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敏
人体形成结石的原因很多,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易患结石的吃法。
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
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形成结石。
经常吃肉太多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极容易摄取过多的高蛋白。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就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很容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如果摄入太多盐分,在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会相应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平时烹饪时应注意以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嘌呤丰富的食物有海鲜食品、动物内脏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結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错误认知:菠菜等青菜含大量草酸,豆腐含钙丰富,人们觉得二者一起吃,会产生常见的草酸钙结石。
辟谣:菠菜豆腐在一起,的确会产生草酸钙,但其无法被人体吸收,也不会进入泌尿系统,而是随其他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不会造成结石。
错误认知:牛奶中的钙易与草酸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物,长期如此便容易生成结石。
辟谣:一般人或结石患者不需刻意回避含钙食物,形成结石的成分要在特定的尿液酸碱度下才会析出。相反,充足的钙会结合肠道中的草酸,形成不易被吸收的草酸钙,从而避免形成结石。建议成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既能保障当天所需的钙,又不必担心过多钙导致结石。
错误认知:因啤酒中的酒精和水分有利尿作用,便有了这一说法。
辟谣:研究表明,酒精的利尿作用短期内可帮助排尿,但若喝太多的啤酒,不断排尿反而让水分流失更快,更易产生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