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

2018-05-14 11:46园任怡
新丝路(下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幼小衔接

园任怡

摘 要: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与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幼小衔接中往往更多关注在课程、智力、生活等内容,忽视了幼儿社会性适应能力;且幼小衔接多从家长和学校角度提出策略,忽略了社区资源的利用。本文将从社区角度出发,提出相关策略,有效促进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社区资源;社会适应性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幼小衔接是在幼教领域中一个众所周知的概念。从字面上来看,“幼”即“幼儿、学前儿童”“小”指的就是“小学、小学生”“衔接”就是指“两个相邻阶段之间的连接,联系”,所谓“幼小衔接”就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连接,主要在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中进行。[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成长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是他们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社会适应性的衔接又是幼小衔接中重要的一环,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存在幼小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儿童入学前在学习和社会性方面准备不足,入学后在这两个方面不适应。入学前社会性适应问题主要反映在規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独立性与生活自理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2]社会性方面衔接不顺利,幼儿身上往往会出现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等现象,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甚至会出现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现象。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幼儿自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发现,老师上课讲什么回家说不出来,有的幼儿特别胆小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可尿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还有些幼儿则不敢跟别人说话,不会和同学交往。因此,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发展在幼小衔接中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教育目标指出: 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幼小衔接应该立足于幼儿这一主体身上,针对幼儿适应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创设适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解决幼小衔接的实质应当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幼儿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幼儿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幼儿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大班幼儿个性比较成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交往范围也在扩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幼儿走向社会,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社区作为一种重要教育文化资源往往会被忽视,但它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社会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区环境,为大班幼儿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给幼儿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和谐的同伴关系,提高幼儿主动与人沟通,相处,合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幼小衔接。

二、幼小衔接中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综合已有的研究,关于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家庭的相关上,有研究表明家长的教养方式、学历、关注程度等都与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和行为密切相关,除此之外与幼儿本身及同伴关系也有重要的联系。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学者研究幼小衔接中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在研究当中主要集中在教师沟通、家园合作,对社会适应性能力价值的认识等内容方面,整理问题如下:

1.对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价值的认识不足

田宇通过对兰州市某幼儿园大班进行调查发现,在对幼儿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虽然认识到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社会价值,但忽视对幼儿自身发展的本体价值,缺乏对幼儿的人格培养。

2.教师对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且相互沟通较少

教师之间的专业沟通主要是指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之间相互交流观点的过程。[2]平时教师之间的沟通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教学活动的,很少涉及到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或行为,教师缺少充足且专业的交流。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缺少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做到针对不同幼儿进行差异指导。

3.家园沟通少,家长缺乏主动性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忽视了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的发展,且因为工作繁忙,不能积极主动的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有的时候甚至拒绝与幼儿园的配合,这样就不能及时的解决幼儿的问题,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无法及时纠正。

但是社区作为促进幼儿社会适应性能力发展的有效平台,研究较少。陈兆娟指出应该利用社区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参加多种的主题社区活动,让幼儿为社区服务,让幼儿走进社区,了解社区的真实生活等等。陈兴华提出了以社区为中介,把社区当做“锚点”。因为社区具有“统筹―协调―参与―服务”功能,能够很好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 。有效利用社区多重资源,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引进学校资源,以社区为平台,如设置“社区辅导员”“幼小合作基金”等,多渠道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发展。

三、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策略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性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所需的特点、品质。 它是和平相处,解决矛盾,不伤人的技巧及驾驭或掌握公共资源的能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发展。社区教育正式利用幼儿生活中的外部环境对幼儿实施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社会教育的一种教育活动。 社会适应能力发生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由于这种发展,儿童才由出生时的自然人逐渐变成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能与周围人正常交往并以自己独特个性对社会施加影响的社会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主要由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和社会行为发展三部分组成。即幼儿亲自参加的各社会行为的发展 种交往活动时推动其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具体包括幼儿社会行为发展中的利他行为、攻击性行为、合作行为以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需要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让幼儿成了社区中的小主人。例如,重阳节带领大班幼儿走进社区退休人员活动中心,让幼儿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得到了发展和促进!三八妇女节活动也是幼儿园必须进行的活动之一,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学会爱,老师可以借“三八”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为妈妈开展庆祝活动,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并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体验合作、分享和交往的愉悦。每个班的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发一张“社区活动实践表”,要求家长带孩子到社区、商场、街道、公园、娱乐场等场所,鼓励他们给认识和不认识的女性朋友送上一句“祝您节日快乐”的祝福,并请接受祝福的人在自己的“活动实践表”上签名,这样的活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自信心等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知道,学习和遵守规则、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进程。在社区环境中,我们利用标记、符号,巧妙地将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真实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发生和养成,从而达到提升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目的。其次,在集体生活中,幼儿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会时有发生。而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极其宝贵的教育价值。因此,有效地利用社区平台这个资源,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创设里有利的条件。

认真落实贯彻《指南》,科学把握幼小衔接关键期,联合家长、学校、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多角度、多方位的开展幼小衔接系列活动,通过各种社区活动,让成人的合作、分享与协助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为幼儿步入小学做好身、心等各方面的准备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通过宣传和服务让社区了解幼儿园,懂得幼小衔接的科学理念,达到了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社区活动是所有活动都不能代替完成的,它可以使老师对每个幼儿的发展变化更加关注,组织教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使家长对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更加有方法,同时进一步满足孩子参与社会、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欲望,使幼儿的综合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因此,提出以下策略:

1.成立家教社:由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幼儿园代表组成,改变原家长学校主要由教师、部分家长大人的局面,拓展家教社区指导者的队伍:由教师指导家长扩大为家长、教师、家长 家长双向指导,使家长、教师的科学育儿能力起到互补作用。

2.制定相应的《家、园、社区协作委员会章程》,统一教育思想。确保活动的统筹,信息的流通,运行渠道的畅通,合作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

3.建立文明社区建设区域联动体系。建立家长、社区资源库共享,充分体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资源最优化,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支持。实行双向开放。

各类主题活动(玩具交易会、与社区老人心连心、家庭才艺秀、民间游戏等)使幼儿园与社区呈现出良好的互动画面,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离的新型关系,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和谐发展的新面貌,为幼儿的幼小衔接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幼儿园结合教育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幼儿走进社区或请社区内与活动内容经验相关的人员走进幼儿园,参加各项活动,丰富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学会关爱他人、欣赏他人等品质。

4.制定《幼小衔接社区指导手册》为社区与幼儿园、小学共同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提供充足的沟通。

四、结语

幼儿园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支持,同时又服务于社会。因此,幼儿园应该充分发掘并且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内联系,创设更多实践条件,联合社区开展丰富的活动,拓展幼儿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能在活动中近距离的感受社会生活,在活动中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一次次的社区活动中提高幼儿主动与人沟通,相处,合作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幼儿顺利的进行幼小衔接。

参考文献:

[1]白佳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社会适应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4

[2]边霞.园外幼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幼儿教育,2004(9)

[3]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

[4]田宇.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5

作者简介:

任怡,女,西北大學后勤集团幼儿园教师。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幼小衔接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开放式教育实践探析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共享社区资源实现为老服务多元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