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岸到彼岸
——《分数的意义》教学实录及赏析

2018-05-10 21:40姚晶晶周卫东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份数圆片板书

姚晶晶 周卫东(特级教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建构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释分数于实际情境中所表示的意义等活动中,体会分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顺学而导,引入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

生: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时,我们两次学习分数,下面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前面学得怎么样。

图1

图2

图3

师:(指图3)对于这幅作品,大家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

生:用一个圈把这四个圆圈在一起,更容易看出“1”在哪。

师:这位同学的作品就有一个圈(出示图4),现在大家觉得怎么样?还有别的建议吗?

生:我认为分数首先要分。图4虽然看到了一个整体,但看不出分的痕迹。

师:我非常同意这位同学说的,分数首先要分,这张图(指图4)“分”了吗?哪位同学来修改,把它分一下。

(学生上展台修改图4,如图5)

图4

图5

师: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把这四个圆平均分成4份。

师:在研究分数的过程中,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生:前提是要平均分。

师:平均分是研究分数的前提,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二、比较探究,逐步抽象

1.第一次概括:抽象出单位“1”。

图6

生: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3份。

师:善于比较、求同存异是学习数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大家再比较一下,图1、图5、图6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图6是线段图,图1和图5都不是线段图。

生:图1分的是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师:那图5呢?

生:图5分的是4个物体。

师:分的物体只能是4个吗?画8个行不行?画10个呢?

生:可以。

师:图5可以怎么概括?

生: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板书“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师:图6中的这条线段代表什么呢?

生:质量单位。

师:如果把这里的1吨换成1米、1小时、1平方米行不行?

生:可以!

师:谁能说说这条线段可以代表什么?

生:一个计量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被叫做单位“1”。

3.第三次概括:抽象出分数的意义。

PPT出示:

师:每个句子里的单位“1”是什么?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生:第二句把地球表面面积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海洋面积是其中的71份。

师:这句话里面还隐含了另外一个分数,你能感觉到吗?

生:第三句是把1小时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3份,小明做作业用了这样的1份。

师:同学们能不能概括一下,究竟什么是分数呢?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 X份,表示其中的N份。

师:这位同学有很强的符号意识,如果用文字来表示呢?

生:若干份。(板书“若干份”)

师:表示这样的N份,用什么词好呢?

生:1份或几份。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的可以是1份也可以是几份。

师:反思、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的?

生:先学习了什么是单位“1”的意义。

生:研究了图1、图5、图6三幅图中的变与不变。

生:在研究了四个具体分数的意义之后,概括出了分数的意义。

师:说得太好了!我们是以“变”与“不变”为线索,研究出了分数的意义。

三、拓展延伸,意义建构

1.分一分。

PPT出示:

师:这里的单位“1”有12个圆片,其中有一部分涂了颜色,请你先分一分,再用分数表示出来。

师:比较三位同学的分法,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第一位同学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1份;第二位同学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2份;第三位同学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阴影部分表示这样的4份。

师:那什么地方不变呢?

生:单位“1”没变,阴影部分的数量也没变。

师:同样的单位“1”,不同的分法就能得到不同的分数。谁还有进一步的发现?

生: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代表的数就越小。

生:这三种分法中阴影部分没变,三个分数的大小应该是相等的。

2.游戏。

师:同学们,分圆片中有变与不变,游戏中也有变与不变呢!

(1)游戏一:按要求取物。

(出示A、B两个袋子,每袋各装有一些圆片,分别发给两位学生)

(A袋学生贴出5个,B袋学生贴出3个)

生:两个袋子的单位“1”不一样。

师:大家算一算,A袋单位“1”是多少?B袋单位“1”是多少?

生:A袋10个,B袋6个。

(A、B两位学生分别摆出2个圆片)

师:同学们看一下他们的结果,如果你是数学老师,你可能会问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生:为什么分数不一样,拿出的个数却是一样的呢?

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生:因为它们的单位“1”不一样。

小结:不一样的单位“1”,不一样的份数,但是它们取出的个数可能是一样的。

(2)游戏二:挑战未知。

师:把刚才A、B两个袋子里的16个圆片都摆在一起,成为一个大的单位“1”。

师:如果要你取圆片,你打算取几个?方框里填几?

(学生汇报略)

师:谁能看出,这两个游戏里的变与不变呢?

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

【赏析】

仰慕周老师已久,终于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周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周老师的精彩课堂成为我们所有教师难忘的精神大餐。

《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并不好教:一是知识点较多,诸如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还有不同教师在理解这一内容的一些“增殖”目标;二是内容较为抽象,本课教学正逐步剥离具体素材的依附,实现分数从“面积模型”到“集合模型”的过渡,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化”提炼,形成纯理论的表达;三是时间跨度相隔较长,人教版、苏教版都是分别在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两次安排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而《分数的意义》的学习则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离前两次相关内容的学习已有了一年半之久。

如上这些“不好教”的因素被周老师一一化解。细细品味周老师的课堂,深深地感到: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触摸知识本质的过程,是一个经验激活、思维引发、思想萌芽的过程,总之,是一段经由此岸到达彼岸的难忘航程。

一、此岸有“点”:准确地找到知识的生长点与学情基点

二、航程有“人”:引领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彼岸有“景”:驶向思维、思想的纵深处

周卫东老师一直倡导一个观念:教学,不能囿于抵达,更要能远航!本节课的教学,在概括了分数的意义之后,学生思维的脚步并没有停下,而是在多层问题情境的作用下不断发酵、孕育与生长。“分12个圆片”的设计,引导学生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思维中感悟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分的份数与每份数的大小变化、分子分母的变化与分数值大小关系等等,为后续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感受到分数的多种联系和规律,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意蕴与深刻。“游戏”两个环节的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两环节隐含了众多的思维发散点,更是指向分数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燃烧、智慧碰撞中,延伸、拓展对于分数内涵的深刻理解,逐步完善分数知识的意义建构。

猜你喜欢
份数圆片板书
圆片接力赛
如何利用题组训练提高分数“量”与“率”的区分度
对提单及保单出具份数的思考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用圆片摆数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份数法”的妙用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2013年《共产党员》和《党建文汇》《党支部书记》邮寄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