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内政治文化的国内研究述评

2018-05-14 17:33梁超伟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研究述评

梁超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提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設,随后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这一命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学者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概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相关论述、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历史以及相关问题的实践调研等角度出发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有的学者从价值性、实践性、民族性的角度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有的学者以党内政治文化内涵、政党文化为线索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过程;有的学者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现实意义、理论价值等角度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有的学者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继承传统文化、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党性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制度建设等角度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途径。国内的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载体多样化和研究视角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层面上还有所不足,学界仍需努力丰富研究视角的多元性,提升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质量。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党的建设;政治文化;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9-1203(2018)06-0038-08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他强调,要坚持共产党人价值观,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意蕴;在党的十九大上,他再次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努力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在2018年8月的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他进一步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注重在固本培元上下功夫,引导大家正心修身、律己持家、清廉为官,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可见,党内政治文化这一研究命题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性,是党对新时代新挑战的积极回应。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界进行了一系列与党内政治文化有关的研究,对于推进党的建设大有裨益。

一、对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研究

(一)基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概念的研究

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 〔1 〕。党内文化连接了政治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吴桂韩以阿尔蒙德政治文化的概念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基本内涵,他认为研究党内文化,一方面要注重研究整体层面的执政党全体,另一方面要注重研究个体层面的组织和成员,两个层面共有的价值追求及其在具体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共同构成了执政党党内文化 〔2 〕。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文化虽然在内容上有交集,但也存在本质区别。虽然党内文化以思想意识形态为内容,党内政治文化也将思想意识形态作为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能将党内文化等同于党内政治文化,不能把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泛化,只有明确两者的共性与区别,从基础概念抓起,才能较为科学地界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在基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概念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研究中,以杨崇磊的研究最具代表性,他基于阿尔蒙德政治文化概念的内在逻辑,将党内政治文化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价值等精神要素的总和 〔3 〕。杨崇磊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应以文化、组织、政治三重维度加以审视 〔4 〕。

仰义方和戴立兴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执政过程中长期坚持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倾向,是党和国家重要的软实力 〔5 〕。毕英涛认为“所谓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文化,实质上就是指现代政党秉持和奉为圭臬的普遍价值” 〔6 〕。郭建明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进行了分类,认为其内容包括以价值认同为标准的信仰文化、以价值判断为规范的组织文化、以行为模式为标准的行为文化和以价值倾向为标志的制度文化 〔7 〕。李金哲综合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和党内文化的有机集合 〔8 〕。严书翰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就是制度文化 〔9 〕。周叶中与严书翰观点相同,并进一步指出制度文化的基础是法治文化 〔10 〕。龚少情和刘兵勇则认为界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应摆脱将关注点置于文化与制度关系的窠臼,避免对概念进行单一的规范性、描述性界定,应将关注点放在文化与行为的内在关系上,避免内涵界定的泛化和虚化 〔11 〕。总而言之,以上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阿尔蒙德政治文化概念的延伸和发展。

(二)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论述的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重要论述的基础上,部分学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书中,编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从倡导性、事实性、禁止性和批评性四个方面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了论述,该书编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本质上是一套观念和价值体系 〔12 〕1。刘靖北进一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的论述,将党内政治文化的五大部分比喻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源”“本”“魂” 〔13 〕。李豪杰从五个方面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性、传承性、时代性、先进性和党性的原则 〔14 〕。冯灵芝和周显信认为我们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认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化有一个由浅到深、由偏到全的渐进发展过程。他们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思想建党的核心任务,并倾向于对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微缩式解读,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是信仰认同,是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信仰,在当下具体表现为党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自信 〔15 〕。

(三)基于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历史的研究

蔡娟和冯长东通过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得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的结论 〔16 〕。李庚香、李金哲、高英华、王建国、王昭也持类似观点。李庚香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文化,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这种明确的价值取向是在党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唯有追根溯源,分析其生成、运行、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才能对党内政治文化有一个较为明确和科学的认知 〔17 〕。李金哲通过梳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论述了党的历史中各个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 〔8 〕。

