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扶贫贷款风险防控与化解

2018-05-14 12:45刘远文
新丝路(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问题

刘远文

摘 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扶贫贷款方面的工作,也相继出台了许多金融扶贫贷款的政策,旨在全方位的加大金融扶贫的力度。但是从目前的总体成效来看,这样的政策实施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及问题。本文就通过分析目前金融扶贫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农商银行扶贫贷款风险防控与化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扶贫贷款;政策实施;问题;有效策略

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扶贫贷款的中坚力量,在现代扶贫贷款中的成效十分突出,但是在获得成效的同时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结合农商银行的工作实践,找到制约金融扶贫贷款的主要障碍,把金融扶贫贷款措施落实到实处。

一、金融扶贫贷款工作存在的问题

1.风险补偿机制不全面

根据《小额贷款扶贫担保基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小额扶贫贷款的担保责任是由财政公司或担保公司共同承担的担保责任,由保险公司或者是担保公司提供相应的保险或者是担保。但是由于各个财政公司之间的财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一部分的财政公司无法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担保金存在不足的现象,这就带来了极大的扶贫贷款风险。

2.扶贫贷款信息共享不及时

金融机构、政府扶贫部门、金融監管部门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完善的扶贫对象信息可以共享的系统,使得很多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的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无法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此外贫困人口之间贫困类型、贫困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金融扶贫贷款的侧重点不一样,很多的银行金融机构在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下,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具体分析具体的问题。

3.金融扶贫贷款缺乏合力

目前各个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风险评估、项目选择、机具布放上各自为阵的不良现象,在一些贫困户及贫困村的扶贫贷款工作中会出现一定的赖债户、信贷盲区、“甲贷乙用”等乱象,这就造成了金融扶贫资金的浪费。

4.考核激励制度不健全

大部分的小额扶贫具有贷款分布散、贷款额度小、利率低等特点,对银行业的金融机构吸引力不够大,会造成银行金融机构对扶贫贷款“不愿放”的现象,还有一部分的银行机构并没有出台游戏诶鼓励性的绩效考评措施。

5.扶贫免责机制不够完善

贫困户属于低收入群体,大部分的人群是不符合信贷条件的,其扶贫贷款的风险也要比其他的涉农贷款大很多。此外,有些贫困户的信用意识十分淡薄,存在一定的失信、违约情况,使得一部分的信贷人员出现“畏贷”、怕担责等严重的思想包袱。

6.扶贫产品契合度不够

目前很多的银行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金融产品创新,但具有扶贫特征的金融扶贫产品还是相对较少,许多的贫困地区产业支撑薄弱、基建水平低、增收空间相对有限,有一部分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适应性不强、扶贫产品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等现象,使得金融扶贫贷款工作无法正常的开展。

7.扶贫贷款风险不断凸显

有一部分的贫困户不能很好的认识到扶贫贷款产品,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对扶贫贷款政策的相关宣传也不到位,贫困户之间的认知能力存在不足,他们只是片面的把扶贫贷款认为是国家拨付的无偿的救济金而已,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扶贫贷款可还可不还,在加上大部分的农户产品都具有弱质性,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农户的收入本身就不是特别的稳定,其资金来源无法得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还款来源也得不到保障,这就使得银行金融银行扶贫贷款的风险频频发生。

8.贷款期限无法完全匹配

有个别的金融扶贫项目存在贷款期限与项目收益期限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如果光伏扶贫贷款,农户建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需要10年收回成本,而富民农户贷的最长期限仅为3年,贷款期限短给贫困户造成较大的还贷压力,无形中增加了脱贫上的经济负担。

9.主动申请贷款的积极性不强

金融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帮扶主体主要就是贫困户,但是大部分的贫困户对精准扶贫小额贷款认识不足,其可以获得扶贫贷款授信的额度也很低,此外他们还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社会关系也是比较简单,就更加无法增加授信额度的方式,这些原因也是导致贫困户申请贷款的主动性不强的因素。

二、农商银行扶贫贷款风险防控与化解的有效策略

1.提升自身信贷管理的水平

农商银行作为县域中小金融机构,其发展的短板一直也是风险防控能力,受到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与粗放发展模式的难以为继的影响,农商银行积累的长期信贷风险开始显现,大量发放扶贫贷款势必会带来更大的信贷风险压力。因此,农商银行必须全面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与信贷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与市场竞争的现状,才能为自身转型升级积累力量。此外,在,经济新常态下,如影随形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也一直困扰着农商银行,因此,建立全面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目前农商银行亟需解决的难题。只要跨过了全面风险管理这道“高墙”,农商银行势必会向着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以扶贫项目为核心,重点带动培育

要全面的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重点的扶贫项目名单,根据现有的扶贫主体名单,组织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上门入户、深入基层,重点调查各自辖区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逐渐的建立扶贫贷款的专项项目,与一些金融扶贫的担保公司保持积极的沟通协调,开启双方互相合作的模式,大力的推广精准扶贫贷工作。这样既能壮大农商银行的社会责任,也能为其培育一大批的优质客户群体。

3.不断创新农信贷产品,解决担保问题

要积极地根据市场的特征及经营的特殊环境,大力推广金融产品创新工作,确定更加与时俱进的信贷产品组成的产品体系,丰富信贷产品、拓宽担保方式,可以推出一些类似“信保农村产权贷”、“小微诚信贷”等极具特色的产品,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

4.健全完善差异化的监督制度

相关的监督部门要及时的出台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监管措施。在一些贫困地区可以设立一些银行业法人机构的相关分支机构,对一些需要现场检查的工作要做出特殊的安排。积极的引导银行机构合理的确定扶贫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扶贫项目贷款等。对于那些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客观原因造成无法按原定期限正常还款的贷款可以合理展期。与此同时,还要及时的制定小额扶贫信贷尽职免责指导意见,切实的提升相关信贷人员办理贷款的积极性。

5.切实发挥扶贫小额信贷作用

破解贫困户融资瓶颈的关键举措就是扶贫小额信贷,因此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不断地加大投放力度,制定一些与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或业务实施相关的细则,设立扶贫小额信贷绿色通道。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要根据随用随贷、应贷尽贷的基本原则,力争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全覆盖,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增收的根本目的。

6.提升扶贫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相关监督部门要围绕完善信贷投放落实制度、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创新产品服务、强化监管引领、加强部门联动等方面积极的对银行业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还要指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增设网点机具、信贷投放围绕、研发扶贫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扶贫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三、总结

农商银行支持精准扶贫,既增强了贫困群体对自身的依赖,也为其未来发展培育了新的客户群体。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当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摆脱贫困后的城乡居民,将是农商银行发展消费金融和投资理财业务的新客户。农商银行要想弯道超车,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必须做好目前扶贫贷款的工作,提前布局消费金融的群体,建立自身风险定价模型,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贷款工作,把金融扶贫贷款措施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夏振洲.小额扶贫贷款风险控制及优化路径[J].西南金融,2017(3)

[2]高峰.试论农村信用社县级联社扶贫过程中的风险控制[J].中国经贸, 2016(16):151-152

[3]刘奎宁.金融扶贫与银行风险控制[J].武汉金融,2016(12):1-1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问题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