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TPACK框架出发,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说明了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语言能力自我提升的重要性。文章从移动学习、慕课学习、网络实践社群三个方面,结合实例描述了当前英语教师语言能力提升的网络新路径。
关键词:TPACK;移动学习;慕课;实践社群
信息时代新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剧增,知识更新急剧加速。面对爆炸性增长的知识,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已成为各行业的必然选择,甚至已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来说,教材中所能提供的知识已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因而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当前,用于表征信息时代教师知识能力结构模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美国学者马修·凯勒(Koehler, M. J.)和庞亚·米什拉(Mishra, P.)于2006年提出TPACK理论。后经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和评价工具(张哲等,2017)。TPACK的中文含义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如图1所示,它由传统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加入了第三要素即技术知识(TK)而来。在TPACK框架中,信息时代教师的知识能力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分别是: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三大要素之间相互交叉产生了一些边界知识,其中在当前受较多关注的是TPACK,比如如何利用技术进行英语教学的问题就属于这个领域。而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如英语教师如何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的问题,由于不涉及教学法的知识,在教学界甚少关注。然而这一领域在当前技术进步加速、知识迭代频繁、终身学习普及的背景之下,对每一位教师而言无疑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仍不均衡。早在2001年秋季开始,我国在城市和县城的小学以三年级为起点逐步开设了英语课。后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农村地区也全面普及了小学英语教学。在农村、乡镇甚至县城的小学大范围开设英语课程,对英语师资的配备和要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巫淑华,2009)。由于农村及偏远地区艰苦的条件以及人事编制紧张的状况,很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转岗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英语教育,特别是在英语语音方面,其不良发音习惯早已“石化”到难以纠正,给处于语言学习黄金时期的小学生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虽然国内近年来通过各种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如“国培计划(西部计划)”“顶岗置换培训”等给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英语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但受益面毕竟相当有限,且一般的集中培训时间短、内容多,难以在短期内提升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
鑒于此,英语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工具进行语言能力的自我提升,将是个现实而有效的方法。除了利用传统的网络工具和资源,根据当前网络学习资源的技术形态和应用类型,笔者提出以下三种网络学习的新路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加以利用。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便携式计算机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进行的学习方式(KukulskaHulme & Traxier, 2007)。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学习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流方式,并催生出微课、慕课等足以撼动教育根基的新学习资源形式。在语言教学领域,移动辅助语言学习(Mobile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MALL)也成为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和技术增强的语言学习(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研究的新发展阶段,并引领着当前研究的热点。
自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在2016年前后开始超越传统的桌面互联网(GlobalStats, 2016),移动学习资源和工具就已呈爆炸式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特点。当前,在提升英语听、说、读、写的移动学习工具中,有代表性的,如:
1. 语音及听说: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可可英语、DAKA、英语魔方秀、每日英语听力、扇贝听力、天天练口语(微信小程序)、一点英语(微信小程序)、英语口语学练测(安卓版)、微软小英(微信公众号)
2. 词汇:百词斩、扇贝单词、墨墨背单词、沪江开心词场、知米背单词、口袋单词、有道背单词
3. 词典/翻译:网易有道词典、欧路词典、沪江小D词典、金山词霸、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微软翻译、Google翻译、百度翻译、有道翻译官
4. 阅读:薄荷阅读、Chinadaily(app/微信公众号)、21世纪英文报(微信公众号)、英语头条、百词斩爱阅读、扇贝阅读、知米阅读(微信公众号)、Quora编辑室(微信公众号)、Grabtalk(微信公众号)、英文悦读(微信公众号)
5. 写作:扇贝炼句、批改网
当前的英语学习类app中,听说及词汇类的占了70%以上。以上工具因改版、升级可能会在未来名称不符,要获知最新的移动学习工具和资源,学习者可多使用搜狗的微信搜索引擎(http:// weixin.sogou.com)。英语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建议利用它们的以下特点进行学习:
