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问,播下“识角”的种子
师:你知道我们每天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
生:三角形。
师:它为什么叫三角形?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课件出示三角形图片)角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设计意图:角是一个相对难以描述的图形。从学生每天都佩戴的红领巾入手,“为什么叫三角形?”“角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两个层层递进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将陌生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入显得十分巧妙、自然、简洁。】
二、手脑并进,施以“认角”的花肥
1.尝试指,实物中多次感知角。
(1)第一次指:指出课件上红领巾的一个角。
(学生尝试指角,指出三个尖尖的点,课件移去红领巾,留下刚才学生指出的三个点)
师:大家认为它们是角吗?这是——
生:三个点。
师:应该怎么样来指角呢?(学生茫然,教师示范)
小结:从一个点出发,分别指出两条线,就形成了一个角。
【设计意图:从学生尝试指角,课件显示学生指出的角的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到教师示范、引导指出角的一个点和两条边,放大了概念形成的过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的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缺一不可。强烈的对比,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
(2)第二次指: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指一指红领巾上的另外两个角。
(3)第三次指:拿出三角尺,指出一个角给同桌看。
师:其实,不只是红领巾和三角尺的表面上有角,很多物体的表面上也藏着角呢。仔细看这两幅图,找一找藏在上面的角。(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
【设计意图:三次指角层层递进,由扶到放,由误而正,从实物中的角到图形中的角,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抽象,一个点和两条边的特征在指的过程中,不断被重复、被强化,已然形成了厚实的表象,为进一步抽象、概括角的特征奠基。】
2.灵活辨,掌握图形角的构成。
(1)抽象角的图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上的角究竟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角的抽象过程)
师:这三个图形都是角。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线,然后凑在一起。
生:还有一个尖尖的地方。
师: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师:在靠近顶点的地方,从一条边到另一条边,画一个小小的弧线,这是角的标记。
【设计意图:“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这是课标中关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教学建议。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这个脱离了实物的角,更易让学生直击角的本质。在这里虽然出示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角,但是却选择让学生独立观察、辨析,异中求同,最终由学生自己提炼出角“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特征。认识角从指角,到说角的组成,已经让学生实现思维的提升。而抽象出的角的图形则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区分出数学中的角,把握角的本质。】
(2)理解角的内涵。
①辨一辨:(课件动画演示将刚才抽象出来的角旋转、放大)它们还是角吗?为什么?
②选一选:在角的下面画“√”,并给角画上标记,不是角的在下面画“×”。
③找一找: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先给角做上标记,再填一填。
【设计意图:几何图形的概念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领会水平,必须通过适当的变式、练习使基础知识转化成基本技能。为了进一步巩固所学,这里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辨一辨”出示了角的各种变式,让角“动”起来,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角不会因方向、位置发生变化而变成其他图形。“选一选”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辨析,找准“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必须是“直直的”边。“找一找”是将角隐藏在几何图形中,练习难度加大,能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三、合作交流,丰富对角的理解
1.仔细挑,动手做自己的角。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教师边介绍材料边出示课件:用两根小棒,搭出一个角;用一张圆形的纸片,折出一个角;一根吸管,自由发挥,制作出一个角;在图中,描出一个角)
制作要求:
(1)每人选择一份材料制作一个角。
(2)做好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指一指所做的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小组成员互相检查制作的角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学生将脑海中的角做出来,动手的过程既是提取角的表象过程,也是内化的知识外显的过程,利于检查学生理解、运用的情况。动手做符合二年级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搭、折、描等过程充满趣味性,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活动安排在课堂的后半段,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疲劳,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看,意识到角有大小。
(1)角有大小。
师:(出示剪刀)剪刀面上有角吗?指一指。给这个角做上标记。仔细观察这个角,它有什么变化?(课件动画演示剪刀慢慢张开再慢慢合上,学生根据动画说出变大、变小)
小结:角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角是有大小的。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试一试让角变大或变小)
师:角变大,怎么变的?变小呢?你发现了什么?
生: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哦!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小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谁能和老师摆出一样大的角?同桌两人摆出一样大的角。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小结:当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重合的时候,这两个角就一样大了。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留给学生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更直观,充满趣味性,学生能快速发现角是有大小的。然后,顺势而下,尝试比大小。借助直观的活动角,学生自己动手,同桌合作。在动态中生成,发现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比出相同大小的角,一方面帮助学生验证张开的大小和角的大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这远比教师仅仅用语言灌输来得印象深刻,因为整个过程都是生生之间合作探究所得来的。】
(4)下面哪个角大?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课件把两个角重合验证。
小结: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