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数学“动手做”主题教学的措施探讨

2018-05-14 11:26周瑜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优化方案教学措施

周瑜琴

摘 要:隨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往,可能只要成绩好就可以“走遍天下”,但是现代社会,主要看中的是人们对于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得到的,也就是说是需要从小培养的。本文以小学数学中的“动手做”为例,对如何让这一主题发挥它长远的影响做出简单分析讨论,希望能为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出绵薄之力。

关键词:动手做;教学措施;优化方案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也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的。苏教版的小学数学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创新的理念,在新修订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中,增加了一个名为“动手做”的版块,在这个版块中,原理为通过游戏模拟或实验探究,或者是思维拓展,在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

鉴于“动手做”是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没有成型,所以还需要数学教师深层次思考,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设计,从而在实践中总结出效果良好的课程教学实践方法,从而提高这个课程活动的质量。最终实现真正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熟悉数学、认识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神秘之美,培养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目的。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浅析如何优化小学数学“动手做”主题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把控,加深与文本的联系

数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知识,需要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出现断层。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必须要对知识有一个整体化的结构认识,才能更加创新性地开发设计课程,引导学生对知识树的整体掌握和构建,让学习从实质上得到提升。

比如,“动手做”中剪纸这一项民间的传统艺术,如果教师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就可以把剪纸这一活动作为“轴对称图形”这部分内容的引导。教师可以巧妙地在课前设计组织“剪纸”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对轴对称图形的核心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可以在这种无形的操作中感受有形的做题技巧。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创作设计轴对称图形作为此部分知识的拓展内容。学生在实践时,可以在老师上课的教学规定和创作技巧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比如在选择材料时或者实际操作时有自己的观点和选择,最终在这种自由轻松的气氛中实现学与做的深度结合,通过加深与实际活动的联系,达到构造整体知识脉络的目的。

通过整体把控,深层次结合文本知识,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感受“动手做”课程中包含的多样化内涵,为学生提供提升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填补了传统教学中弱化学生参与的不足,更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核心思想,体会数学的韵律之美,并且在充满激情、乐趣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思维和学习经验。同样,这种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在其他图形教学中,如平移和旋转或平行四边形等,从而实现把“动手做”和知识探究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拓展维度,彰显思维的核心

目前正在引用的教学模式可能出现学生训练基础过多导致学生基础学力过剩,而缺乏高维度思维的形成能力及培养过程的不足之处。这就急切需要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模式、方法的改变,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深入、丰富来发现高维度思维的培养方式。也就是通过现有的资源,拓展文本的视野和范围,从知识的源头入手,理清知识的脉络,为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维度思维合适的切入点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把一次内容为画雪花图案的“动手做”安排在“认识三角形”的后面。按照常规套路,教师常常按照“画法分析—操作演示—实践操作—给予评价”的脉络流程进行教学。但是,如果仅仅以画出雪花图案作为最终目标,真正课堂实践时难免会有单薄枯燥的感觉。以至于无法让学生体会“动手做”课程的生动多彩,而且会让学生对于事物的多样化认识产生限制,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帮助。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时丰富现有资料,从而摆脱原有教学的局限性,对内容进行多层次的思考,进行有效的拓展。

雪花图案相关资料:这种几何形状是由伟大的瑞典数学家——赫尔奇·冯·科克创造的,被称为雪花曲线是因为它的形状和雪花相像。并且它有两个比较好玩的特性:周长无限,面积有限。这也是属于后期被美籍数学家伯诺瓦·芒德勃罗创立的分形理论中的一种,虽然在当时不被人认可,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如弯曲的海岸线、飘动的云朵、飞扬的雪花、原子的轨迹、无规则的分子运动等都具有分形的特点。

在课堂上接受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从知识的起源到知识的延伸中领悟数学具有的独特思维方式,感受数学对于社会产生的价值。学生在这种课堂中,不仅能够通过“动手做”获得方法和策略,而且能够培养数学的独特思维,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维度,从而获得一份独一无二的数学的感悟。

三、实验操作,累积实践经验

改版之后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中,新增的“动手做”主题课程中含有很多富有探究性的实验活动内容,这些实验活动经过充分的设计后,可以成为片段式的小实验,也可以经过开发后培育成完整主题的较大实验。一般的实验流程为: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操作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现象——共享实验成果——完成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课后的“动手做”中,就设计了一次以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为主题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提供一些符合典型探索性的实验素材,如红薯、土豆、鸡蛋、圆柱形的容器等,通过手动制作实验模型来研究不规则物体体积。表1是某小组实验时使用的记录表。

这种反复但多样的实验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在实验中不断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并且大胆质疑、调整实验操作方案,最后对实验数据或者实验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最初的实验假设或猜想做出回应。比如,测量主体是核桃时,容易出现多组实验数据误差较大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思考能使实验误差减小的措施。除了通过将实验器材做改进之外,有学生提出可以进行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后再计算平均数的办法来减少误差。这也在侧面说明了,学生在动手做的数学实验中通过自身积累的操作经验和思考的充分结合,由原本的模糊估计数值向数学化思维分析结果数据完成转变。所以,学生经过实验、发现、推理、质疑、检验、结论等一系列的步骤后,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大大提升数学的逻辑思维。

四、游戏体验,激发创新精神

喜爱游戏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同时,由于游戏自由、好玩、有趣的特点,也被孩子当成生命中天生应该存在的状态。所以,如果数学课程中能够实现“学中玩、玩中学”的寓教于乐的方式,那么学生将会特别喜欢数学课程。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求有充分的调查理解,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征,设计符合学生核心需求的数学游戏。

就拿低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比如可以通过“形状拼图游戏”“七巧板巧妙拼图”“折纸游戏”“魔方游戏”等需要动手操作的游戏,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并且鼓励孩子打破常规,激发创新精神。如果是以逻辑抽象思维为主要培养目标的高年级学生,也可以设置一些稍难的“数独游戏”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拿七巧板来说,虽然只有普通的7块板,但是学生可以在拼凑的游戏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拼成马、蝴蝶、鸟等动物形状。

在这种学玩综合中,学生可以深层次感受几何的思维,并且可以通过这种动手做和数学游戏的结合,让突破传统的创造力、大胆创新的思维能力在其内心扎根。

总之,在新增版块“动手做”的设置下,经过教师的充分设计和开发,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更能体会数学思维的美妙、富有创造的乐趣,还能锻炼出和数学有关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等。

猜你喜欢
优化方案教学措施
全站仪在数字绘图中测量方法优化方案
证券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问题及优化
湖北经济消费结构优化研究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措施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山地光伏电站优化方案研究应用与建议
MOOC在高职公选课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语文活动式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