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民
摘要: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我认为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多科班出身的教师,都是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何将这些基本功与孩子的习惯养成有机的结合,也是很有技巧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根绝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我来分享一下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小窍门。
关键词:健康习惯;问题分析;新策略
幾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洁;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我认为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多科班出身的教师,都是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何将这些基本功与孩子的习惯养成有机的结合,也是很有技巧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是以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取经验。根据幼儿园孩子们的学习特点,我来分享一下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小窍门。
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我国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幼儿健康教育重视健康习惯的培养,幼儿期的健康习惯培养不仅奠定了未来健康的基础,而且有益于今后生活、学习、工作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提高。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安全常识以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一、良好健康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好习惯伴随幼儿终身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小班幼儿处于秩序感与模仿的敏感期,可塑性强,是习惯养成最佳时期。蒙台梭利提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学习特点,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善于模仿成人的行动。加强对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既能够让幼儿在小班的学习生活中顺利渡过心理适应调试期,同时又能学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服务意识,为中大班的幼儿园生活打下基础。
(二)好习惯成就健康人格
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至关重要。好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指出:秩序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人格,这一切都来自童年。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或社会中有规律、有秩序的生活、学习与活动,对于幼儿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和老师同伴建立积极愉快的情感,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身受益。
(三)好习惯促进家庭和谐
提升家庭教育功能,促进家庭幸福和谐。在幼儿园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帮助家长认识良好习惯养成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习惯养成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树立科学的养育观和教育理念,让家长学会主动放手,为幼儿营造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及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独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孩子在好习惯中快乐生活,提升家庭教育功能,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好习惯提升精神文明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孩子的生活进入秩序化的状态,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实现规则的构建,进而上升到精神的文明。现在的幼儿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将来的思想品德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实施习惯养成教育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当前幼儿健康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锁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一味顺从纵容,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从而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自我体验的机会,也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如:某些幼儿挑食、偏食,造成营养摄入不平衡,从而导致体质虚弱,好发病、易受感染;有的幼儿饭前便后不洗手,不漱口,由于用眼的方法不正确而过早出现近视眼;部分幼儿缺少锻炼,甚至不愿意参加户外游戏和体育运动,导致适应环境能力差,疾病增多,如:体弱儿、肥胖儿、近视眼、营养不良等。幼儿的习惯是在娇宠、随意、缺乏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具有不良性,而这种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要矫治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一)亲力亲为事事帮
家长过于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做的事,家长习惯亲力亲为。孩子是家庭
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家里许多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都是家长喂饭,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孩子吃完一顿饭,要跟着走许多路,或边喂饭边看电视。他们解小便时,帮忙解裤子,起床时帮忙穿衣服,家长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但事事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意愿会渐渐消失,形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自理能力差。
(二)依赖否定全代替
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
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自然而然就会自己穿衣服、吃饭,现在他们年龄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长大自然学得会。这样教养长大的孩子在家长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代替包办,其较重的依赖心理使其在各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小朋友有明显差距。
(三)包办代替伤害大
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的脏。小朋友的肌肉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
