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
[摘 要] 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规范、素质优秀、技能够用、符合现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案则应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新的定位和设计。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从出纳岗位能力需求出发,阐述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案改革的思考。
[关 键 词] 岗位能力;教学设计;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3-0176-02
经济越发展,企业对所聘用人才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越看重。高等职业院校正在掀起一股教学改革的狂潮,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专业建设到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到考核方案,进行重新梳理和改革。在教学设计上,以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为主线,实现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考核方案上,根据工作任务分阶段进行,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评价标准,采用过程考核,将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案无缝对接,教学的过程即为考核的过程。
一、基于现代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计
现代职业岗位能力最直接的判定标准是是否具备处理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计必须彻底打破传统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的工作流程为参照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来设计课程目标。以《出纳实务》课程为例,从分析出纳各项工作的具体内容着手,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进行教学。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内容涵盖工作内容、工作程序以及处理方法
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企业真实案例为背景,将3项基本技能、11项日常工作以及5项月末工作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入课堂,把企业当月发生的与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以及月末处理相关的业务分模块、分阶段,从业务开始到登记日记账,让学生涉足每一个工作程序,在案例中适当设计一些突发情况和异常情况,以此来检验学生掌握技能的情况,提高学生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财务专业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仿真工作情景,按岗位能力需求分模块、分技能进行教学
收集整理企业岗位的真实业务,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认识过程,从难到易,把业务分解成四个学习情境,分别为“出纳基本技能—现金业务—银行业务—涉税业务”,选取三个不同行业的企业案例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根据工作内容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按岗位进行分工,采用仿真的工作情景进行业务处理,分别设置了收、付款单位,收、付款单位的开户银行及业务往来公司。制订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能力目标,判定标准即为业务处理资料,如原始凭证、相关票据、账务处理程序、日记账等填写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完备。
每次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每个环节为一个工作模块,训练不同的工作技能。模块一为“出纳基本技能实践”,出纳基本技能中的手工点钞和小键盘输入,是出纳日常工作使用最多的两项技能,岗位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巧的同时,要做到既快又准,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模塊二为“新的工作任务”,先回顾上一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岗位能力要求,在该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新增业务内容,体现财务工作的连续性和系统性。模块三为“教学做一体”,教师介绍工作程序及处理方式,带领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中体现需要掌握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工作任务中设置陷阱,让学生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模块四为“轮岗实训”,让学生分岗位轮流完成工作任务,提交业务处理资料,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给予实训成绩。
(三)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管理方式,采用信息化平台,提高课堂效率,健全反馈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外,还应该融入信息化的管理平台,为课堂管理、课中互动、技能测试、教学评价、信息反馈、课后答疑以及资源共享等环节的有机结合架设一座桥梁,使之变得立体和明晰,成为增强教学效果的一个必不可很少的辅助工具,不局限于课堂,可以继续延伸到课下的作业评价、学生的信息反馈、教师的答疑解惑中。
在《出纳实务》课程里,使用“课堂派”管理平台,有PC端和微信端,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是保证教学设计能发挥更好效果的一个基础。考勤采用的是随机数字定位;课堂中轮岗实训部分可以利用课堂互动功能进行任务发布;还可以进行课堂限时测试,比如,限时点钞测试和小键盘数字输入测试;课后学生可通过教学评价功能匿名对教师本次课给出评分和意见,教师接收到后做出相应的反馈,及时解决问题;作业的提交和批改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其兼容文档、表格、视频等多种格式,教师和学生的操作状态同步;学生可以利用发布私信的功能随时联系到教师,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也可以进行在线答疑,真正让学生和教师实现“零距离”的沟通,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考核改革思考