李文堂和杨崇磊通过梳理历史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李文堂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经典作家的先锋队理论、中国古典德性政治哲学和毛泽东的革命政治伦理 〔18 〕。杨崇磊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化观、政党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视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理论来源 〔19 〕。王兵将毛泽东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论述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党内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以“个人主义”为代表的不良倾向,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发展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0 〕。

王冰、仰义方、吴灿新通过梳理历史对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内核进行了研究。王冰根据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整理了各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出的贡献,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有公共性、与时俱进、批评与自我批评、纪律性等价值内核 〔4 〕。仰义方则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出发,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核心理念内化与外显共同作用的结果,实现了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的统一 〔4 〕。吴灿新从文化的“层面视角”和“领域视角”出发,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有政党制度文化和政治精神文化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外壳”和“内核” 〔21 〕。

(四)基于实践调研的比较研究

李斌雄对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情况和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纪律审查情况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认为党内政治关系表现为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两种形式。李斌雄将党内政治文化概括为党内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法规制度,认为應将党内政治文化客观地区分为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落后政治文化,唯有通过党内先进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22 〕。

王卫兵以中西比较政治的视角界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组织内部的政治文化,具体指政党尤其是政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政治情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王卫兵从历史观、认识论、系统论和价值论四个方面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源于党内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是对党内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23 〕。他认为党内文化有整体性、普遍性和规定性的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在党内文化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反映了政党成员个体的属人特性,使政治文化在党内的发展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24 〕。徐旖瑶和刘海潮从政治责任的视角切入,通过明确政治责任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界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25 〕。

还有学者从政府部门、军队、高校和企业的工作实际出发,研究了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在不同社会组织中的具体表现。

二、对党内政治文化特征的研究

(一)从价值性角度出发的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性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内在特殊属性。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坚定的人民性 〔26 〕。王卫兵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有远大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性 〔24 〕。仰义方、戴立兴则将党内政治文化定性为一种信仰型政治文化 〔5 〕。李前、张小秋、周玉文、唐正芒、王厚明、李金哲从价值性角度出发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概括为人民性、阶级性、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结构性、持久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从实践性角度出发的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完善的,多位学者从实践性的角度出发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务实的开放性 〔26 〕。仰义方和戴立兴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参与型、现代型的政治文化 〔5 〕。王卫兵认为实践是政党存在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 〔24 〕。刘良军、王厚明、李前、谢忠平、洪浩、李金哲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开放性、积累性、组织性、引领性、规则性、导向性、效行性、缓变性和流变性。此外,依据刘峰国对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形成过程动态性与相对成型稳定性的特征 〔27 〕。

(三)从民族性角度出发的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党内政治文化必然表现出民族性的特征。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党内政治文化表现出良好的传承性 〔26 〕。王卫兵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政治文化伦理性和道德性的影响,也体现出鲜明的伦理性特点 〔24 〕。

以上三个角度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重合的有机整体。洪浩从镜像特征、体系特色和建设路径三个方面描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 〔28 〕。杨崇磊从政党性质和党员构成两方面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民族性和阶级性的研究视角,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主体性特征。吴宇和赵宇从党内政治文化的一般属性出发,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特有属性,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信仰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实践文化 〔29 〕。

三、对党内政治文化发展过程的研究

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多与党内政治文化内涵的界定有关,较为缺少以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的专门研究。比如,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书中,编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探索贯穿了党从成立到壮大、从幼稚到成熟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政治传统,同时也是党的政治优势所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础。建党之初的艰辛探索、古田会议决议中的思想建党理论、延安整风的四条基本经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真理标准的讨论和新时期的干部教育,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贯穿了党发展壮大过程的始终。该书编者总结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基本路径 〔12 〕18-24。

此外,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历程的研究多包含于对政党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研究之中。如丁卫华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发展历程概括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历史阶段 〔30 〕。吴桂韩、刘娜、李东和史媛媛都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作为历史分期的依据,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划分。以上研究成果以政党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存在内容梳理过于笼统、侧重点不清的问题。

