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 编
老师和学生天天接触,天天打交道,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不是圣人,有时由于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当,容易将冲突的事态扩大,酿成恶性事件,矛盾冲突很可能给正常的教育秩序带来不良影响。下面的文字,虽不全面,但很有代表性,这些智慧的做法,轻松化解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尴尬。
上课了,语文教师胡老师像往常一样轻快地走进了教室。当她目光扫视全班,发现坐最后排的阿力(化名)不见了人影, 而桌子底下却散了一地的书本文具。教室里好像刚刚发生了什么事。学生们的眼光齐刷刷地望着胡老师,这些眼光中不乏疑惑和探询。阿力又怎么啦?这个男生平常就喜欢扰乱课堂纪律,并且自由散漫,很令人头疼。胡老师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但没有询问学生,只是叫旁边的学生帮着把地上的书本收拾整齐放在阿力桌上,平静地像往常一样上课。看到老师没有问什么,学生们也迅速全神贯注上起课来。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忽然,“砰”的一声,大家吓了一跳,教室门被撞开了,阿力气冲冲地黑着脸大步走了进来。他两步走到自己座位上,又伸出手“呼”地一下把桌子上的书本全推到了地上,“哗啦哗啦”之声一阵响。安静的教室顿时乱了,学生们发出一阵“啊”的惊呼,坐在后排的学生甚至站了起来。教了几年书,胡老师还从没见过如此狂妄胆大的学生,这太让人生气了。如果让这样的学生得意下去,那以后的语文课还怎么上,岂不会乱成一锅粥?其他调皮学生岂不会群起效仿之?学生们也纷纷议论,甚至有人说:“这下阿力可有好看的了,老师会把他拎到行政办去!”听到学生叽叽喳喳的议论,胡老师反而冷静下来,她想:平日里阿力已经对老师很怀有对抗情绪了,现在正在气头上,要是生硬地管教必然会激起他更大的反抗,还是等他平静之后吧。于是,胡老师用镇定的语气说:“同学们,我们继续上课!”学生们逐渐安静下来专心听课,阿力也坐在位子上不作声,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下课后,学生们都跑去做操了,教室里只剩下胡老师和阿力。胡老师一边帮阿力捡东西一边温和地说:“阿力,你今天上课这样子表现很不好,有什么意见和不满可以和老师说,可不能摔东西了。”阿力也一边捡一边小声说:“老师,我刚才错了,对不起!班主任刚才批评了我,我心里有点不服气。胡老师您对我这么和气、宽容,我心里很内疚,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
认识到了错误的阿力又重新抬起了头,得到了老师的谅解,他又安心快乐地做操去了。师生间的矛盾作为一种必然且客观存在的现象,既然不能消除,那就要想办法将其降低到最小化。冲突发起,教师首先要冷静,学会换位思考,并给予需要的学生更多关爱,案例中的阿力如果一直被忽略或者被严重批评,可能情绪不会有如此大的波动。
一日,孙老师在课间的时候来到高二(3)班找他的科代表。还未进门,就听到嘈杂的教室内一个男生的声音在喊:“哎,最逗的就是孙老师了,那头发,简直像方便面啊!”孙老师听完一怔,一只迈入教室的脚不知道该不该收回。正在犹豫中,学生们看见了他,顿时教室变得异常安静,似乎在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
没想到,孙老师在短暂的怔住之后,微笑着走了进来,左手一摸自然卷曲的头发,右手轻轻拍了拍说话的那个男生的肩膀,笑着说:“好小子,你可真行!虽然我听着不雅,但你抓住了老师的外貌特征,还很有些创意呢!”那学生似乎还没有从惊恐中回过神来,哆嗦着辩解说:“老——老——老师,其实同学们都感到你特别亲切!我也是觉着亲切才那样叫的,以后再也不敢了……”没等他说完,孙老师接着安慰道:“不要紧,我知道你也没有什么恶意。如果你觉得亲切,就尽管叫好了。”说完,叫了自己的科代表去办公室,留下那些学生们都愣在那里,继而哄堂大笑。
这起学生恶作剧事件就这样出其不意地轻松化解了。而自此以后,那个调皮的男生在孙老师的课上文静了许多。其他的学生对孙老师的态度也比以前更亲近,很多同学都愿意找他聊天,跟他说自己的心事或者小秘密。
李老师远远地就听到教室里有人在高声吵骂,赶紧走向教室。到门口就看见学生刘某正把隋某摁在地上用拳头击打,一边打还一边咒骂。当看见李老师走进教室时,也没有放手。这让李老师有些恼火,大声呵斥两个学生立刻住手并到教室外面罚站。
虽然李老师不问青红皂白一通狠狠地训斥,但打人的学生刘某却似乎毫无认错的意思,甚至开始朝李老师梗着脖子瞪着眼。于是李老师更火了,禁不住开始责骂:“想干啥?还想打了同学再打老师呀?土匪见了他师傅都下跪,真是没良心的东西!”谁知,李老师这一骂,学生刘某突然大叫起来:“什么老师呀!偏向!我不上了。”说完,就撞进门去收拾东西。当时的李老师已经被激怒了,见状更是火上浇油, 遂高声喊道:“滚,愿意滚就快滚吧!”然后站在那里和其他学生一起看着刘某背着书包跑出教室。
然而事后,李老师了解到,学生刘某那天确实受了委屈:刘某的母亲有一些生理残疾,学生隋某借此经常在班内讽刺挖苦刘某。这天课间,隋某又在胡说八道,刘某在多次制止无效后终于忍无可忍,于是两人扭打在一块……取笑别人父母的生理缺陷,是对别人的一种巨大侮辱,即使是我们成人也不会一再容忍,何况一个孩子呢?了解事情缘由后,李老师非常自责,并多次登门动员刘某返校,可是刘某始终躲着不与李老师见面。
