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判别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识别

2018-05-09 10:53芦雅婷田宇
会计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

芦雅婷 田宇

【摘 要】 为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模型,选取2014年和2015年A股上市公司内控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及其配对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对内部控制目标偏离后果的22个指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可从内控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报告目标和经营目标做出有效识别,由此构建的重大缺陷识别模型的识别率在85%以上,重要缺陷识别模型的识别率在65%以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缺陷; 内部控制目标; 贝叶斯判别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8)08-0019-07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管理委员会(PCAOB)发布的第2号审计准则和第5号审计准则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内控缺陷的识别做出的都是原则性的规定,诸如“可能性较大”“合理可能性”“严重偏离”“有可能”等这样需要企业自主选择和判断字眼的存在,使得企业在内控缺陷的识别上拥有太多的“自由裁量权”[1],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利己主义倾向[2],企业可能避重就轻,导致一些重大缺陷由于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而被划入重要或一般缺陷或无法被认定[3],最终造成企业内控缺陷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从而无法满足上市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及决策需要。那么,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何识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PCAOB推崇以内控要素为对象的识别方法,但其缺乏一个可比的量化标准[4]从而过度依赖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且要素评价指标的信息需采用内部测试识别,致使该方法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识别内控缺陷不具可行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评价指引》对缺陷偏离控制目标的划分,从偏离后果的视角为内控缺陷的识别另辟蹊径。如果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否会释放内控目标偏离后果的迹象呢?如果迹象存在,一方面,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这些迹象将有助于其识别内控缺陷;另一方面,各界对要素测试识别的效益成本之争尚无定论,这些迹象可提供“规则式”的内控缺陷以降低识别成本。本文以2014年和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缺陷所导致内控目标偏离后果的迹象的客观性和可观测性,构建内控目标偏离视角的内控缺陷识别模型,为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完善提供建议,为上市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识别内控缺陷提供参考,并提高其对内控缺陷的识别率。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本文首次尝试将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引入内部控制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内部控制不同缺陷类型的识别模型,弥补现有文献对内控缺陷识别和认定的定量研究的不足。(2)从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的新视角来研究内控缺陷的识别问题,为内控缺陷的识别和认定提供新途径,拓展了现有的分析框架。

一、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是研究内控监督、评价和审计的基础,国内外关于内控缺陷识别的研究主要从定性研究和识别模型的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入手。从SOX法案实施起,国外学者开始大量研究内控缺陷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较为忽略内控缺陷的识别的定性研究。学者们以公众公司自身有能力识别和认定缺陷为前提,基于各自的研究目的劃分内控缺陷,诸如Ge et al.[5],Doyle et al.[6],这些分类为内控缺陷的识别提供了初步证据。与西方相比,国内少数学者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配套指引开始实施后,对实践中应采用怎样的技术方法识别缺陷,如何界定缺陷的类型以及如何认定不同类型的缺陷等问题展开了一定的研究[2,7]。这些研究试图从发生的可能或导致的后果角度去识别内控缺陷,为内控缺陷的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现有的内控缺陷识别的定量研究主要借鉴较为成熟的财务预警模型,运用统计学等构建内控缺陷识别模型。Franklin[8]首次利用的破产预警模型中的累计收益率、财务杠杆和流动性这些财务指标去预测内控重大缺陷[8]。类似还有Kwak[9]等采用多元线性规划法,王茜等[10]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构建的内控重大缺陷预测模型。这些研究以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财务指标为主,从内控缺陷形成原因的角度构建预测模型,但混淆内部缺陷的影响因素和后果,并忽视对内控缺陷造成内控目标偏离后果的研究。当然,国内外学者也有从内控目标视角研究内控评价指数,Chih-Yang[11] and Gordon et al.[12]以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的风险管理目标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指数。国内学者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4,13]或是从内控结果的角度[14]构建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目前该指数研究有的未检验指数的有效性,有的仅量化衡量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整体水平[13],有的采用Probit回归证明指数评价内控的有效性[4,11-12]。这些研究仅是从内控目标的角度来评价内部控制,而没有从内控目标偏离的视角考察内控缺陷的识别问题,但为内控缺陷导致“后果”的变量选取提供了参考。

鉴于此,本文尝试将贝叶斯判别分析法引入内控实证研究,构建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定量模型,在识别指标的选择上,一方面,从内控目标偏离后果的视角出发,使用的具体变量更具可获取性且具有明晰的分类;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指数的研究成果而选取高频性且具有精确数值的变量,使指标的选取更具合理性,以提高判别模型的识别准确率。

二、变量的选取与度量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说,内控目标的偏离使得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无法保证,外部审计师会出具“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因此,本文首先选用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IC-Opinion)来衡量目标偏离的后果。当上市公司未披露内控审计意见时,IC-Opinion取0;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控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IC-Opinion取值为1;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取值为2,无法表示意见取值为3,否定意见取值为4。另一方面,由于偏离合规目标、资产安全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发展目标这五个目标的后果不可直接观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确定偏离五个目标而导致的后果或表现迹象的代表性指标。内控目标偏离后果的代表性指标的选取及依据见表1。

