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保障,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所在院校的经管类实训室为例,针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双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双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
一、绪论
高等教育尤其是职业院校的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了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水平,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支持政策,提出要加大职业院校对学生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要加强实训、实习环节所需基地的建设,并建立专业齐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社会各阶层也认识到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产学研”的大力发展能够将政府、企业和学校充分结合起来。政府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企业是对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学校是对人才理论知识传授的主要场合。通过实习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能够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吸收和掌握,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高校对人才培养方式一个重大改革模式,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国家大力支持建设能够集教学、培训和实习为一体的教育实训基地,通过政府、学校、企业相结合,提高政策、基金、技术等资源的主动性,扩大合作面,建立共享实训基地,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训培训基地建设新路径,培养国家真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现状分析
校企合作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
校内实训建设不完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没有高度重视,投入相对较少,实训室建设的规模较小;二是缺乏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对实训基地如何建设、规模大小、涉及专业把握不准;三是高校教材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与实训相关的教辅材料比较缺乏。
(二)校外实训基地培养质量不高
校外实训基地培养质量不高并不是因为企业内缺乏工程师,而是企业本身需要发展,高校学生进企业实习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大部分的实习都变为参观性质的实习,学生没有真正地动手去接触设备,也没有企业的技术师傅进行真正地手把手传授经验,最后学生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校企合作效果不佳。
(三)教师企业工作经验不足
高校老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他们的优势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习惯课堂教学,但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经验不足,学生的技能实训内容在日常教学中体现的比较少,教学内容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让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我校大力发展校企合作项目,提出双主导型的实训方案,校企合作分工明确,学校大力建设涉及各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主要负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一些基础性的实训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和优势资源,将学生的能力进行升华,提高实训的效果,将深化产学研融合落到实处。下面将针对我校经管类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例,对校内外双主导型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索性地研究。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索
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学生的技能需要在实训中能够得到提高,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实训基地的建设,打造特色,是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校财经管理系主要有三个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针对各个专业,建立了适应各个专业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提高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为学生毕业后的从业就业提供保障,也为社会不断地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一)会计模拟一体化实训室
根据实际工作流程进行区域的划分,分设出纳、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银行六个岗位,8人为一组进行实操,分岗位体验企业会计的基本业务流程。同时还可以进行珠算、点钞等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会计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会进行会计技能比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将会计手工的分岗实训建设为手工、软件并行一体的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室。
(二)财经信息实训室
会计、人力和物流三个专业的相关软件系统(如会计电算化系统、人员素质测评系统、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的集成实验室,满足了学生职业技能比赛演练、信息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学等。
(三)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室
通过“模拟经营”,让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体会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沙盘盘面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划分成不同的部门,一般5、6人为一组,分为CEO、营销总监、运营总监、采购总监、财务总监等主要角色,进行系统、有趣的经营模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实操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四)人员素质测评实训室
实训室配有多种设备,可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做游戏互动体验、招聘面试等实操,让学生掌握招聘流程和方法,人员选拔等技能,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五)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室
学生通过在模拟商业环境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亲自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决策,掌握在真实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决策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和运营结果进行有效分析与评估,从而对企业管理中的各种知识技能有更深切的体会与感受,有效地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六)物流综合实训室
通过对制造商、供应商、运输企业、仓储与配送中心等个节点模拟,营造了一个类似真实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于一体的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物流行业岗位的模拟操作训练,又能从系统的角度掌握供应链管理,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提供学生的物流实践能力。
四、校外实训基地路径探索
校内实训基地由于资源有限、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等因素,对学生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与毕业后从事的岗位进行零距离的接触,能够理解掌握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依托国家对校企合作的大力支持,目前已经建立了三个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一)会计专业
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如河南某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目前拥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容纳实训学生5—50人不等,每年可以安置实训学生总量达300多个,以真实企业的财务数据为依托,开展记账、算账、报账,财务数据分析等会计技能的综合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也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我校與某啤酒集团、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河南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某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等进行合作,建立人力资源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更加真实的环境,熟悉掌握企事业单位的招聘甄选、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专业相关的工作流程。
(三)物流管理专业
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与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几家物流公司以“订单班”“实习班”等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渠道,并派驻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跟岗和顶岗阶段的实习指导,并跟进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切实学习并掌握本专业相关的仓储、包装、分拣、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中设施设备的操作和各个作业环节的衔接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五、总结
本文针对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以我校经管类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分析和提出了双主导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推动了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进展,为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杨洁.高校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模式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20(01):44~45,57.
[2]姜春艳,勾荣,夏先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1):18~20.
[3]刘振河.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施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05~208.
[4]方春龙.产教融合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4(Z2):74~75.
作者简介:周燕飞(1989.07—),女,汉族,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