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探讨①

2018-05-14 09:57张振久,刘明俊,吴新民,何颖,唐辉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习通识专业课

张振久,刘明俊,吴新民,何颖,唐辉

一、引言

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着重指出,要“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还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满足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笔者认为,深化教学改革,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合还需要考虑不同的教育类型和各个学校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特点与通识教育存在“天然”的矛盾,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带来了挑战。然而,当前的教育改革研究多注重大方向,比如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育法规政策等,而针对诸如课堂教学模式等教学过程方面的内容却关注不多。因此,本文将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对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二、通识教育介简介

通识教育思想起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它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以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为主要特征。19世纪初期,很多欧美学者认为当时的大学学术分科太过精细、知识割裂严重,正式提出了通识教育的概念。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第一次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结合起来,认为大学应该提供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1]。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有多种称谓,如“博雅教育”“大学教育”“核心教育”“普通教育”和“通才教育”等。虽然在称谓和概念的表述上各不相同,但对通识教育的目标,人们可以达到共识: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广博的知识素养的全面的、完整的人[2]。也就是说,通识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人本教育,注重方法学、思辨能力、推理能力、人文或者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识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教育,注重放飞自我、返璞归真,重点不在于知识的获取,而是强调知识学习过程对个人潜能的挖掘作用和知识本身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启迪作用。

三、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引入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专业课的教学目标需要在高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通识教育理念。高职专业课程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锻炼其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需要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立足。可见,此目标同时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应用能力和学生个体素质成长。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都符合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

另外,高职学生的特点需要在高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引入通识教育理念。与本科高校学生相比,高职教学有两大难点:(1)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性内容的接受能力较差[3]。但是,考虑到理论内容对实践技能的指导性和教学内容的完备性,高职专业课不可能摒弃理论教学内容。(2)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但实际上高职学生并非“真的差”,只是缺少引导和管理,而且需要鼓励。而通识教育就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力,无论在学识、能力还是信心方面加以引导,使之成长。因此,把通识教育思想引入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是可行之道。

四、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专业课课堂模式

在美国,通识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述、小组讨论、研习汇报和个人研究为主[4]。下面分别就这几种典型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课堂讲述

课堂讲述方式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主动进行知识构建,而且没有考虑不同基础知识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且对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长时间处于精力集中的状态,学习动力不足,导致课堂讲述的教学效果较差。

因此,在融入通识教育思想后,课堂讲述可以转变为讲授—讨论法,将讲授与提问结合起来,通过知识呈现—状态监控—综合讨论,即首先给出授课内容的关键知识点,然后利用提问的方式监控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最后提出综合性的问题或者附加问题,让学生自发探索,理解知识要点。如此一来,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同知识基础水平的学生可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并且讲练结合,调整授课节奏,有效抑制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在实施讲授—讨论法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以平时分獎励等方式激励学生。

(二)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方式是讲授—讨论法的升级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提供一个主题,在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旨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观点和见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方式较好地融入了通识教育思想。考虑高职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较差、有一定自卑心理和高职学生知识基础梯度大(学生知识基础从好到差的状态跨度较大)的特点,教师需要精心准备讨论主题,使之难度适当并设置激励条款,吸引学生兴趣;开始讨论前要让学生充分理解问题并做好足够铺垫;讨论过程中要耐心引导,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并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语言交流能力;最后还要做好总结,对所讨论的案例进行全面分析,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鼓励,同时还要中肯评价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

(三)研习汇报

研习汇报方式更进一步,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并引导学生,而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地,将学生分组,给出研习案例和目标并提供研习资料,同时指导性地给出文献检索方向,研习完成后各个小组轮流汇报。研习汇报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还可以提高其创新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并培养探究精神。

高职专业课以专业技能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技能性非常强,教学项目案例多,因此,研习汇报方式非常适合高职专业课。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教师需要在以下方面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内容不仅包括汇报内容和汇报效果,还包括小组研习过程和工作方法,且教师或者其他组学生提问时,要求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回答问题的责任,教师评分、组员互评和组间评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对小组研习工作的参与度;项目案例应该以旧知识为基础,以新知识应用为目标,难度适中,并提供较为丰富的研习文献,可提高研习案例完成度;分组搭配要合理,小组中既要有知识基础较好或者协调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也需要加入不同知识基础层次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四)个人研究

个人研究模式允许学生自主拟定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课题,经教师审查同意后,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工作,但学生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向教师汇报工作进展或者工作思路,教师则针对性地对研究内容进行指导,学生最后以提交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研究工作。个人研究模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文献检索、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对高职学生来说,个人研究模式的难度较大,对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实施过程可能会打击学生自信心。因此,此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大范围推广。然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制定不同培养策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达到最大化成长,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思想。因此,在实训项目或者毕业设计类课程中,可以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用此方式。

五、总结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本身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高职学生的特点也决定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思想的贯彻颇具难度。这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真正地体现通识教育思想,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1)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综合使用,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教学案例设计难度恰当,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2)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责任心需要提升,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善于把握学生心理,长于激励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3)教学条件需要得到保障,例如小班授课能够让教师更容易记住每个学生的特点,便于因材施教以及与学生交流,增强教学演示系统的交互性更方便学生与教师交流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总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可行之道,广大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赵玉玲.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140-144.

[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3]谭敏.基于学生实际及课程特点的高职建筑力学教学对策解析[J].读与写杂志,2016,13(3):73.

[4]秦屹,熊俊梅.美國大学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2012,25(4):169-171.

猜你喜欢
研习通识专业课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英语笔记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司法改革背景下民法实例研习课程设置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