四、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的研究

(一)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内容的研究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表现时代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深入推进党建工作,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根本解决也非一日之功,部分党组织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空喊口号、措施有限、力度不足等问题。《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一书将这些问题概括为丧失信念的政治理想淡化、官僚特权的政治价值扭曲、两面三刀的政治品格庸俗和形式官僚的自我革新精神消退 〔31 〕。这些问题虽然并非普遍现象,但在少数组织和个人身上的集中爆发仍然导致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概括为“边缘化”“抽象化”和“碎片化” 〔26 〕。苏玉、史云贵、纪中强等学者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面临着马克思主义引领功能弱化、外来势力争夺舆论话语权、政党代表性断裂、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群众文化“人民性”不强、西方异质政治文化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价值观念挑战、党内不良亚文化滋生蔓延、党内思想混乱、党内关系模糊、党内组织生活涣散、党的纪律淡化等诸多挑战。

(二)以现实意义为内容的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解决眼前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途径。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导向、政治教化、激励约束和凝聚引领的功能 〔26 〕。苏玉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融入党员干部血脉的精神标识和凝聚引领党员干部的粘合剂,还是展示中华民族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重要平台 〔32 〕64-79。龚晨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党对自身历史的科学总结,还是党科学执政的实践探索 〔33 〕。综合杨曼、孙涛、王厚民、赵仁龙、汤池、曹伟丽等人的观点,可以将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概括为回应现实问题、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党的发展壮大、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指导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引导匡正党员政治行为、维系变革政治体制、引领整合社会政治文化、保证政治稳定秩序延续、提供制度选择改革动力、培养干部、引领文化、推动政治参与以及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等内容。

(三)以理论价值为内容的研究

龚晨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生性和发展性为研究维度,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对自身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捍卫,也是党对自身科学发展规律的实践 〔33 〕。仰义方和戴立兴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着眼,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并将其重要性提升到影响党的发展的高度 〔5 〕。刘良军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来源于党内优良传统,而党内优良传统也需要借助党内政治文化这一形式加以传承,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人格力量的有效途径,还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基础的重要举措 〔34 〕。王保庆对党内政治文化在党内文化系统、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 〔35 〕。

五、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两书的编者都认为应该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旗帜、立党之本,也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行动指南。只有在坚持马克主义的前提下进行理论创新,才能够保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进行。

李斌雄和杜泓锐的研究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具有理论导向、理想激励、内容规范和人才培育的功能,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摆放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从坚定理想信念、严明政治纪律和抓关键少数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党内文化建设 〔36 〕。

(二)批判性地继承传统文化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两书编者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儒、道、墨、佛各家各有侧重,应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陈龙斌从崇信至诚、民为邦本、公道正派、厉行法治和崇智尚谋五个角度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联系 〔37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的作者苏玉认为宗法意识、“中庸”思想、“官本位”思想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消极影响 〔32 〕108-111。李娟认为中西方在地理环境、经济基础和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中国缺乏培育党内民主意识的原生性文化土壤,应该用主权在民、权责明确、依法治党的民生观念代替君主民本、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的封建余毒,还应注重传统政治文化精华和现代政治理念的结合,将主权在民与民惟邦本结合起来,将民主法治与修身内省结合起来,将个人权利意识与集体主义传统结合起来 〔38 〕。杨志霞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新旧因素交杂,总体上表现为顺从—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并以官本位、潜规则、政治不宽容为例论述了落后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39 〕。

(三)开发红色文化资源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书认为,红色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我们应该从利用、弘扬、传承三个角度着手使党内政治文化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2 〕。王东认为革命文化和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同源性、同质性和同向性,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就要弘扬革命文化,重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记忆” 〔40 〕。管玄同和徐冀宁认为把握党内政治文化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对党的创建时期历史的研究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41 〕。孙伟认为应从理想信念、党内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上率下四个层面着手强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红色文化基础 〔42 〕。

