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哲
【摘 要】 在国际市场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从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看,基于国际贸易发展环境的变化,使得国际贸易风险随之加大,加上国际贸易结构的转型,使得我国国际贸易企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与挑战。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贸易的竞争力,就需要实现贸易政策的科学制定。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贸易保护环境,其次为如何实现贸易政策的优化与完善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保护环境 贸易政策 对策 分析
前言
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国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国际贸易实现了迅猛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优化经济结构注入了动力。而在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受到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多方面影响,使得国际贸易环境越加复杂且竞争加剧,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受阻。基于此,针对现有国际贸易保护环境进行全面剖析,能够为我国制定贸易政策提供支撑,以此来进一步确保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
一、国际贸易的演化历程
具体如下:第一,基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下,保护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则是源自于重商主义思想理的影响;第二,基于资本主义下,在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是国际贸易政策的主流,但是,在这一时期,诸如德国以及美工等,因在该阶段发展较为落后,因此,该国的经济学家则对此持反对意见,如李斯特等人,提出要保护幼稚工业,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后进国家能够实现快速发展;第三,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超保护贸易政策随之诞生,这种带有侵略性的贸易保护政策,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垄断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工具。第四,从二战之后,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这一时期为贸易自由化时期,基于该时期下,全新世界经贸体系的形成,促使在二战后贸易自由具备了生根的基础,在资本主义国家中,贸易自由化随之开展,但在这一时期的贸易自由化又具备自身的特点,即在主张上与自由竞争时期存在差异,这一贸易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所主张的是不全面的贸易自由,因此这就意味着其对贸易保护政策并不产生排斥反应。第五,而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国际贸易随之进入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时期,在1973年所爆发的债务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使得发达国家因此而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经济衰退下也反映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自由化贸易随之衰弱,而贸易保护主义随之再次抬头。
从这一演化历程中能够得出,国家贸易政策在本质上具备这保护性的性质特征,具体而言,则是借助如下几方面来进行反映的:第一,在国际贸易政策演化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存在着保护性的身影,所以在自由化贸易政策下依旧是与贸易保护并存的;第二,纵观历史,不可否认的是自由贸易时期是切实存在的,然而,保护性贸易政策一直是主流,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三,在二战之前,因尚未出现多边贸易政策,因此,各国在制定贸易政策的过程中也并未受之影响,因而相应对外贸易政策从整体上都是以满意自身利益需求为出发点的,进而也就促使贸易保护随之具备了生根的土壤;第四,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所倡导的主题,并为自由贸易的发展而签订了(GATT)协议,进而实现对各国贸易保护行为的约束,但是,从本质上将,贸易政策的保护性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本质性改变。
二、国际贸易保护发展的新趋势
(一)基于贸易保护下方式多元化
在贸易保护下,存在着多种方式,其中主要强调的是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的转变,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一是基于有效保护税率下,实现了阶梯关税的设置;二是在此过程中,反补贴税与反倾销税随之加强;三是相应的非关税壁垒随之大幅度提升;四是突出贸易管理的重要地位。基于世界贸易组织下,其对关税壁垒进行了限制,进而为提升关税水平提供了保障,在此背景下,贸易保护的实施则无从下手,因此,对于相应国家而言,则就借助多样化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实现对进口的限制,以此来实现贸易保护的目的。
(二)逐渐增加了被保护的商品内容
在贸易保护下所保护的商品内容随之发生了新变化,最初所保护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以及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而逐渐发展为对高级工业品与相应劳动部门的保护。具体而言,可从保护的商品类别上给予明确,主要有如下四种商品类型:纺织品、钢铁产品、电子产品以及运输工具,其中,基于纺织产品下,具体还包括了诸如服装鞋类等产品,而在运输工具上主要是针对汽车这一产品而言的。
(三)国家贸易壁垒向区域贸易壁垒的转变
这一新变化主要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加之区域性贸易集团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迅速发展,使得目前国际经济体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在此过程中,基于区域性贸易集团的组建下,从本质上而言,呈现出了排他性的特点,也就是在这一区域性集团下,其对内所强调的是贸易的自由化,而基于这一特点下就意味着其对外必然存在着排斥性,也就是以集团的力量来与外部竞争者的抗衡与打击。而这是基于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影响下,迫使各国开始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与其相抗衡的实力,而在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发展下,其就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一大新特征。
(四)奖励出口限制进口措施的实施
基于该措施的实施下,使得以往国际贸易中限制进口,逐渐向鼓励出口过渡,这是因在二战结束后,国际贸易在发展中促使国际分工越加深入且精细化,同时,自由贸易随之实现了发展,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对世界各国的依赖性随之强化,在争夺国外市场的过程中,竞争越加激烈化,而在原有的限制出口的政策下,使得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摩擦与矛盾,并且还会遭到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强烈谴责,同时也会遭受到一定的报复。因此,这就促使该政策发生了改变,转而开始鼓励出口,借助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施来鼓励出口商积极进行贸易的出口。
三、产生保护性贸易政策的具体原由
(一)经济发展失衡致使国际贸易政策的天枰随之失衡
在国与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对于相应的贸易双方而言,都能够从中受益,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在这一关系中始终存在这利益的不均等现象,通常而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基于自由贸易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常处于劣势方法,发达国家将会获得更多的好处。而从相关的数据信息中也能够证明这一问题:基于贸易自由化下,发达国家从中获得的财富占据总财富的七成,而此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三成,很多时候甚至不足三成,特别是对于一些十分不发达的国家而言,在此过程中其所承担的损失很多时候要比获利多,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下,使得在世界板块格局中,贫富差距随之加大。而此种情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想追赶上发达国家,几乎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在国际贸易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使得保护贸易政策随之抬头,而纵观世界各国,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从始至终都拥护并倡导贸易自由化的,在尚未实现工业化目标前,相应的国家会借助高关税保护政策的实施来实现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二)外转本国内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
