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容 申希兵 罗英芳 谢绍龙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对高校重视与建设,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基地,它既注重理知识的建构,也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相应知识的实践能力,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探究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贯彻实施,我国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高校实验室也扩大了建设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反映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也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因此,研究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和十分紧迫的。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意识差,安全观念落后
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观念,造成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差,安全观念落后,最终导致对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普遍偏低,造成对人们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差,重视程度不高,给实验室安全管理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威胁到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管理制度不严,体制不健全,责权不清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很多都是摆设,没有严格执行的的监督体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急与处理预案不健全,发生突发事件往往仓促应对,未能有效抑制和解决危机。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门组织体系,未能建立从学校高层直到实验室基层的安全管理网络,更谈不上对管理网络中各个节点职责的明确规定,因而难以形成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出现实验室安全工作多部门交叉管理,责任不清,发生事故相互推诿等管理混乱的状况。
(三)专职管理人员不足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许多高校对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增加和扩建,但实验室的教师队伍的人员的数量并没有随着新增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场所进行合理的增加,导致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短缺,工作量繁重。同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的培训力度不够,这样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很不利。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排查安全隐患,提高安全建设
实验室安全管理应从“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理念下手,不断完善实验室防火、防爆、防毒、防盗、防辐射、防传染、防环境污染等安全设施的保障和实施, 根据各个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实际的具体情况, 合情合理地放置消防安全劳保用品和紧急救援装置。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出发, 针对一些比较特殊要求的实验室还应配置必须的的网络基础检测、网络监控与防毒防护设备和用具, 并且要要求定期对网络监测,网络监控和网络防毒设备和用具进行定检查和更新, 对定期的检查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上级的领导汇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处理,把高校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排除。
在高校实验室对“三废”的收集和实验室化学用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中,高校实验室管理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学校相关对应的科研管理部门,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有程序、有流程地对可能产生有害废弃物的实验和科研项目进行审查和讨论, 制定详细的针对化学的废弃物的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的合适方案,根据各个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监督执行, 从源头杜绝实验室“三废”随意排放造成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二)制订健全安全制度, 落实安全责任
提升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要制订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责任负责到具体的每个人,才能使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真正得到实施。根据各个实验中心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和安全要求,制订合法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例如有些化学实验室需要使用那些剧毒、易爆、易燃和强酸、强碱等危险化学品来进行实验,就要专门制订出这类危险的化学实验品的购买、使用、排放处理等问题的安全制度,保证在实验过程中师生的人身安全,杜绝实验废品对环境造成污染。
制订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它得以有效实施,这个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制订相关的监督的机制。只有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重视,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并采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实验室安全制度得以严格执行,才能确保實验室安全。
(三)增加并重视专职管理人员,提高师生安全管理意识
针对高校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不足,高校应该把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到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方案里,重视实验室教师队伍的建设。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实验室管理的教师队伍,重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安全知识讲座和实验室安全培训班来提高专职的实验室管理教师的安全意识。
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全体人员安全意识和如何增强其安全观念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可以通过营造安全和谐的高校校园安全文化环境, 达到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提高安全意识,营造出一种安全氛围, 使安全的行为成为大家日常的自觉的安全生活行为, 建立起人人事事都要安全的思想,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成为大家自觉行动的一部分。对全校的实验室管理的相关老师和使用的学生定期做实验室安全培训,定期针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进行模拟演练,提高高校实验室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结语
探索高校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个需要随着学科与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和调整的动态工作,这就要求从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时时关注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方法,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闫淑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我见[J].山西科技,2008(03):21,105 .
[2]殷馨.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5).
[3]姚宇江.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系和法规,保障师生安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05):41~43 .
[4]杨玲,高杨,徐金荣.实验室安全防护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2).
[5]王练红.浅议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今日科苑,2007(10):124.
[6]黄伟华.刍议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53~54.
[7]路贵斌,姜慧敏.高校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排查与治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
[8]光翠娥,王世强,王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03):42~44.
[9]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10]黄炳辉,李勇,卜建.安全准入制度是提高实验室安全的重要举措[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04):150~152.
作者简介:韦容(1982—),女,广西上林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高校实验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