(四)建设党性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应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核和精神实质,大力倡导和弘扬共产党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核心价值理念 〔26 〕。齐惠认为公与私是重要的党性价值判断标准,通过“为公”“为私”的对比,提出了“为公去私”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思路 〔43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书中将党性文化定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认为党性集中体现了党的阶级性,共产党员在自己的政治生命过程中,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批评、接受监督和严守规矩等形式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书中特别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旗帜鲜明讲政治,着力提升自身政治能力,将党的传统优势和突出特点弘扬好、坚持好 〔12 〕131-156。《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一书认为应从党性教育、价值引领和继承传统的角度加强党性文化建设,通过遵循党章、维护核心、民主集中、严明纪律等方式,使党内政治生活成为锻炼党性的大熔炉,该书还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包括补足精神之“钙”、严肃党内生活、匡正用人导向和严格党内监督等内容。《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一书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人民中心、与时俱进、积极向上等内在特征,提出了弘扬主旋律、讲好中国故事、繁荣文化产业等多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31 〕。

(五)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的内在稳定性决定了制度建设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已成为学界的共识。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认为应该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健全具体运行、责任落实、人才保障、智力支持等各项机制 〔26 〕。李庚香认为价值导向、制度设定和个人行为之间的复杂性决定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归根结底还要依靠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来实现 〔17 〕。冯灵芝和周显信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整合和引领示范功能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制度建党具有发展同向性和内在契合性,两者应同向发力,实现良性互动 〔15 〕。张志明论述了党内民主和民主集中这两种价值导向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认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民主的内在政治伦理一致性,他认为应着力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促使其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44 〕。陈丽晖、李斌雄、张立伟和侯嘉斌则论述了党内法规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关系。陈丽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之间的关系是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之间关系的具体表现 〔4 〕。李斌雄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和党内法规制度两者间存在着导向、激励、支撑、保障、约束、遏制的多重关系,两者刚柔相济,同向发力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 〔22 〕。张立伟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贯穿各项法规制度的灵魂,而党内法规制度既是党内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呈现载体 〔45 〕。巩彦博和纪中强认为应通过完善有关“关键少数”和“一把手”的制度来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巩彦博认为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既是政治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者、维护者、引领者,故而应抓好关键少数,增强其示范作用 〔46 〕。纪中强认为应建立“一把手”负总责的组织领导制度、集体学习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进而健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 〔47 〕。李萌认为党内法规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制度利刃,应在处理好“立”与“破”、“示”与“范”、“稳”与“变”、“边”与“界”等关系的基础上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48 〕。

除以上五方面之外,王军从“三性”“三力”“三化”三个角度提出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觉、坚定自信、实现自强 〔49 〕。冯鹏志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要把握党组织整体也要着眼党员个体,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实践性和条件性结合起来,更加重视其内在的价值和理性 〔50 〕。仰义方和戴立兴认为在坚持弘扬创新、批判吸收、开放坚守、引领互动等原则的基础上,应从主体认同、具体内容、周边环境和传播影响四个方面明确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5 〕。王宝庆强调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注意避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摒弃封建文化糟粕、防范奢侈腐败、防止精英主义的“国民党化”,并强调要汲取苏东剧变的惨痛教训、力避西方模式的内在陷阱,并进一步论述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35 〕。

六、对相关研究的思考

(一)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呈现出研究内容具体化、研究载体多样化和研究视角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1.研究内容的具体化

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内容具体化包括特定内容具体化和分类研究具体化两个方面。

在特定內容具体化方面,管玄同分析了延安的革命历史,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延安形态”从内容到风格都别具一格,将“延安形态”的具体内容归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度纪律自觉、“三大作风”和巩固领导核心 〔51 〕。高振岗从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着眼,阐述了延安时期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架构对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价值 〔52 〕。孙碧莲研究了沂蒙老区的革命事迹,认为应从“以利换心”的价值追求、“舍生忘死”的历史担当、“水乳交融”的革命感情三个方面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53 〕。

在分类研究具体化方面,袁北星和问青松将党内政治文化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 〔54 〕。赵永祥将党内政治文化分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 〔55 〕。分类研究扩展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视野,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奠定了基础。