差,手眼不够协调,如果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对此家长嫌脏,就会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却弄湿衣服,对此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上班时间,对此家长认为还不如自己替孩子穿好。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还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麻烦。其实,不让孩子动手做,家长包办代替,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其自信心、好奇心和独立性的发展。
三、幼儿良好健康习惯养成策略
(一)在假戏真做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漱口习惯
小班阶段的幼儿大都处于从家庭转向社会的一个特殊时期,特别喜欢模仿,拟人化心里特征明显。《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班》中强调: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是实现小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小班幼儿具有动作发展快、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等年龄特点。针对的幼儿的发展现状及目标要求,小班幼儿需要教师经常与他们一起游戏,并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他们爱模仿的心理需要。以游戏化的一日生活开展保教工作和实现教育目标,最适合小班幼儿。
一天早饭后,我站在盥洗室门口观察幼儿的饭后盥洗环节,突然听见雯雯对我说:“老师,你看小米把镜子弄脏了。”我闻声望去,可不是嘛,正在漱口的小米把镜子弄得全是水,而且洗手台和地面都湿了,周围的小朋友也在效仿。小米可是班上的小淘气,这回,我可得想个好办法来纠正小米玩水的坏习惯。于是,我赶忙把小米叫到身边,蹲下来,对他说:“小米,你是很爱玩水吧?”小米天真的说:“是啊,老师。”“那我教你一个好玩的游戏吧。”我神秘的说。小米睁大眼睛问道:“什么游戏啊,老师。”我拉着小米的手,来到洗手池前,透过被他弄脏的镜子,对小米说:“小米,你看,镜子脏了,照出来的你都是脏脏的,都变成小脏猪了。”小米听后有些不好意思,可是又被我的话逗乐了。接着,我又对小米说:“去拿水杯来,咱们玩个呲水枪的游戏。”说罢,我俩都去拿来水杯,接了半杯水,然后,我说:“小米,你看,咱们的嘴巴像不像一个呲水枪?咱们喝一大口水,咕噜咕噜漱漱口,然后对准下水道的小口,看谁呲的准,好不好。”“好,开始吧,老师!”就这样,小米掌握了正确的漱口方法,此后,我们还让小米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可见,只有运用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才能在假戏真做中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二)小儿歌也可让宝宝受益终身
刚入园的幼儿,可谓是一张白纸,要想让幼儿尽快的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规,小儿歌,也是个法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强调,3-4岁的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为了让幼儿更快更好的掌握叠衣服的方法,我找来班上一位幼儿做模特,把叠衣服的分解动作用相机拍下来,附上叠衣服的儿歌后,打印出来后,粘贴在幼儿叠衣服的地垫附近,帮助在叠衣服遇到困难的幼儿,在幼儿看照片,念儿歌的同时,养成叠衣服的小技能。一周后,有70%的幼儿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一个学期下来后,有95%的幼儿会叠衣服了。此后,我们又运用这个办法,和幼儿一起学习了穿衣服、漱口、洗手等生活技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在快乐的比赛中让幼儿主动饮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强调,3-4岁幼儿应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愿意引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主动饮水是指幼儿能根据身体需要按时自觉饮水。幼儿非常贪玩,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游戏上,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生理需要,总要成人提醒才能喝水。幼儿主动喝水,对身体健康极有益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快乐的比赛,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像烁烁这样不能主动喝水的幼儿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玩。于是,我们利用他们喜欢的大鱼形象装饰班上的一面墙,鱼鳞是由一个个小鱼缸组成的,当幼儿喝一大杯水后,就可以将一条小鱼放在写有自己名字的鱼缸里。烁烁非常喜欢班上的这条大鱼,我问他:“你想让更多的小鱼在鱼缸里游泳吗?”他点了点头,我告诉他:“只有烁烁喝多多水,小鱼缸才会有多多的鱼,看看放学时,烁烁鱼缸里的小鱼是不是最多的,加油吧!”烁烁高兴地拿着水杯去接水了,一边接水还一边和旁边的小朋友说:“我今天要喝多多的水,我要养好多条小鱼!”就这样,小鱼的出现,激发了烁烁饮水的欲望,看来,快乐的比赛也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好办法。
(四)正面管教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语言互动法: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问答或交谈,丰富知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的新本领”、“妈妈的小帮手……”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
环境互动法: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再如通过讲故事“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通过诗歌、看图讲述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通过集体教育活动,教幼儿辨认衣服的种类,如:套头衫、开衫、羽绒服、衬衫、长裤等服装。进一步知道各种餐具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总之,通过多种教育活动使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五)家园共育养成良好习惯
家园合作就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做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担负著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幼儿一旦形成了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以后,还需要不断地巩固、强化。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巩固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教师可以帮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的要求,做到家园同步,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家庭与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家研究,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总而言之,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娟.谈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教天地,2013.5.
[2]范慧静.幼儿生活难题教养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编写组.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2.
[4]孙瑞雪.儿童敏感期.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
[5]孙瑞雪.爱和自由.中国妇女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