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卓越计划专业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分析①

2018-05-14 16:20王如刚,王益群,周锋,孔维宾,杨晓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毕业设计

王如刚,王益群,周锋,孔维宾,杨晓芳

[摘 要] 为了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结合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获得的问题出发,提出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卓越班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了产教研融合的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模式;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88-02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更好地支撑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战略转型,满足自主创新的需求,亟须培养一大批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以及能够解决工程实际技术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项目,该项目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改革项目,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是高校在工程人才培养上面临的新的严峻挑战,为此,高校研究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2015年,尹建平等针对兵器工程领域研究生的特点,分析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出了校企项目合作和校企双导师制培养兵器工程领域研究生的方法;2016年,吴恩启等研究了面向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出了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共同参与毕业设计指导的方法;2017年,徐行等分析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模式与路径,结合案例分析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作用等。2017年,吴勇研究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为例,结合大数据优势分析,制定出“3+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计算机专业试点成功,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这些方法的研究,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具有鲜明的工程创新背景,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因此,该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试点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的培养专业。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现有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合理模式,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九十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高等院校为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于新成立的电子信息专业的局限性,致使一些高校的电子信息专业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目前,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空洞化

目前,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都将电子信息专业的教育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但在设定本校具体培养目标时,忽略了市场需求的作用,致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生了混乱,培养出的本科人才无法立即适应社会的需求。而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目标的表述也不尽认同,他们认为企业所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人才,更重要的是拥有实际工作经验、能够迅速融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专业化技术及管理人才。因此,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缺乏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基本依据,导致毕业生专业内就业率低,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

(二)师资队伍单一化

普通高校電子信息专业教师较多的是半路出家,不是真正的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师,本身就缺乏系统和专业理论的知识体系。学生接受这样教师队伍的培养,只能照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正如在单片机或者DSP编程控制过程中,同样实现一种功能,实际应用开发人员和学生编写的程序具有较大的差别,实际应用开发人员编写的内容更加简洁,运行速度高于学生编写的程序。因此,当本科生毕业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适应企业的实践任务。目前,各个高校都在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申报各类基金项目等,引进的人才并不一定专业对口,这样就导致高学历成为组成高校教师队伍的主要途径,其研究成果将会成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唯一途径。因此,在目前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高校教师要胜任应用型、技能型教育为主的高等电子信息专业教育,存在知识与能力结构上的缺陷,从而导致教师教学压力过大、任务过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缺乏对飞速更新的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的必要补充。

(三)实践教学形式化

由于电子信息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因此,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对学以致用的要求较高,电子信息专业的本科生在校期间对实践技能的训练,仅仅是一个形式,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电子信息行业的实践要求和技能。虽然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认识到了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也相应地开设了相关课程的实训及实践教学内容,但是,这种专业技能的训练不应仅仅局限在理论讲授的层面上,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同样,实际操作课程的讲授也不应仅仅停留在电路、单片机、DSP和PLC技术的实验练习上,而要深入一线电子信息企业中去,并且能够在企业多个岗位进行锻炼。同时,在企业中的实习和锻炼也不能局限于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需要持续地进行。因此,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训练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四)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我国高校根据电子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开始与产业界相关企业建立了联系,但是,由于一些原因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合作关系,没有真正深入地合作,当高校需要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高校和企业之间才能取得联系,且只是以实习基地的形式短暂地合作,有时甚至会因为企业不愿影响其正常的生产和管理而使这种临时的校企合作也难以实现。因此,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应该使他们都可以获得较大的利益,取长补短,高校可以从企业获得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动态和企业实习锻炼场所的支持,企业则可以从高校获得教师科研出国的支持,以便开发出合适的产品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这样,合作关系才会维持并巩固下去。

三、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分析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和实习)、毕业设计等。理论教学包括电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PLC编程基础、单片机原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控制等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以理论为主,而一个卓越的工程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而企业的实习经历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和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信息工程学院和盐城雄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江苏塑鹰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航天鸿鹏数控机械有限公司以及盐城光达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制造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在企业建立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实习基地。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学生将在企业深入基层学习企业的生产和研发等方面的各种技术,通过实际的项目训练培养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将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反馈回学校,高校教师利用高校的优势来解决企业所遇到的技术上的问题。

(一)联合培养目标的共同制定和实现

鼓励企业以独资或者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同时,鼓励企业依托高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在此过程中,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卓越工程师项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在研发、生产、测试、管理和市场等至少三个岗位上进行轮岗。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必要的课程和专业课程,在企业实习前夕依据各自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并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参与到相关企业的研发课题来实现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二)毕业设计的共同指导

当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实习期间,每个学生都将分配一个企业老师和一个校内老师共同指导,企业老师直接指导学生的生产和实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学校老师对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学校老师及时进行学习内容的调整和理论知识的辅导,学校和企业为每一位学生都制定专门的实习计划,按照实习计划,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就需要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进行相关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并将此项目和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工程实践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的题目。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根据具体的实习内容,给学生确定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学生在企业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具体项目的设计、电路及工艺流程的制定,最终完成毕业论文的相关实验,学校老师将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具体内容、进度和要求。

(三)产教研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科生在培养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環节的质量,都将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监督体系。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主要是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质量,并进行反馈。高校要大力引进企业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依托或联合高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高校支持企业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加快基础研究成果向产业技术转化。同时,高校吸引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应用型本科高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四、结论

本文结合盐城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普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空洞化、课程设置盲目化、师资队伍单一化、实践教学形式化等问题。从这些问题提出了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方法,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培养质量,最终实现了产教研融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军,汪立,顾敏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5(3):117-119.

[2]黄怀瑞.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5,469(2):62.

[3]胡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52-154.

[4]蔡志锋.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5(8):35-37.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四张榜单“揭秘”电子信息百强浙企
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7.1%
第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奖 (按获奖类别、企业音序排列)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电子信息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