1. 碎片化学习。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是移动学习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进行学习。英语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很难每天用一大段的时间来进行自我提升,因此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能够有效地把学习时间化整为零,又能保证高频率的语言刺激。基于碎片学习的理念,很多手机app都是极简任务设计,如天天练口语,学习者每天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是一种小步走、多频率的学习方式,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
2. 打卡签到。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由于学习过程是自觉自愿的,监督的缺失很容易使学习任务半途而废。学习英语不在于接触英语的长度,而在于接触英语的频度(龚亚夫,2014)。因此,一些移动学习app,如薄荷阅读的签到打卡功能,能在客观上帮助学习者进行自我监督。另外,如果该app没有提供打卡功能,学习者仍然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社交功能,把每次的学习成果主动发布到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中,以此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在同伴和他人的监督和关注之下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竞争。与同伴的竞争能够使学习过程更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习动机(Krashen,1982)。当前的很多移动学习app,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账号便可简单登录,因此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同伴间的学习竞争活动。如一点英语(微信小程序)的用户可以邀请微信好友参加PK,这比学习者在孤立状态下进行学习更有趣味性,使学习在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当中不知不觉地发生,也容易使学习者坚持下去。这种隐性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直接学习更有效果,符合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
慕课的完整名称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二字最初由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根据其英文名称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音译而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在线课程形态和教学模式,慕课在过去十年间已经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它起始于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最早的一门慕课是由斯坦福大学于2011年向全球学习者开放的人工智能课程,因其名校和开放效应,吸引了来自全球190个国家的16万学习者。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慕课平台涌现出来,海量的慕课课程纷纷上线,数以千万计的学习者参加到各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学习浪潮之中,对全球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产生了或正在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焦建利等,2018)。
对在职教师而言,慕课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的模式,这是因为慕课与以往的精品课程、在线课程、课堂教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慕课与其他网络课程不同的地方是,它是一门系统化的课程。在慕课中,学习者不仅要观看教师的教学视频、阅读相关的学习材料、利用在线工具与其他学员交流,还要完成相关的练习题、测试题、期末作业和考试,在完成了以上任务的基础上,如果达到了合格以上的分数要求,就可以结业并获得相应的证书。虽然是一门“开放”课程,但很多慕课与大学课程一样,其开放时间是有限制的,错过了时间只能等下一次开课。因此,慕课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课程,与以往的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特点能够使学习者掌握的知识更系统、更全面,是终身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的有效形式。
其次,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慕课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慕课教学法,在很多方面非常适合终身学习者,如:短小精悍的短视频教学方式有利于碎片化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可自定学习步调,有利于在职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强调学习者自愿学习的方式,学习者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有利于坚持课程学习;期末考试一般采取同伴互评的评价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同侪互助学习”;强调实践社群的知识建构,让学习者通过在线讨论的形式,与来自全国、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互相交流,有利于把在线学习的隐性知识转变成为每个学习者的显性知识;慕课的内容安排,一般提倡小步骤教学,给学习者提供了足够的练习机会、充裕的学习时间及补救教学等,是一种精熟学习方法(焦建利,2014),能够弥补在职教师对某些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和全面的缺陷。
当前可供一线教师学习的慕课平台很多:
1. 国内慕课平台: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超星尔雅、学堂在线、MOOC学院(果壳网)等。
2. 国外慕课平台:Future Learn、Coursera、Udacity、edX、Open2Study等。