2.研究载体的多样化

学界逐渐认识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开发利用多种文化载体。罗绪春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对崇高精神追求这一载体的运用 〔56 〕。赵健玲认为应该从红色景观、具体仪式、视听教学和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利用好革命文化资源 〔57 〕。王保庆着重强调了革命红色家风和新媒体艺术作品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35 〕。杨曼认为党员的家庭文化受到中华历史传统和党内优良传统的双重影响,党员的家庭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延伸,应重视党员的家庭文化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推动作用 〔58 〕。蓝天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党内政治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形象、提高素养、改变策略等多项对策 〔4 〕。纪中强认为应该采用新旧媒体融合的方式来助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36 〕。郑泽隆认为历史档案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应该对现有的历史档案进行分类研究,从档案这一特殊载体中汲取营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59 〕。

3.研究视角的多元化

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的研究视角包括角色理论、政党治理逻辑、供需平衡理论、中外对比研究、政治社会化研究等研究视角。

潘博选取角色理论的框架,从价值、规范、期望三个方面归纳了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党员角色冲突的基本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优化途径 〔60 〕。吴宇、赵宇从政党治理的逻辑出发,将政党的功能、组织、体制、过程各个内在逻辑和党内信仰、组织、制度、实践各个文化形态一一对应,强调了政党治理逻辑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29 〕。黄东亮将经济学中的供需平衡理论应用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他认为面对党内政治文化周期性、结构性的供需不平衡问题,应该大力解决供给层面的结构性问题,实现党内政治文化供给层面的提质升级 〔61〕。林德山等人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欧洲社会民主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总结了其经验教训,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重视意识形态的聚合动员作用、提高党的适应性的建议 〔62 〕。方世南基于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视角,将政治文化中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方法应用到了党内政治文化研究当中。他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有开放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具有双向互动性,党内政治文化的认同过程就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应着力把握两者间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63 〕。

(二)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不足

现有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对中央文件的简单解读,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不能准确地界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部分学者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导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存在“边缘化”“抽象化”“碎片化”的问题。此外,在研究内容的具体细节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第一,黨内政治文化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不明确。学界对党内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不足。有的学者的研究虽然明确了党内政治文化核心价值的内容,但缺乏对党内政治文化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系的进一步研究。

第二,学界普遍认识到制度建设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但仍存在制度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体结合点不明确的问题,应着力增强制度建设和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契合性。

第三,对党内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不足。首先,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糟粕缺乏深入批判,对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论证多为内容的简单罗列,论证逻辑松散、理论说服力不足。其次,对原苏东国家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鲜有研究。再次,部分学者在对比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政治价值观时,或是倾向于缺乏原则的片面引用,表现出包容性不强、自主性不足和超越性缺位等问题,或是倾向于畏首畏尾上纲上线,将许多不涉及意识形态的东西归入意识形态的范畴,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批判有余而建设性不足,这两种倾向在本质上都是思想解放不足,没有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

第四,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研究内容具体化的发展趋势,但结合具体实践的研究仍然数量不多、史料支撑不足、与现实结合不紧密,导致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理论深化不足、具体应用缺乏可操作性。

〔参 考 文 献〕

〔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26.

〔2〕吴桂韩.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基本内涵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4):25-30.

〔3〕杨崇磊.党内政治文化内在逻辑的理论审视〔J〕.理论月刊,2017(11):122-126.

〔4〕兰 洁,李斌雄.政治文化与法规制度:中国共产党的深层治理——“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学术论坛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17(12):24-28.

〔5〕仰义方,戴立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5):104-112.

〔6〕毕英涛.从政党文化透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的意义〔EB/OL〕.(2008-01-15).http://www.china.com.cn/xxsb/txt/2008-01/15/content_9536829.htm.

〔7〕郭建明.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6):92-96.

〔8〕李金哲.论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理论导刊,2018(5):33-39.

〔9〕严书翰.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38-40.

〔10〕周叶中.以法治思维的培养为突破口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理论视野,2017(5):18-20.

〔11〕龚少情,刘兵勇.党内政治文化的概念辨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8(1):130-136.

〔12〕本书编写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13〕刘靖北.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2):40-42.

〔14〕李豪杰.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探析〔J〕.攀登,2017(3):57-61.

〔15〕冯灵芝,周显信.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三重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札记〔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7-14.

〔16〕蔡 娟,冯长东.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应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廉政文化研究,2017(4):38-44.

〔17〕李庚香.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之一〔J〕.领导科学,2017(31):4-10.

