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刘粲
【摘要】高等学校进行思政教育的核心在于认识与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奠定了中国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的前进方向,同时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文化建设的精髓。在这一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促进文化建设,提高中国各个高校的综合文化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具备较高的法律与道德素养,让大学生成为有素质并且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法治文化;建设途径
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就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这一价值观为中国文化建设确立方向,并且成为高校文化发展建设的主导。高校的法制建设是组成社会文化的核心部分,两者之间存在文化发展的相同点,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含义。高校的法制建设是法治文化在学校中的法治观念,思想以及实践的具体体现。巩固和发展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手段就是促进高校内的文化建设,同时,促进高校法治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全面性,具体性的基本特征。促进高校的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弘扬校园文化,推动文化健康发展,塑造优秀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
一、高校文化发展依赖于新时代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一)推进高校的法治文明,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在高校内,发扬与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推进高校学生的品德发展的核心就是发展与巩固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支持着中国的发展进步,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同时指引着大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将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能够帮助高校在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机会,开拓和丰富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教育形式。早日达到思政教育预期效果。
社会中较有素养的群体就是大学生,所以大学生也应该接纳理解核心价值观。利用高校的精神文明推广,能够加深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对品德的理解。提高师生的精神素质,带动师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核心价值观,从而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发展,提高高校优秀学生品德能力的培养,使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提高高校的整体素质。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内容中,法治是其关键的一部分。对于高校中的法治教育,不仅包括系统的理论知识,还包括科学合理的制度内容。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文化的培养,根本意义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法治思想。和高校的其他文化内容是一致的,法治文化和培育目标,办学任务等一同为学校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服务。
(二)推动高校内精神文明的整体发展
在高校内进行法治文明教育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守法、懂法、用法,通过法律来解决问题,为学校营造和谐环境,提高师生公正法治的观念,并且能够提高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文明素养,从而主动地学会依法办事。促进高校的文化建设转为法治建设,主动积极地进行法治教育,能够促进中国的精神文明发展。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中,习总书记就指出,在进行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应该共同参与其中,不断推进法治建设,弘扬和传播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应该主动成为推进依法治国决策的主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的贡献。所以作为大学生,不但应该掌握各种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手段,还应该主动参与到法制建设当中,坚定信念,和各种犯罪行为做斗争,促进中国法制建设。对高校进行法治文化传播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建立完善的法律观念,提高他们运用法律解决矛盾的能力,主动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从而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
二、在高校中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进行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在高校中,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工作是比较长久和系统的。这就要求学校里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来,真正将法制建设的任务和核心理念结合起来,并且同学校的文化背景、办学宗旨等联系起来。在高校中,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营造法治文化建设的环境。不断健全关于高校的法律体系以及各种法律法规。学校在开展法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的法律体制。因为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开展法治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所平等民主,管理体系完善的学校背后一定有一部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现阶段中国各所高校的法治体系尚未完善,所以出现了很多无法可依的现象。由此可见,健全规章制度是进行高校法治文化发展的关键。若没有科学合理的章程,学校的法治建设也很难进行。
创建出能够维护师生共同利益,让学校的任何举动都有法可依的较为完善的章程就能够较好地推进高校内的法治文化的发展,从而让高校能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所以,要想创建出较健全的法律法规,最主要的就应该结合国家的規章制度,创立出能够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的团队。团队的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的法律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切忌制定出不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章程。另外,还需要在制定章程的时候,创建调查民情的平台,吸收学校内师生的意见和要求。利用合理的手段,使国家的法律章程与学校的各种制度相吻合,维护学校师生的共同利益。
(一)在校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推进法治建设的主题活动
法律意识的产生和个人的生活背景及生存环境息息相关,法律意识也是个人进行某种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所以,要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律观念,需要从下面几点做起。
首先,创办弘扬和传播法治文化的平台。这一平台不但应该渗透到学校的各个网站,广播电台等,还需要融入到各种新型的网络媒体当中,如空间、朋友圈、微博、多媒体等,真正把法治文化,道德规范借助各种平台渗透到师生平时的学习中,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法律的重要性,懂法守法,从而促进学校法治文化建设。
其次,宣传普法知识,按期举办普法活动。例如主题演讲,法治知识比赛,违法行为辩论赛等,甚至学校举办的各种实践活动都属于普法活动。学校应该积极和各个合法单位进行合作,定期邀请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如律师、警察等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开展各种专题会,或者利用学校的社团组织开展法律方面的辩论会,知识比赛等。在主动参与的同时,让学生学会使用法律,同时在校外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如让学生到法院学习,主动到社会上传播法律知识,或者到监狱观察,了解各种犯法行为,提高法律意识。体现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教育性,不断强化文化建设中教师的专业素养。从事思政教育的老师要充分掌握关于品德素养和法律法规方面的教材,并能够把书本上的内容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让学生能够明白国家法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树立依法治国的信念。同时,还应该不断开展和法律有关的各种专题活动。如犯法案例分析,角色互换活动,或是开展法庭角色模拟专题,让学生利用扮演的法官或原告等不同角色,掌握较全面的法律概念。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这就需要高校中的思政教师有更专业的法律理论知识。所以,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法律素养,关注法律法规的制定,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师在法律教育方面的能力,构建出高水平的师资团队。
(二)在高校的法治教育建设中,把核心价值观详细,科学,合理的渗透其中,提高学生思想修养
在高校的思政建设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履行和发展新时代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高尚信念的关键阶段就是大学时期。高校应该将核心价值观详细、科学、合理的渗透于思政教育课程当中,积极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从不同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到高校的课内外教学中,让学生能够真切体会到这一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通过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成为遵纪守法,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传承人。
参考文献
[1]崔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8).
[2]程样国,詹世友,王健清.大学精神的奠立与高校校园文化的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