(一)以职业岗位能力为评判标准,建立健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岗位能力是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第一考评内容。提升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要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融会贯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注重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将考核分为三个部分:(1)工作态度。包括考勤、课堂表现、工作参与程度等。(2)岗位能力。包括业务处理能力、工作质量、轮岗情况等。(3)方法能力。包括随机事件处理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每完成一次工作任务,进行一次考核,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依据;小组总结、经验分享、头脑风暴、课后反馈作为技能提升评价的依据;期末综合业务实训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
《出纳实务》课程的开设直接对应企业出纳岗位的设置,设计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教学内容,即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会计工作技能,真正做到无障碍上岗,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充分对接”。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效果,就应该有与之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体现在每一个工作任务中,以实际工作成果作为评价依据,如凭证的填制是否符合现行工作的要求,票据的填写、传递、审核是否规范,业务办理是否符合工作流程等,下面是对该课程考核方案改革的思考。
1.考核内容。在原来仅有期末综合实训考核的基础上增加过程性考核和技能提升考核,过程性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堂工作情景模拟和轮岗实训中,主要考核学生出纳基本技能的运用和工作效率,现金业务、银行业务、外汇业务的处理能力,月末工作的处理能力、职业操守、岗位互换应变能力以及工作态度;技能提升考核主要体现在课后的经验分享、问题总结、头脑风暴、选练业务题中,主要考核学生对本次工作任务的掌握情况,技能提升业务题的完成情况;期末综合实训考核则体现在企业出纳综合业务处理能力中,给出三大行业,如商业企业、工业企业、餐饮服务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角色完成业务处理,涉足基本技能、日常业务处理技能、月末业务处理技能。
2.考核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方式,使评价结果更公平、更合理。同时利用“课堂派”管理平台实时公布每项成绩,学生可随时进行查询,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生如果对成绩存在疑问,可提供依据申请成绩修改。
3.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堂测试、技能掌握情况、各项业务处理能力;技能提升考核占总成绩的20%;期末综合实训业务处理占总成绩的40%。
4.加分项目。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技能比赛、考取职业资格证,做到“课、岗、赛、证”相结合,学生在技能比赛中获取奖项的名次都可以置换技能提升考核的分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可以获得10%的加分。
(二)按岗位能力需求,分梯度有难易,设置“选考”和“必考”项目
分析考核对象的接受能力,在强化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挖掘潜在能力,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需求,在考核环节设置“必考”和“选考”项目,同样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梯度的目标,“必考”项目为能够完成基本业务,“选考”项目为技能拓展、处理异常业务等。分为必考与选考两个部分,使学生有了很大的学习选择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参加完要求的必考部分后,可根据自身实力和学习目标选择是否考核选考内容。这可以促使学生學习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将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参加不同层次技能的考核能够真实体现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真正体现了教学内容为职业岗位能力所必需、够用的原则。
(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各环节考核所要具备的条件
1.建设财税一体化的教学实训中心,配合现有教学软件,真正做到环境仿真、岗位真实。使之具备现场考核、情景考核、轮岗实训等功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求。如《出纳实务》课程如果能在相关教学软件上进行教学和考核,就可以省去很多纸质资料和耗材的准备时间,很多凭证、账簿、票据、印章、报告都能应用,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深入工作情景的真实感。
2.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将各种教学资源集中统一管理,形成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益。
3.积极寻求不同行业的校企合作资源,通过深入企业,了解当下各行业相关岗位不同的能力标准,同时获取该岗位的业务资料,整理汇总后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岗位仿真实操,并纳入过程性考核的其中一个环节,使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相似业务的处理程序,达到不同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
三、结束语
通过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匹配的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学生融入职场环境,面临相同的业务,将不同的岗位进行轮换,学生才能了解与自己岗位有密切联系的工作系统,避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必要的差错。构建工作过程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考核内容与工作内容的无缝对接,按照企业岗位的能力标准进行评价,真正做到无障碍上岗。
参考文献:
[1]刘姝.《出纳实务》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2013(4).
[2]唐锋.基于“模块化、技能化”的《出纳实务》教学设计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2(6).
[3]王晓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