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湖文化之精华,润数学课堂于无声的教学技巧简析

2018-05-14 09:06谢丹
丝路视野 2018年23期
关键词:渗透小学数学

【摘要】湖文化是东钱湖当地传统文化瑰宝,蕴含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在小学数学授课中渗透湖文化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数学文化素养和学习素养,同时让学生产生文化自信,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湖文化;渗透

湖文化资源,犹如散落的星尘,在展示和传承宁波传统人文精神、提升湖泊建设品位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汉、唐尤其是宋朝以来,东钱湖畔留下了许多的古迹、遗存和风俗,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有悠久而实用的水利文化、辉煌而漫长的渔业文化、独特而普及的龙舟文化、壮观而惊艳的石刻文化、丰富而著名的陶瓷文化以及浓郁的宗教文化、清澈的茶文化、璀璨的财智文化等。

以南宋文化为主心骨的东钱湖湖文化,属于一种地域性的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湖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宁波传统文化的核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以义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建构了当代浙商文化的宝库。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实践证明:文化建设搞得好,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起妨碍的作用。新加坡在建国后短短10年间,能将一个脏、乱、落后的殖民地建设成市容整洁美丽、社会秩序井然、人民有礼守法、官吏廉洁高效、人民积极向上的国家,被人们称其为新加坡独特的文化。新加坡的领导层认为,东方文化强调社会的力量,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的权利。东方型的价值观和西方型的价值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正是从这样的基本认识出发,新加坡选择了东方文化为其基调。新加坡领导层还认为,“没有一个亚洲社会”能够成功地模仿西方文化的“样板”。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培养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方传统文化。新加坡政府致力于实现其宏伟经济目标的同时,在国民精神建设方面着力宣传共同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强调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政府把这一做法视为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儒家思想产生于古代中国乡村的农业社会,而现在的新加坡是个城市化的工商社会,故儒学必须现代化才能与新加坡的现实相协调。新加坡经济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十分重视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促进生产的高速发展,从而为新加坡现代化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湖文化呢?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我们要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各学科教学中,除了学习数学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当地湖文化的教育,真正把湖文化教育融合在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数学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与当地湖文化相结合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数学是一门客观、精确的学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性,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爱学习,爱科学,坚持真理并为之奋斗的优秀品质,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找到湖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把它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挖掘出来,充分发挥湖文化以德育人的独特而强大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当地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文化素养、数学学习心理品质素养、开发智能,同时产生对当地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一、利用湖文化素材为载体

小学现行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一些进行传统文化或湖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湖文化。

(一)以美图呈现数学

宁波当地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例如学习对称轴的时候,可以展示东钱湖的麻薯、福泉山茶叶、南宋石刻像等图片,展示宁波当地民俗的龙舟图案、剪纸等等。也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自己去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宁波当地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二)以人文精神突显数学

运用史书、教材和新闻报道中反映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教育学生,如:中国古代数学在宋元时期达到繁荣的顶点,涌现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数学家。其中秦九韶、李冶、杨辉和朱世杰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宋元数学四家”。秦九韶在为母亲守孝时,把长期积累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所得加以编辑,写成了闻名的巨著《数学九章》,并创造了“大衍求一术”。这不仅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近代数学和现代电子计算设计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李冶的《测圆海镜》终于在l248年完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杨辉著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乘除通变本末》、《田亩比类乘除捷法》等书籍,值得一提的是,杨辉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列纵横图,并且从中总结出构成规律的理论知识,推动了世界算術进程,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朱世杰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称为四元消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直到18世纪,法国数学家贝祖(Bezout)提出一般的高次方程组解法,才超过朱世杰。使学生懂得我国不但有古老文明,我国人民也富有聪明才智。在原始落后的时代,便有如此伟大的数学家,而今科学这样高度发达,我们若不努力学习,真是愧对古人。从而让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二、挖掘潜在素材,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在现行数学教材中,传统湖文化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创造数学情境,把传统湖文化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传统湖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时期的曲艺、建筑、诗词、绘画、武术等都属于传统湖文化的范畴。同时,这些传统湖文化也为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讲课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传统文化与数学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几何图形的特征”时,就可以将窗花作为教学素材进行几何的讲学。通过太极八卦图描述对圆的认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补充一些习题或者编一些题目,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编纂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当地湖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湖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名家、达人。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它形式,让学生体验当地湖文化价值

(一)课内结合数学教材内容组织游戏,在传统游戏中学数学

在学习统计时可以创设“石头、剪刀、布”的教学情境。“石头、剪刀、布”,也就是“猜拳”,是宁波当地的传统游戏。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著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石头、剪刀、布,这是一种很早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在游戏前,对于游戏的了解起源和发展,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二)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文化的多元性

湖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也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的讲述中,而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与湖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活动的涉及面,除了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还可以涉及数学、推算方面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九册《简易方程》可以组织学生研究在中国方程的发展;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可以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而且了解了中国古代在数学领域的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文化,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力弥散湖文化息,彰显數学教育真内涵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湖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首先要弥散出浓浓的优秀湖文化气息,例如校园内树立的湖文化名人塑像;醒目的湖文化宣传标语;儒雅博学的教师群体;廉洁奉公、勤俭治校的领导队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能彰显出湖文化教育的真切内涵。其次,要积极举办以湖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各种专题活动,通过数学推理、知识竞赛和数字游戏等途径,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优秀湖文化教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让我们当地的湖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湖文化优秀思想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湖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燕.挖掘隐形素材,留住传统文化的根[J].华夏教师,2017(08).

[2]文小兵.浅谈日本的互相制衡猜拳游戏[J].东北亚外语研究,2009(09).

作者简介:谢丹(1983.10—),女,汉族,浙江宁波人,宁波市东钱湖镇中心小学,小学数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渗透小学数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