从实践中证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当其国内经济持续下滑并呈现出了衰退的趋势,则在国际贸易中,必将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从当前美国以及日本的经济现实就能够看出,因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经济开始走低,进而在国际贸易中相应保护主义随之加剧。而当前西方国家经济整体上都呈现出了不景气的现象,在此过程中西方国家自身内部的政治利益纷争等使得其必要会被贸易保护主义所笼罩,借助自身所具备的经济优势,发达国家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则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双重标准,在此背景下,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贸易环境更加的复杂且不利。WTO虽然一贯秉承自身的宗旨来维护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然而,基于当前世界各国现有的竞争实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在自由贸易体制下,其受益的程序是存在差别的,而为了实现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并保护本国的产业以确保经济的稳健发展,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存在。
(三)转移国内政治上所存在的矛盾
基于西方民主政治下,其本质上则是在各利益集团的斗争下,最终实现妥协而产生的,而对于政治家而言,为了实现对利益集团利益的维护,便在国内市场中,以“国内法”的强制推行来实现对市场的保护,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310条款”,基于该条款下,美国总统可针对影响美国商业的且在被自身认定为“不合理且不公平”的进口贸易,具备这限制并实施报复措施的权利。而在美国的“406条款”中,则专门针对共产党国家,对其向美国进口的商品进行限制等,基于该条款下,只要共产党国家具备了较轻的损害,就被认定为“重大损害”,并可实施报复行动。
四、基于国际贸易环境下我国贸易政策的选择与调整
前文针对目前我国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可从中得出:在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对于我国而言,要想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规模,实现对国际贸易现有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强化我国国际贸易的竞争实力与发展水平,则就要求现阶段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需要基于提高自身竞争实力角度出发,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实力,而对于相应政策管理结构而言,则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改善之中,以此来优化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环境,进而才能够借助国际贸易的发展来推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则可借助如下措施来实现对我国贸易政策的选择与调整:
(一)提升国际贸易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从微观角度出发,对于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而言,则需要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品牌竞争意识,打造品牌优势,同时,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质量,以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引入来服务于自身竞争实力的提升,同时,还需要注重企业文化这一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基于现阶段国际贸易环境下,竞争的激烈化使得我国国际贸易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其中,要进一步强调软实力的提升。具体而言,则需要基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下,实现与之相适应企业文化的打造,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企业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等,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与融合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并融入先进的它元文化内容,体现出包容并进并展现赋予现代企业以中国特色。同时,企业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国际品牌的打造来促使出口商品能够具有国际通行能力,进而为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保障。此外,从管理角度出发,则需要在进一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打造,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为了实现对国际贸易方式的转变,则就需要针对我国国际贸易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现状看,不论是从规模、质量还是从发展速度上看,现有基础较好,因此能够保持贸易顺差。然而,从我国国际贸易的结构上看,目前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整体上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较低。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国际贸易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此过程中,要进一步提升对中小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优惠政策的制定来鼓励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并借助电商运行模式来搭建国际营销网络,同时进一步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
从宏观角度出发,我国相关企业与政府等部门则需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中,针对国际贸易常见的纠纷问题,加大相关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以更好的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并随时掌握国际贸易环境的动态发展状况。同时,在参与国际贸易谈判的过程中,要借助相应的组织与平台,积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以维护自身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进而逐渐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动权。
总 结
综上,在现有的国际贸易环境中,竞争的激烈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促使我国所面临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更加的复杂、压力与挑战极大,为了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主动权,并借助国际贸易的稳健发展来助力于国民经济的稳步提升,则就需要实现相应贸易政策的调整,在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企业竞争实力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积极参与到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中,以此来服务于国际贸易的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元,施雪琼,岳浩然.国际贸易保护环境与我国的贸易政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6:109-110.
[2] 张爱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中国的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12,12:58-61.
[3] 李莎莎.后危机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困境与区位选择[J].科学决策,2013,02:71-94.
[4] 王丽丽.谈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与中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选择[J].商业时代,2013,23:49-50.
[5] 毛显强,汤维,刘昭阳,周宇,杨舒茜,胡涛,吴玉萍.贸易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08:86-91.
[6] 徐元康,杨奕.美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一种新贸易保护政策[J].经济论坛,2014,05:146-153.
[7] 孔淑红,周甜甜.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12,08:108-120.
[8] 王波.国际贸易政策周期变化的原因探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6:148-149.
[9] 张艳梅.国际贸易政策保护性研究及中国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114-115.
[10] 任莉.论我国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发展,2014,12:76-78.
[11] 李湘滇.我国国际贸易环境分析及政策选择[J].财经界(学术版),2015,1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