直到现在,即便双方有时在路上遇见了,刘某也还是扭头就走。李老师一直在懊悔,在学生本应得到老师安慰的时候,自己反而给了他更大的伤害。而本来是为了教育两个犯错的学生,可因为自己的鲁莽,却造成了师生间可能永远无法解决的矛盾。
批评绝对不是教育的目的,更不是教育中唯一可循的手段。教师对待与学生间的矛盾冲突或学生与学生间的矛盾冲突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只有做到公平公正、以爱为本,那么自然而然类似于李老师这样的鲁莽行径便会减少很多。
魏书生在他的著作《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描述了他辅导后进生张军的事情。面对这个五科总分89分的学生,魏书生没有失望,没有训斥,也没有大量布置作业。而是在详细分析、研究了张军的学习、性格等状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
首先,魏书生引导张军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将学习受罪改为学习享受,帮助他去发现学习的乐趣。为激起张军学习的信心,魏书生不断让张军回忆自己以前最辉煌的时期,给其自卑的潜意识反复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魏书生又进一步引导张军制订周学习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并且告诉他:尽最大努力,对得起自己,也就无悔无怨了。久而久之,学生张军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劲头也十分足了。
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如果没有研究,所有的教育方法就会变成盲目、武断、机械的教条。其实,每一件事只要用心去想,都能找到最佳的解决途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无论处理什么问题,我们都要以使学生受到教育、促进成长为目的,以问题为中心,就事论事,千万不要上纲上线,无故站到学生的对立面。
某中学的一次古文课上,教师正在讲台上给大家讲解《邹忌讽秦王纳谏》。鉴于学生本来就对古文不太感兴趣,嫌词句古奥难懂,所以教师尽量讲得言语生动些。在进行到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邹忌的外貌描写的时候,忽然发现坐在讲台旁的一个男生正趴在桌上画什么,十分专注,连教师走到他身边都居然没有发觉。
在确定了这个男生没有认真听课而在干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以后,教师心里十分生气。毕竟,这是一堂花了很多心血,且刚刚同学们反映也非常好的课,现在这个学生却如此表现,尽管怒火中烧,教师还是保持住了理智:批评他只会让他更厌烦语文课。于是教师冷静了一下,然后轻轻拿起学生的草稿本,看到上面居然画了一只惟妙惟肖的猪。
这时,教师灵机一动,举起草稿本对同学们说:“你们看,李小东(化名)同学理解的邹忌居然是这副模样。”全班同学哄然大笑,那名男生红着脸深深地埋下了头,他知道,自己错了。教师见状,觉得有必要给他一个台阶下。于是又说:“李小东,你起来把描写邹忌的句子读一遍,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长什么样子。”待学生顺利地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接着说:“好,那你下去根据你新的理解再画一幅,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欣赏好吗?”学生听后很高兴地点点头。后来竟真的画了一幅美男图给同学和老师看。从此,这名学生上古文课格外认真,再也没出现违纪情况。
教师总是告诉学生“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然而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里,学生要对教师的教诲和帮助感激,但学生如果帮助了教师似乎就是理所应当,没必要言谢的。
上课铃响,北京海淀区某高中韩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没擦,她表情自然地走向讲台,默默地拿起板擦,先询问了声:“同学们,我可以把黑板擦掉吗? ”得到同意后,她准备把黑板擦掉。这时有学生跑过来把韩老师手中的板擦抢过去,口中还说着:“老师,对不起!”等学生擦完,韩老师诚恳地说了声: “谢谢!”那位同学一愣,有点不知所措,其他同学也有点儿惊异。这是韩老师第一次向学生说“谢谢”。
由于长期做班主任工作,使韩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命令式的语气对待学生。以前上课发现黑板上还留有字迹,她便不悦,学生见状,会马上跑上讲台,迅速地将黑板上的字迹擦掉,这时她也总不忘批评一句:“下次早做准备!”
