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在汽车制造行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随着锂电池的技术日趋成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再一次开始加速,思考和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成为当下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基于多视角的分析思路,探究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方向,研究认为:对于国家来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不断塑造优质品牌,优化成本管理;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稳健发展。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 思考分析 对策探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也正在加速迈入成熟期,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在传统汽车技术上我国远远落后于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等汽车制造强国,而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由于产业才刚刚起飞,我国在某局部技术与模式上还存在结构性优势,因此我国政府、企业、个人能否有效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会窗口,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应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蓬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于国家来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研究时,从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视角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
(一)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毫无疑义,技术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在其技术体系还未充分成熟时,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是做大做强的根本。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做大容易,做强难,在资本要素逐步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汽车生产能力的扩张相对容易,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十分艰难。在汽车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的技术,尤其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国家与企业都不能再走技术空心化的道路,因为在传统汽车制造我们就是因为在技术创新上远远落后于人,所以才造成国产车一直难以受到国人肯定的关键性原因。即使到现在,虽然国产车的销量在持续上升,但这也多是因为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仍旧不高,处于价格的因素而选择国产,一旦进口汽车的税费降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更加艰难。总而言之,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必须坚持强化、不断推进、全面落实。
(二)不断塑造优质品牌,优化成本管理
塑造优质品牌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根本。但要纠正的一个观念是,塑造优质品牌技术的确是核心要素,但是绝不是单纯的通过技术来塑造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事实上只有技术领先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但是对于售后、成本、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必须考虑。因此,我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在核心技术、员工发展、售后服务、社会责任等各方面进行优化,要形成以先进的技术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为支撑、以负责的态度为根本、既满足客户消费需求也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成本管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扩张普及阻力,不断的提升技术稳定性,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
(三)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稳健发展
新的产业必将出现许多新的模式与方向,因此正确选择发展方向决定了未来在该产业的发展层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当前,许多世界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申请上不遗余力,但是对于自身的全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都给予免费开放。近两年,从丰田汽车到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宣称要把自己全部的技术专利免费开放:2014年,特斯拉宣布将公司的电动车专利免费授权给其他汽车公司;2015年,丰田汽车在CES宣布将与其他汽车生产商分享5700项氢燃料电池专利,且在2020年前不收取任何使用费,其中有关氢生产和供应的70项专利将无限期无偿提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全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选择还未形成一致性看法,尤其是对于电池技术的选择存在广泛争论。各大汽车制造巨头明白,无论选择哪一种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系统性缺陷: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例如充电桩。因此,单凭一个公司的力量无法做到,必须争取、依靠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力量支撑,所以将现在已申请的新能源技术免费共享,吸引更多的公司来使用,来提升自身技术路线的成功率。由此,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也必须充分考虑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的选择,从而实现稳健发展。
三、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突出技术创新、强调品牌塑造、注重方向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与实现员工的职业价值,最终达到兴国、强企、富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丽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7).
[2] 张晓宇,赵海斌,周小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J].理论与现代化.2011(02).
[3] 李文辉,孙晨光.实现新能源汽车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和路径选择[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