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教学设计

2018-05-08 01:08杨飞云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角线菱形四边形

杨飞云

(河南省新乡市第二十二中学)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以及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2.内容解析

“正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十八章第二节第三小节的内容.由于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一般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矩形和菱形,正方形还具有一般矩形和菱形不具有的特殊性质.对正方形的研究突出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路.从动态角度看,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当一个角变为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就变形成矩形,当矩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时,矩形就变形成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变形过程中,当一组邻边相等时,平行四边形就变形成菱形;当菱形的一个角变为直角时,菱形就变形成正方形.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演变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类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得出正方形的定义,帮助学生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正方形的定义,以及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

(3)理解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目标解析

目标(1)的具体要求: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能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目标(2)的具体要求:经历对正方形性质整理、归纳的过程,形成对正方形性质的完整认识;结合框架图分析得出正方形的判定,能用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推理与计算.

目标(3)的具体要求:结合框架图与集合图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目标(4)的具体要求: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正方形在生活中广泛存在,因此学生从小就有对正方形的整体感知.在小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些都是在直观感知基础上的归纳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要想掌握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还需要理清正方形与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但是学生在理清正方形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时仍有一定的困难.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正方形的判定及正方形与菱形、矩形的关系.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通过flash动画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变化,类比矩形、菱形的定义,得出正方形的定义.

通过问题引导,结合框架图和定义,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学生活动: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正方形的判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老师买了一条漂亮的丝巾,它是什么形状的?有哪些方法可以说明它是正方形?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直观认识,可以猜想出丝巾的形状是正方形,但是具体要如何判定,学生不一定清楚.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本节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问题2:类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你能说说什么叫正方形吗?

师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动画演示,教师引导学生类比矩形和菱形的定义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追问:正方形是矩形吗?是菱形吗?为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结合正方形的定义,得出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与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清楚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问题3: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呢?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追问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的四个三角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追问2:图中还有其他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吗?图中共有多少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梳理正方形的性质,并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问题4: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师生活动:教师设置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利用定义,结合框架图思考分析,完善框架图,并归纳出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追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做出正方形(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合情推理得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借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巩固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5: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框架图与集合图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结合框架图与集合图理清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突破难点.

3.当堂检测,巩固新知

(1)当堂检测.

①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四条边都相等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垂直且互相平分

②如图1,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B=2 cm,则OA的长是( ).

(A)2 cm (B)2 2 cm

(C) 2 cm (D)1 cm

图1

图2

③如图2,在正方形ABCD的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连接BE,则∠AEB的度数为( ).

(A)10° (B)15°

(C)20° (D)12.5°

④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是( ).

图3

(A)AB∥CD,AB=CD,AB=BC,∠ABC=90°

(B)∠BAD=∠ABC=∠BCD=∠ADC,AD=AB

(C)AO=BO=CO=DO,AC⊥BD

(D)AO=CO,BO=DO,AB=BC

⑤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90°,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即可),使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2)解决问题.

问题:你能帮老师证明这条丝巾的形状是正方形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当堂练习,动手操作,教师评价反馈.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畅所欲言,盘点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布置作业,拓展提升

必做题:教材习题18.2第13,15题.

选做题:如图4,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EF⊥BC,EG⊥CD,垂足分别是点F,G.求证:AE=FG.

综合实践:用矩形纸片剪出正方形,你有哪些方法?

图4

【设计意图】分层布置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设计意图】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利于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六、教学反思

笔者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学生活动,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了新知,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设,但也有少许的遗憾,现就本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安排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测量和评价的依据.清晰而具体化的目标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以及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二是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证明和计算.其中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是学好本节课的关键,笔者的教学设计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首先,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直观感知正方形的形成过程;其次,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无论是正方形的性质,还是判定,以及正方形、菱形、矩形、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都是围绕正方形的定义展开,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2.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本节课从实际生活情境出发,以购买的丝巾是否为正方形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学完新课之后,又让学生自己动手检验丝巾是否为正方形?做到首尾呼应,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巩固正方形的判定,创新教学方式

在学习正方形的判定之后,教师打破传统的做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的做法,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画一画、折一折的创新活动,积极思考、说理论证,不仅巩固了正方形的判定方法,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也给笔者带来了很多惊喜.

4.以问题促思考,以思考促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被认为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只要在课堂上学生一直能保持这种好奇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问题设计涵盖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有明确的指向性,容易引发学生思考,并从中理解概念,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开始时以教师买的丝巾是否为正方形引入新课;紧接着让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回答“类比矩形、菱形的定义,你能说说什么是正方形吗?”的问题,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继续追问“正方形是矩形吗?正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环环相扣,为学生自己总结出正方形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当然,通过教学与课后反思,笔者认为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首先,由于“正方形”这一节课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内容,录制教学课的时候八年级的学生还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因此只能用九年级的学生,所以既要借班上课,又要学生把已学内容当做新授课来上.虽然笔者在上课之前会去了解学生,但是未必了解的那么多、那么深.而讲授这节课的时候,笔者只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来设计教学内容,实际上,通过教学可以发现,所借班级的学生学习情况比较好,如果在设计题目的时候,难度再大一些,是不是就不会导致生成问题少了呢?其次,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笔者关注更多的是举手的学生,至于什么样的问题让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学生能够回答到什么样的水平,心里真的没底.因此就导致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和中等生,以及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提问不够普及,这也是笔者在今后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对角线菱形四边形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
母鸡下蛋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菱形数独2则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