如果擦黑板的抹布没有拧干,她还会不高兴地说:“太湿了,让老师怎么写字呀?”许多节课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讲课状态和学生的听课状态都没有调整到最佳点,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韩老师回忆从前如是说。
可是那天,习惯了听老师唠叨或者训斥的学生,第一次听到老师诚恳地说了句“谢谢”,惊慌得有点儿不知所措,其他同学也有点儿惊异。韩老师说,连续多次对学生说“谢谢”后,她发现每当她说“谢谢”后,学生会流露出喜悦的神情,“同时这种神情也感染了其他同学和我,授课效果自然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
让韩老师感到惊讶的还不止这些,她每次向学生说“谢谢” 后,还尝到了很多甜头和乐趣。“在班干部帮助自己管理班级,我表示感谢后,他们会更加努力做好我的助手;在科代表帮忙收发作业,我表示感谢后,他会更加积极主动;在值日生清理班内垃圾废弃物,我表示感谢后,他会任劳任怨,更加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韩老师说:“逐渐适应了我说感谢的学生们,也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更让人高兴的是,很多事情他们从行动中有所体会,再也不用我一次十次一百次地反复强调了!”
教育既有言传也有身教。身教是指教师以实际行动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确,教师的一言一行,如教师上班是否按时准确、做事是否尽职尽责等,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收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要做。以此,成为学生的表率。
开学第一堂课,不知道学生能否接受我这个“新老师”,按照正常的习惯,我先作了自我介绍,当我在黑板上板书这堂课的标题时,听见有学生在小声讲话,开始我以为在讨论问题,仔细听时,发觉是两个女生在议论我。
我假装很生气,猛然掉头,气势汹汹地直冲过去,全班学生都呆了,都睁大了惊恐的眼睛,当然包括那两个讲话的女生。冲到她们面前,我“冲动”地对她们说了一句:“你们再说话,我就把你们的发型弄乱!”然后,我继续我的课堂。下课铃声响了,当我走出教室时,背后传来了欢呼声……后来我的课堂再也没有随便讲话的学生了,讨论和回答问题的声音却更响了。
有位作家说得好: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必然是情感的奴隶!无论如何,我都不能被感情所左右,迁怒于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妥善的办法来处理问题才是我应该做的,这样才不会使老师和学生“两败俱伤”。
一要随机应变。一次上课中,教师由于疏忽,对一个问题讲解还未完成时,有一个学生小声说:“老师,不能这样做! ”教师正在纳闷,忽然从后面传来一个经常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嘲笑:“嘿嘿,还当老师呢! ”这一声怪叫,全班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教师当时确实气愤,恨不得立马训斥学生一顿,但转念一想:“算了吧,别因为他伤自己的身又耽误大家的学习。”于是,反而变脸一笑,说:“是啊!都怪老师太粗心,希望同学们做题要引以为戒。”学生们点头默许。老师又接着说:“同学们,老师不是圣人,难免会犯错误。我为自己的错误向大家道歉。但是,我们并不怕犯一次错误,最怕的是有人故意犯错,并且老是不改正错误!”听到教师这样一说,立即有许多学生回头瞅那名学生。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下,他乖乖地低下了头。中肯的几句话,就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要因势利导。学生课堂违纪,常常是怀着某种故意炫耀想引起注意的心态。教师在应对时要根据当时课堂的整体状态,并结合其与教学内容的特定联系,迅速地调整课堂气氛,灵活地化解。例如,一次教师在讲初一数学中“去绝对值符号”的问题,刚说完“绝对值里面是负号时,如果把绝对值符号去掉,则里面的数要变号”这个地方,突然有个学生怪声怪调地说:“变好?”紧接着另有学生嘟囔:“变好,还变坏呢?”顿时,全班一片大笑。教师也被激得非常气愤。但是,正是学生的插嘴使老师突然灵感顿生,于是高声说:“太对了!就是要变好,大家要记住:绝对值就像监狱,如果坏人(负数)要想从里面出来,就必须要变好(变号的谐音)。不信,你们进去变变试试?”于是,学生又一阵欢笑。教师这样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又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巩固了知识,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没有使师生间感情恶化。
三要把握分寸,也就是批评要有尺度。尤其当师生在课堂发生矛盾冲突时,教师一定要学会克制和冷静,把握好处理的分寸,绝不能图一时的解气而当众羞辱和训斥学生。如教师发火,不仅耽误正常上课的时间,而且有时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也影响教师的整体形象。有人说:“批评最好用电话,表扬最好用通告。”当面的急赤白脸通常不会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