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桥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智能制造与工业4.0到来,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构建高职院校质量文化进行立教、治教、兴教,以质量为生命线,可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质量文化; 诊断;改进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021-01
一、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诊断和改进制度改革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后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它们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独立的第三方评价、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良好的伙伴合作机制、协调互补的内外评价体系。
我国高职教育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表现为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改革缓慢,大部分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符,普遍缺少“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特色难以体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的生源基本上是处于高考成绩较低分数段的学生,导致高职院校生源质量整体下降,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可度不高。生源、就业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对办学业绩和效益差的高职院校来说很难有立足之地。
二、校园质量文化应是高职院校文化的中心
我國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扩招政策刺激下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尽管我国出台多项政策促进质量提升,但归根结底,政府和高职院校是一种“裁判”和“运动员”的关系,高职院校办得好坏更多是其自身的发展。把校园质量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部分,一方面是职业学院领导和全体教职员工在质量方面所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规范及其表现的综合,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是吸引顾客(学生、家长、政府等)的最高关注度,有利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三位一体(全员、全面、全方位)、领导作用、顾客导向、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及重大活动的风险评估等质量文化思想,可促使现代教育评价的不断深化,形成结构化和体系化,并渗透到质量保证体系中。
三、以校园质量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
(一)以质量精神文化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建设
高职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教师、学校、企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质量文化观,要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另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是院校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高职院校的工作效益和价值的理念应在需求调研、目标设置、标准制定、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过程监控、诊断改进等全过程中形成,使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的需求。在办学过程中,要采用零缺陷思维、全面质量管理、社会质量管理、PDCA循环、系统方法,把“永不停歇地改进”作为高职院校的恒久目标。
(二)以质量制度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建设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价值关键在于改进,必须通过制度引导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提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意识,形成质量文化氛围。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实施了IS09001标准,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借鉴欧洲标准制定了质量管理体系。无论采取何种标准体系,必须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提高学生质量为导向、以事实和统计数据为基础、以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为载体、以制度化的形式奠定实施保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建立以院校、二级院系和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在此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外结合质量保证体系,促进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
(三)以质量物质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建设
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和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院校建设场所要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点,如建设特色环境、特色标识、特色景观等,来营造高职院校质量文化的氛围,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以质量行为文化促使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诊改与外部评价相呼应
内部质量保证诊改,一方面需要院校内外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学生来参与诊断和改进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社会对高职院校质量的监督和支持。外部质量保证主要通过质量审计、监督、论证等评估活动来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引导和督促院校形成“自查、自省、自律”的质量保证机制,并组织利益相关者投入内部质量整改活动,推动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晶,吴雪萍.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26):21-22.
[2]何茂勋.高校质量文化论纲[J].高教论坛,2004(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