(一)合规目标偏离后果的代表性指标

合规目标强调保障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果偏离此目标,必定会受到相关监管部门的处罚,或导致企业发生被诉事项,考虑我国的制度背景并保障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违法违规和诉讼仲裁两个指标来衡量偏离合规目标的后果。

1.违法违规(Violation):中国的证监、财政、交易所等监管机构负责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与环保、安监等监管部门一起承担着企业经营活动合规性的监督、检查责任。合规目标的偏离会导致上市公司或其高管遭到监管部门的警告、谴责和罚款等处罚。若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年度为2014或2015年并被相关监管部门处罚,Violation取值为1,否则为0。

2.诉讼仲裁(Litigation):鉴于合规目标的偏离还可能导致公司被其他主体提起诉讼,从而使公司面临财务和声誉风险,本文将公司的被诉仲裁事项作为合规目标偏离后果的一个变量。若诉讼仲裁被告方或其连带责任人为本公司,且首次信息发布日期或信息发布日期在2014年或2015年,Litigation取值为1,否则为0。

(二)资产安全目标偏离后果的代表性指标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内部牵制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保护资产的物理安全,防止资产被侵占或挪用等而导致其流失,而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资产价值的安全也同样重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避免企业商业决策失误。因此本文从上述三个角度通过具体指标来衡量偏离资产安全目标的后果。

1.资产流失。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内控资产安全目标的偏离将导致上市公司需承担关联方对其资产的占用以及对外担保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本文采用:(1)关联方交易对资产占用(Rept),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额之和与期末资产之比;(2)对外担保(Guarantee):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资金总额与年末所有者权益之比来衡量。

2.资产未实现保值增值。资产安全目标的偏离会致使企业资产无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资产的保值增值采用:(1)净资产增加(Equityadd),本年净资产较上一年的增加幅度;(2)为股东发放的现金红利(Dividend),每股税前现金股利与股本总数之积来综合衡量。

3.商业决策失误。资产价值安全目标的偏离表现出上市公司激进的商业信用而导致的坏账,存货积压导致的减值、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14],本文采用:(1)资产减值(Impairment),包括企业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2)投资损失(Investment),包括利润表的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以及权益变动表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本年增减变动金额;(3)营业外支出(Expenditure),本年的营业外支出金额这三个指标来衡量。

(三)报告目标偏离后果的代表性指标

当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无法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时,公司自身及外部审计师会针对报告目标的偏离做出相应的反应。本文考察二者的行为来衡量报告目标偏离的后果。

1.财务重述(Restate):偏离报告目标,意味着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报告修补来淡化“不利信息”出现在年度报告中的负面影响。如果本年度发生财务重述,Restate取值为1,否则为0。

2.独立董事的履职态度(Attend):当独立董事任职的上市公司内控偏离报告目标时,独立董事要么做出拒绝签署年报书面确认意见,要么消极地履行独董的职责,本文从独立董事的角度选择其履职态度作为考察报告目标偏离后果的一个变量,用独立董事未亲自出席会议率来度量,其值为独立董事委托出席次数和缺席次数与应参与次数之比。

3.年报审计意见类型(Opinion):注册会计师须对年报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等发表审计意见,报告目标的偏离很可能导致年报意见“非标”。因此年报审计意见类型可作为注册会计师对内控报告目标偏离做出的相应反应的一个代表性指标。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取0,無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取1,保留意见取2,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取3,无法表示意见取4,否定意见取5。

4.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Change):当上市公司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在年报意见上存在分歧时,无论是注册会计师基于风险谨慎的主动还是上市公司出于“意见购买”动机的被动,都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因此本文将年报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作为衡量会计师事务所行为的另一个代表性指标。若上市公司执行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2014年或2015年发生变更,Change取值为1,否则为0。

(四)经营目标偏离后果的代表性指标

经营目标偏离的后果可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第一,从长远来看企业无法实现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目标,势必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提高,本文选用累计非经常性损益以及Altman运营指数作为代理变量;第二,经营的资源包括物力、人力和财政资源,因此可从资产、劳动力和资金三要素的运营效率和效果去寻找经营目标偏离的迹象;第三,机构投资者比中小投资者具有更强的获取信息和对信息解读的能力,其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采用“用手投票”或“用脚投票”,因此可以从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来获取经营目标偏离的迹象。

1.累计非经常性损益(Nonrecurring):当上市公司在t-1年和t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之和小于0时,Nonrecurring取值为1,否则为0。

2.Altman运营指数(Z-Score):采用Altman的Z值模型计算,Z=1.2X1+1.4X2+3.3X3+0.6X4+0.999X5,其中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市场价值/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方法分析
内部审计功能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控缺陷、盈利水平对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