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摘要】进入到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尤其针对我国地质勘察领域来说。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和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在钻探技术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文章针对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钻探方法探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钻探方法;探讨
1、地质勘察工程的基本概述
1.1 地质勘察工程的含义
地质勘察工程主要指,利用勘察、检查、调查以及测绘等形式,对有关工程进行全面探究,最终得到工程有关的土质情况、岩石分布、水体条件以及空间分布等信息,之后借助这些信息对工程平稳度、环境演变以及工程实用性进行探索,进而得出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建议。其中,最主要的勘察方式就是钻探技术。钻探技术即使应用在地质环境比较繁琐的场地中,也能确保勘察结果的精准性。但是,如果在应用钻探技术的过程中,缺少合理性的管理制度或者是操作方法等方面,必将会导致勘察结果的不准确,同时也无法保障底层框架探究的精准度,出现数据弄虚作假的现象,进而给整个工程的勘察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2 地质勘察工程特性以及应用条件
1.2.1 合理分布勘探工程钻孔方式
第一,在对勘探工程钻孔进行分布时,不但要将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进行综合思考,同时还要结合工程自身特性以及种类。例如,针对民用建筑以及工业建筑来说,需要根据建筑整体框架来开展分布工作,而水坝则需要根据坝轴线来开展分布工作。
1.2.2 合理设置钻进深度
一般情况下,只是大型水利工程以及深埋隧道工程需要设置较深的深度,其他钻进深度不得太高,钻进深度也就控制在10m之内。所以,在开展钻进施工时,通常应用轻巧钻机以及简易钻探方式。
1.2.3 钻孔应用途径多样化
钻孔应用途径有很多,例如,可以借助钻孔,对工程地质情况、地址框架、水文状况进行明确,同时还能实现长时间勘察、取样以及检测等工作。并且还有一部分检测工作需要与钻进施工一同开展,所以进尺较为缓慢。
1.2.4 具备特殊性需求
在开展钻进方式以及钻孔框架的编制、检测等工作,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需求。
2、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钻探目的
工程地质钻探主要目的是获得岩土工程的第一手的基础资料,通过钻机钻进地下,形成圆柱形的钻孔,由钻孔不同深度提取岩芯,得到岩、土、水样,以对岩土的性质加以鉴别,明确地层埋藏的深度、厚度以及钻进深度内地下水赋存状态。在岩溶地区开展地质钻探,可明确对工程场地安全、地基稳定存在影响的岩溶发育规律,区域岩溶形态规模、密度、空间分布的规律,溶岩顶部的浅层土体厚度、性质、空间分布以及岩溶水循环交替的规律,最终对场地适宜性、地基稳定性进行评价。
目前,工程地质钻探方法较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①回转钻探,如岩芯钻探、无岩芯钻探、螺旋钻探;②冲击钻探,如锤击钻探;③振动钻探;④冲洗钻探。在实际工程中,需根据地层特点合理选择钻探方法,确保钻进深度、岩土层的分层深度以及岩芯采取率均满足要求。
3、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常见的勘察方法
3.1作为钻探的先行手段,在查明大范围的区域岩溶发育和深部岩溶的分布规律方面,物探是最理想的方法之一。目前,对岩溶地区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地震面波,地质雷达,微重力法,地震折射波,地震反射波,电阻率成像,电磁法,电阻率法,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等。不同的物探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应根据探测对象的深度、规模及其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选择有效的方法。
3.2钻探适用范围极广,几乎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且准确率远远超过物探,对于复杂岩溶,必须通过钻探探明岩溶类型、充填物、边界,并进行必要的水量、水压测试。在岩溶地区使用钻探技术进行勘察工作时,要把握好钻孔的位置布置,合理的钻孔布置能够有利于取得更加准确的数据。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岩层的实际情况,还可以采用井下电视、钻孔摄影等与钻探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全面了解地质情况。
3.3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往往结合物探手段,是勘察工作第一步,调查内容包括溶洞的分布、形态和发育规律,岩面起伏、形态和覆盖层厚度,地下水赋存条件、水位变化和运动规律,岩溶发育与地貌、构造、岩性、地下水的关系,土洞和塌陷的分布、形态和发育规律以及成因,是从宏观上把握岩溶发育的分布和特点。
3.4当需查明断层、岩组分界、洞隙和土洞形态、岩溶塌陷等情况时,可布置适当的探槽或探井这些传统勘探手段。
3.5原位测试技术对测定溶洞和土洞中充填物、岩溶塌陷堆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地基土承载力有很好的效果。
3.6遥感技术在识别大型岩溶形态及地质构造方面具有明顯的优势。一般用于大型工程选址,而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得不多。
3.7在追索洞隙、地下水的联通情况时,需进行连通试验,如示踪试验。
4、工程项目应用实例
某大型铁路隧道工程,为典型覆盖型地基,选定地质素描、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钻探共五种方法为隧道所处地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揭露了暗河、溶洞、裂隙等的分布、形态和发育规律,确定了大型溶腔的边界。在施工过程遭遇了大型充填或非充填溶腔上百处,地震反射波法和超前钻探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勘察发现该隧道岩溶发育率与地表埋深的关系成反比,即垂向渗流带岩溶发育程度高,深部循环带岩溶发育程度低,但深部循环带揭示的高压富水溶腔,由于溶腔水压高、水量大、充填介质可注性差等特点,极易发生突水突泥风险,超前预报出25处高压突水地段,并在施工中得以验证,TSP未发现明显异常,还有9次是水平钻孔或超长炮孔发现的高压突水现象。根据揭示岩溶特点进行分类,对溶腔采取分类处治,基于细致全面的勘察数据及其分析报告,研究了注浆、溶腔防护加固、隧底跨越、岩溶水引排、绕避迂回等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技术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岩溶地区进行地质勘察时,要充分了解岩溶地区的发育规律,正确的评价工作区的工作,并加强与后期施工的联系,分析工程勘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总结,从而进一步提高地质勘察技术水平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周洋.浅谈对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52(11):00274.
[2]陈志平.浅析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3,23(10):167~168.
[3]赵利利.岩溶地区的地质常用的勘察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2,96(2):219~220.
[4]《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DZ/T0060-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