〔18〕李文堂.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渊源〔J〕.理论视野,2017(5):24-26.

〔19〕杨崇磊.论党内政治文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流〔J〕.学习与实践,2018(3):28-33.

〔20〕王 兵.毛泽东关于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的三维建设路径与启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8-13.

〔21〕吴灿新.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J〕.桂海论丛,2017(2):4-8.

〔22〕李斌雄.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的相互作用〔J〕.决策与信息,2017(11):10-18.

〔23〕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104-111.

〔24〕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7(8):17-22.

〔25〕徐旖瑶,刘海潮.政治责任视角下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生成研究〔J〕.求实,2018(1):26-38.

〔26〕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J〕.党建研究,2018(6):47-50.

〔27〕刘峰国.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化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6):80-85.

〔28〕洪 浩.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特征与实现路径〔J〕.唯实,2018(7):53-54.

〔29〕吴 宇,赵 宇.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政党治理逻辑〔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1):12-17.

〔30〕丁卫华.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1〕洪向华.党内政治文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基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2-237.

〔32〕苏 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7.

〔33〕龚 晨.自我革命视域下加强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7(4):39-44.

〔34〕刘良军.持之以恒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7(5):34-38.

〔35〕王保庆.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6):48-55.

〔36〕李斌雄,杜泓锐.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18(1):61-68.

〔37〕陈龙斌.论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44-46.

〔38〕李 娟.阻碍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J〕.甘肃理论学刊,2007(6):47-49.

〔39〕杨志霞.论发展党内民主发展的传统政治文化障碍〔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1):25-27.

〔40〕王 东.作为党内政治文化源头和“集体记忆”的革命文化〔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5-11.

〔41〕管玄同,徐冀宁.中共党内政治文化的最初形态及其现实启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7-52.

〔42〕孙 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营养〔J〕.红旗文稿,2017(22):20-22.

〔43〕齐 惠.公私之辨: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理论视野,2017(8):56-60.

〔44〕张志明.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理论视野,2017(5):26-28.

〔45〕张立伟.党内政治文化的制度之维〔J〕.理论视野,2017(9):61-63.

〔46〕巩彦博.发挥“关键少数”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J〕.兵团党校学报,2017(4):39-43.

〔47〕纪中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学习论坛,2017(11):23-27.

〔48〕李 萌.以黨内法规厚植党内政治文化〔J〕.红旗文稿,2018(8):24-26.

〔49〕王 军.党内政治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J〕.红旗文稿,2017(15):39.

〔50〕冯鹏志.构筑全面从严治党的文化支撑——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思考〔J〕.理论视野,2017(5):21-23.

〔51〕管玄同.党内政治文化的“延安形态”及其现实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7(10):38-43.

〔52〕高振岗.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党内政治文化向度〔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2):18-24.

〔53〕孙碧莲.占据道义的高地——从沂蒙老区的革命事迹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党建,2017(6):35-36.

〔54〕袁北星,问青松.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7(1):19-24.

〔55〕赵永祥.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J〕.人民论坛,2017(4):44-45.

〔56〕罗绪春.激发崇高精神追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J〕.宁夏党校学报,2017(6):57-60.

〔57〕赵建玲.发挥红色资源作用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党建研究,2017(3):39-40.

〔58〕杨 曼.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J〕.兵团党校学报,2017(3):85-88.

〔59〕郑泽隆.发挥档案独特作用 涵养党内政治文化〔J〕.中国档案,2017(12):32-33.

〔60〕王立峰,潘 博.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员角色冲突的调适功能〔J〕.理论探索,2018(3):58-64.

〔61〕黄东亮.论推进党内政治文化供需平衡发展〔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58-59.

〔62〕林德山,王书瑶,肖行超.欧洲社会民主党党内政治文化构建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1):128-135.

〔63〕方世南.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J〕.理论探索,2017(5):77-81.

责任编辑 王亚峰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政治文化研究述评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国外私立大学管理体制研究述评及启示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安徽古代文人曲家剧作文献研究述论
孙吴政治文化研究的新探索
浅析英美法政体的异同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协商民主制度的互动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