这些平台都提供很多免费学习的课程,只需要简单注册即可参加。如下图2所示是由英国12所著名大学发起的Future Learn平台上提供的Basic English 2: Pre-Intermediate course课程学习界面。
对于在职教师来说,面对网络上繁多的课程,容易产生选择性困难。因此如果要进行慕课学习,建议首先选择名校精品课。我国在2017年评选出近50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由名校名师开发,课程质量有保证,并且都是免费开放学习的,学习者可以先从中进行挑选。同时,慕课学习的特点是辍学率高,由于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很容易半途而废,为了保证能够坚持学习,建议每次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焦建利,2018)。
除了英语语言类慕课之外,现在还有很多课程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而设计。如中国大學MOOC平台上的“中国教师教育MOOC”系列(http:// tmooc.icourses.cn),已经免费提供了30门优质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两门专门针对英语教师的课程:由焦建利教授和笔者共同主持开发的《英语教学与互联网》(见图3),以及由黄丽燕教授与徐曼菲博士共同主持的《如何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推荐给在职英语教师们学习。
语言习得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社会互动的过程,然而对在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工作之余进行的学习通常是孤立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显然是不利于语言学习的。而如今,通过加入网络上的各种实践社群,能够帮助教师学习者解决这个难题。
实践社群是指有共同兴趣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在定期的互动过程中学习如何将需要做的事情做好(Wenger,1998)。网络上的实践社群存在已久。如在国外一直普及很广的邮件列表(mailing list)服务就是一种早期的网络实践社群形式。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多元化,网络实践社群也呈现多种形式,很多具备群体社交功能的技术形式都可以组建网络实践社群。
当前国内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在线讨论(如普特英语听力论坛、voicethread语音讨论)、微信群、QQ群、博客群、在线直播(如CCtalk)等,在上文提及的慕课学习中,基于学习内容进行的在线讨论区亦可以成为一个网络实践社群。另外,各种app内常常设置讨论区,亦可成为互动和协作的实践社群。
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通常没有固定的教师,但同伴的数量通常比传统课堂要多得多。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高质量的互动交流能弥补教师缺失的遗憾。比如在慕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面对大规模的学生数量,不可能做到精细辅导,因此慕课就非常依赖网络实践社群的搭建。学习者可以在慕课课程的讨论区中就教学问题互相解答疑惑。这种同侪互助式的讨论对于慕课教学非常重要。除了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網络实践社群,英语老师们在日常可尽可能多地加入各种实时交流群,很多时候在书本、网页上找不到答案的问题,直接在群内咨询,答案可能很快就会出现。
网络实践社群最大的作用是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地理限制,使学习者的来源更加广泛,因此在讨论过程中,主题的丰富性、话语的多样性等特点,能给语言学习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如图4是voicethread网站的一个关于American Food(美国食物)的主题界面。来自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对图片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用英语口语表达出来,生成一个个语音音频。参加者随时点击其他学习者的头像,即可听到他们的发言内容。这种网络实践社群为外语学习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文化体验。
以上三种路径,仅仅只是为了向英语教师们提供更多可选的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师,应该尽快地适应于技术环境下的教与学,不应仅仅在教学方法上用技术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创新,在自身的语言能力发展上亦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通过语言的再学习来促进教学能力的进步,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GlobalStats, S. Mobile and tablet internet usage exceeds desktop for first time worldwide. [A/OL]. (2016-11-01)[2018-07-01]. http://gs. statcounter. com/press/mobile-andtablet-internet-usageexceedsdesktop-for-first-time-worldwide.
Krashen, S. 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Kukulska-Hulme, A. & Traxier, T. 2007. Mobile Learning [M]. London: Routledge.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龚亚夫. 2014. 中国亟需战略性外语政策[J]. 基础教育改革动态, (15): 15-16
焦建利. 2014. 慕课教学法之管窥(下)[J].中国远程教育, (22): 89-90
焦建利. 选修慕课的五个原则. [A/OL].(2018-06-08)[2018-07-01]. http:// www.jiaojianli.com/7062.html.
焦建利, 刘晓斌, 陈泽璇, 宋楠楠. 2018. PTTCA: 一种问题导向的慕课课程设计模式[J].数字教育, (2)
巫淑华. 2009. 农村小学转岗英语教师的语音问题与对策[J]. 基础外语教育, 11(2): 96-99
张哲, 陈晓慧, 王以宁. 2017. 基于TPACK模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价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 (6): 6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