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彦
[摘 要] 专业内涵建设是各个高职院校“十二五”建设和后省级示范建设时期,持续提出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针对高职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对计算机类专业群进行综合改革和重构,结合经验和“十二五”期间全国职業技能大赛、教科研、课程教学改革等任务,整合资源,阐述了专业群重点建设工程。
[关 键 词] 项目式教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6-0058-02
专业内涵建设是各个高职院校“十二五”建设和后省级示范建设时期,持续提出的专业建设与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在我院具有较好的专业建设基础和较好的社会声誉的情况下,专业内涵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成为我院长期坚持的专业建设核心思想,也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艺术系专业建设秉承的核心思想。在该思想的指导下,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艺术系利用2011~2016年5年多的时间,进行了专业群的综合改革和重构,结合自身经验和“十二五”期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科研、课程教学改革等任务,整合资源,启动和展开了专业群重点建设工程。
一、专业群重点建设工程
(一)专业群划分的必要性
2011年前,计算机系共有4个专业,艺术系共有4个专业,停招计算机硬件与外设后,计算机系仅有三个专业,但是三个专业各为一个专业方向,而且每个专业都是招生年份较长的老专业,缺乏专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艺术系4个专业由于招生不稳定,每个专业人数均不足;以上专业建设处于割裂状态,随着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度的提高,教师和课程优质资源间的渗透,复用率很低,建设难度较大。
2012年开始系部实施了专业群重点建设工程,计划利用系部现有的专业建设基础,对专业进行专业群重构,确定每个专业群的重点专业进行集中支持发展,并结合行业发展方向和特色,梳理出多个专业群培育发展方向,将专业群中的其他专业作为培育发展方向进行建设。
(二)专业群重构的依据与核心思想
1.专业群划分的依据
专业群的技术基础性、专业发展的现状、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性、专业群的覆盖面、专业群的拓展性、专业群渗透交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我系老牌专业,专业建设力度和成效一直非常好,目前问题是人才培养课程过于专业,人才知识体系略有欠缺,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中心的专业群,主要目的是延展专业内容与专业方向,涵盖网络运维、服务器运维、虚拟化运维、存储运维、云计算运维等多个专业方向,既能体现专业优势,又能融合行业发展,在专业群内部协同建设;软件技术专业为我系原弱势专业,在全省影响力一般,建设基础和教师人才储备不强,将软件技术直接转化为移动互联软件技术专业群,可以很好地弥补软件技术专业上的不足,直接对接最新的软件技术发展趋势,由基于Android的移动互联软件人才培养新链条,强势带动传统软件专业的发展;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我院老牌专业,师资资源多,但师资力量不强,就业好,但就业质量不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师资数量优势,将艺术系专业并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群,先解决就业和师资建设问题,后续再与产业对接解决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问题,在工业4.0、虚拟现实、3D打印等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潜心建设专业方向,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进行知识储备。
根据对计算机和艺术系的专业状况和行业发展状况的以上分析,将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和艺术系划分为三个专业建设群,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方向为支撑的专业群,分别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移动互联软件技术专业群,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移动互联软件技术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作为三个重点专业带动计算机系5个专业和艺术系4个专业的建设,并为每个专业群设立了多个专业发展方向,为新专业建设、新专业融合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接口和未来发展的动力。
2.专业群综合改革的核心思想
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思想,先解决专业建设主要矛盾,再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专业群重构,分析专业群内涵建设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基本分析结果如下:
(三)专业群综合改革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途径
1.专业师资培养综合措施
(1)鼓励教师大量进行校外专业培训和学习。优先选择企业组织的高技能培训或有强力的企业应用背景的培训公司,创造进入企业一线工作和学习的机会,接触行业企业锻炼自身技术能力。
(2)鼓励教师和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加行业协会、学会和技术沙龙。鼓励教师多与其他学校、其他院校教师、其他院校教研室交流心得,交流教学办法,拓展教学和管理思路。
(3)鼓励教师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和其他教学厅所有AB类赛事。通过技能大赛锻炼教师技术学习毅力,提高专业注意力,将大赛与教师培养结合,以赛代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4)鼓励教师积极主持申报院级,省级教科研项目。通过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培养教师思考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师的竞争力。
2.专业实训条件改善综合措施
(1)建立实训室规划机制,配置专业群建设,分析专业群之间的主要需求与次要需求,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做好实训室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好学院的每一笔实训室规划建设经费,做到建则用,用则满,满则管,将实训室建设、使用、管理与专业内涵建设紧密结合,为每一次专业改革提升、专业内涵提高做好服务。
(2)做好实训室的场地规划,充分配合高职教育特点,建立实训室内工作室,工作室内创新室的“三室”场地规划制度,为课程教学、特长生教学、大赛训练、创新训练、校企项目合作挖掘潜力,提供场地和设备保障。
二、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与重构过程中的不足与展望
通过1999年至今17年的专业建设积累,特别是最近的五年,“十二五”建设期间的改革与发展,我系已经在安徽省高职计算机领域,逐渐占据了社会声誉和舆论的高地,招生和就业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大赛成果不断取得丰收,这些成果离不开学院领导不断的指导,各部门的不断付出与服务,离不开全系师生多年来不懈的努力,但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还面临着很多客观问题,改革形势严峻,必须通过不断地建设、改革和重构,才能找到解决高职人才培养之道,目前我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计算机专业招生萎缩与反弹的矛盾形势分析问题,新专业方向建设,招生与就业问题,艺术类考生萎缩问题,艺术类专业师资培养问题,艺术类专业方向建设等,这些问题都关系到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与艺术系未来的专业发展,甚至是存亡,值得全系老师不断探索、改革、提高。
首先找到问题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统筹规划解决发展中的次要矛盾,是我系将一直坚持并解决一切困难的根本,在该思想指导下,坚持专业内涵建设,相信一定会将各个专业建设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侯秀安.计算机专业群五年建设的回顾与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4).
[2]沈晓钟.关于“十三五”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J].重庆经济,2017(4).
[3]吴翠娟.高职教育专业群的内涵分析和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6).
[4]陈立刚.突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7).
[5]陈湘.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发展策略研究[J].美术观察,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