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美育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2018-05-14 10:01金淑芳李志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美育职业教育

金淑芳 李志

摘 要:本文从美育与工匠精神的关联性入手,指出美育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具有内在的共通性,即二者皆以完善人格的培养为根本,并注重创造力培养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的养成,以此为职业院校更好地开展美育教学厘清教育思路,打下理论根基。

关键词:美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金淑芳,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育、文化素质教育;李志,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高、专业主任。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2-0076-03

美育,对于中国教育界来说,可能已经是一个近乎于陈词滥调的词汇了,从王国维引入美育概念,到蔡元培将美育提升到“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高度,再到新中国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概念,美育的重要性是一个已经跨越了一个世纪的讨论话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从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从人人都认可的重要性,到现实情况中各级学校对美育有意无意的忽视,其根本原因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因此,厘清美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功能,是提振美育教学的关键所在。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场所,往往更容易忽视美育教学,认为美育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培養目标关联度不大,轻视美育,就成为了一种教育常态。本文正是针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将职业院校美育开展与工匠精神培育这一重要人才培养理念相结合,去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性。

一、完善的人格是美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更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根本

工匠精神培育作为当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理念,其重要性已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一目标?靠的肯定不是口号和理论,而是要通过各种不同类型教育形态的开展,去逐步探索形成其培养路径。从美育的育人功能上来说,美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具有教育理念上的共通性。

就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核而言,一个伟大的工匠首先必须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平和而内敛,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专于一域。工匠精神的背后,让人们敬佩的不仅是大师级工匠们所拥有的高超的技艺和成就,更在于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的情怀和气质。没有坚定的精神品格和超然的人生态度,往往难以专注于一个领域,将所从事的业态追求至尽善尽美。

在谈到工匠精神时,业内往往会提及日本许多一生甚至世代专注于某一个小行业的大师级人物,例如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木制便当盒传人——栗盛俊二等等,他们的成就历经岁月的打磨,在自己坚持而不断创新的精神支持下,让这些美好的传统事物,在工业化时代仍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被人们尊称为艺术家和巨匠大师。这背后需要超越利益的得失和时间的维度,才能将手中的工作一步步做到极致。这种精神恰恰是一种艺术的精神,艺术的魅力正在于它能让创作者进入到一种忘我的状态,并能让人超越汲汲营营的现实生活状态,而获得一种更加超然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品格,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如此,方能获得心灵的强大,才能在人人逐利,焦躁而忧虑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因此,从蔡元培到陶行知等等,一位位教育巨匠、学术大儒都纷纷为美育而大声疾呼,他们将美育作为净化人心,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关键,这种极力推崇,正是来自于其自身的人生体会和教育感悟。美育教育不是一种短期即可奏效的培训式教育、技能式教育,工匠精神的形成亦不是,从精神内核上来说,它们都必须将人格塑造放在其教育理念的第一步。培育完善人格,离不开美育。因此,将人格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工匠精神培育,与美育教学息息相关。工匠精神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归旨,而美育却是一种切实的教育路径,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美育的力量,如此,才能赋予学子们一个足以支撑他们人生岁月的更加丰满而博大的灵魂。

二、创造力培养是美育教学的重要功能,亦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时代性需求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仅靠专于一域的执着精神,是否就能获得成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没有创新能力的坚持就变成了一潭死水,缺乏新的生命力。正如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回答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时候所谈到的,“创新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种延伸”。因此,培育工匠精神就必须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的位置,而创造力培养恰恰是美育的重要功能。在这样一个依靠创新才能保持优势乃至生存的时代,著名商人马云甚至发出了“如果不让孩子去学琴棋书画,那么未来30年将找不到工作”的振聋发聩之声,因为未来100年将是智慧和体验的时代,而不再是靠着知识和科技就可以垄断发展的时代。忽视美育,无疑就是放弃了一项重要的教育载体。对于职教学生而言,审美体验教育将是他们突破传统知识型学习瓶颈,寻求突破性创新发展的一项关键教育因素。

