弱、好易恶难以及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我们也在嘗试通过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趣味性和现实性来激发学生的心理兴奋点。但好景不长,长久地感受着类似刺激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部分学生心理兴奋的“阈值”越来越高,最后感官上变得完全适应并不再产生兴奋点。这些都在表明来自于学生自身外部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教师、教材和教法上的新颖性,在短时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发兴奋点作用,但并不能长久激发学生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内在动机。
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归纳后发现,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可以归纳为4个类型:因幼稚脆弱而暂时躲避社会;因思恩欲报而追求能力进步;因个性独傲而不适于现实社会;因学习力不从心退而求其次。以上同時也能代表部分学生家长的职业教育需求类型。4种职业教育需求其内在动机因素并不一致,幼稚脆弱型属于消极被动的求学动机;个性独傲型的求学动机在于消极回避现实的刺激;力不从心型的求学动机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其中思恩欲报型的求学动机被普遍认为是最为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需求。
从学生积极教育需求对其心理社会适应影响的编码索引和频次统计中可以看到,思恩欲报型的求学动机对学习的积极影响包含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最直接的表现是学习上更有动力,这种动力可以促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其结果是学习成绩和实习成绩都得到提高,这种正向的回馈作用促使学习兴趣的形成。思恩欲报型的求学动机对情绪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消极影响,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更加轻松、开心和满足。积极的教育需求对行为的积极影响更加明显,首先是学生的自律性明显提高,其次是对待周围的人更加随和宽容,目标感和使命感在这些学生身上显得更加突出。
农村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虽然多种多样,但其目的和动机具有普遍的共性特征,大多数动机类型并不是积极上进的,其中思恩欲报型的求学动机对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影响最为显著。黎秋岑在关于感恩对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和学业成绩的影响中指出,感恩情感、认知和行为都对学习动机的内化起积极作用,动机内务对学业成绩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我们也会发现,懂得感恩的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强,待人接物相对成熟,更容易收获良师益友的帮助。这也提示我们,在学生的教育培养实践中注入感恩教育的成分,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学动机,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肖明东.中职学生求学心态及其教育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7): 133-135.
[2] 吴飞云.尊重与保护职校生求学的积极心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24): 39.
[3]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赵蒙成.论职业教育研究中质性研究的质量判断标准[J].职教通讯, 2012(10): 2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