“传统教育把逻辑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水平高低视为学生智力水平唯一或主要的标志,忽视非逻辑、非理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本能、想象、灵感、直觉、联想、猜测、情感等无法得到充分的激发和展示。”职教学生在传统教育领域居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却完全有可能在需要联想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新兴领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而这些领域恰恰代表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与其死守传统教育方式,为何不另辟蹊径,为职教学生寻求一条不同以往教学体系和模式的教育途径?在这里,审美体验教育将大有可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审美型社会,审美需求贯穿于各行各业。当下中国社会所处的时代,高度繁荣且快速发展,新生事物日新月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品牌与品牌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也是一个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审美的时代,美学经济油然而生。一个缺乏审美能力和美学运用能力的人,在面对这些新生事物时,将显得格格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正是要培养不同行业的翘楚,一个具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才能更好地去把脉当下审美型社会的新兴需求,跟上时代的发展。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如何才能培养审美能力,靠的绝不仅仅是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艺术鉴赏学习,还需要积极开展审美体验教育。这里所指的审美体验教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技法学习,而是通过主题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审美元素、艺术技巧和多元知识结构。“丰富的想象(或幻想)活动,思维的形象性、求异性、直觉性,灵感和无意识状态以及鲜明的创造个性, 是创造力最主要的心理因素”,艺术教育的一个核心元素即是创新,将创新作为美育的主旨,才把握住了其核心。缺乏创新的艺术技法学习,最多能够培养出一个水准平平的艺术匠人,这和开展美育的初衷将相去甚远。

审美体验教育囊括自然、艺术、社会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多元手法去进行综合性表达,在不断的碰撞中激发创新创意能力。在当下的审美型社会,艺术和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变得越来越强,学会在不同学科领域跨界运用艺术素养,活学活用,才能真正让美育的作用和意义更加显性地呈现,让学习者确实感受到美育的现实价值。乔布斯正是将他学习到的字体排版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苹果电脑上,才将美学的意义在现代产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曾经说过“我活在艺术和科技的交叉点上”,他将苹果的产品当作自己的艺术品,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创新,才由此成就他为一个新时代的伟大创造者。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既是美育教学的关键,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

三、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既是艺术创作的原则,亦是工匠精神的基本素养

工匠精神中的“工匠”一词,原本专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包含了木匠、铁匠、画匠等。而运用至工匠精神一词中,在词义上则有了极大的扩充,指的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词义的扩展性运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恰恰是与工匠本身的工作状态息息相关的。工匠本身所承担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创作加制作的工作,要做出好的作品或产品,就必须靠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画匠、木匠等古代的匠人,所对应的正是现代社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艺术创作一直以来都将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视为艺术的根本原则。因此,以艺术教育为载体所开展的美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将具有极大的帮助。

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从创作构思到创作素材收集再到艺术傳达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观察和思考,并将其转化至艺术作品中。面对丰富的艺术素材,必须进行二次加工、提炼和重新组合,用更加凝练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则要求创作者凝神聚气,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作品中,不断修改、完善,最终才能实现作品的美与和谐,达到创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者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获得了一次绝佳的审美感受,也会因为创作过程本身的全情投入而收获坚持、细致、专注的心理满足感,这种创作过程的心理情绪获得,是任何其他教育形态都很难赋予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艺术创作的过程亦是一次精益求精的旅程,当追求完美成为一种习惯,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工匠精神。

由此可见,美育是一种极为丰富的教育形态,由于往常教育措施的不到位和认识上的误区,人们仅仅把美育看作一种阳春白雪式的精英教育形态,将美育置于神坛,同时也束之高阁,导致美育成为一种理论上的教育高地和现实中的教育低谷,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对美育的极大误读,而这种误读的产生恰恰是我国一代又一代美育的失败所造成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本身就缺乏审美感受,自然无法从内心真正认同美育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从工匠精神的角度理解和释读美育的价值,正是试图去阐明美育的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并为美育在职业院校的更好开展打下理论的基石,从而去探寻更加适合职业院校教育形态的美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杜玫.论美育与创造力培养[J].教育导刊,2000,(7):6-9.

(编辑:王春兰)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美育职业教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美育教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