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挑战与策略

2018-05-07 09:36王光宇
卷宗 2018年5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

王光宇

摘 要:近年来,微信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信息交互方式之一。充分利用微信的播特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必须指出,微信隐私化传播导致舆论杂糅,封闭性传播产生意见盲区,这些都在挑战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效果。必须积极抢占微信阵地,打造积极高效的微信传播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微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作用。

关键词:微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项目:本文为天津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微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当代大学生的认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TJKS16-002Q)。

近年来微信在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交互主要渠道并日益演变为信息方式和生活模式的同时,必将深刻全面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巩固。发挥微信这一新兴活跃的微媒体手段,加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值得研究并迫在眉睫的。

一、发挥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微信隐私化传播导致舆论杂糅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权威

微信的信息传播方式具有隐私化传播的特点,即微信的自媒体移动终端属性决定着其信息產制和传播机制是“自发”形成并缺乏有力的监管手段和机制的。近年来,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西方敌对势力煽动性的政治宣传甚至是反人类、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等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思想观念在微信环境中屡禁不止。这些思想观念杂糅了舆论环境,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稳定发起了严峻挑战。大学生群体普遍社会阅历浅、鉴别能力差,面对微信杂糅的舆论环境诱导和现实利益的巨大诱惑往往表现出观念偏激、思想动摇、认知情绪化和主观化等问题。在微信中人云亦云,跟风盲从的媒介环境驱使下,大学生群体往往政治信仰动摇,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逐步发生偏离,甚至产生抵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倾向。因此,微信隐私化传播导致的舆论杂糅动摇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高权威,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二)微信封闭性传播产生意见盲区削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活力

微信的封闭性传播是伴随着微信用户社交网络构成方式而来的一种有限传播,即区别于传统信息门户中把关人筛选后的分门别类的信息传播,微信平台中的信息来源是根据用户个人的社交习惯和信息选择习惯决定的。根据“约哈里窗口理论”,这种依赖与人际传播形成的知识体系和意见体系必然产生“盲区”,即针对每个用户而言,其通过微信获得的信息和意见总是片面的,并且这种片面性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善。微信封闭性传播产生的意见盲区让大学生在使用微信中往往将关注点集中在与个人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紧密相关的信息领域和与个人文化休闲娱乐等业余生活紧密联系的文娱信息领域,而微信社交群体的相对统一性又将更多涉及国家理想、社会理想等方面的信息屏蔽在关注范围之外,大大局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范畴。意见盲区阻碍了大学生群体有意识或无意识选择深入接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会,使得他们对于崇高理想难以产生强烈共鸣感,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活力,不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

二、发挥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本策略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现抢占微信阵地

2014年1月,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在中宣部举办的“文化茶座”中指出,“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中华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振兴中华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挖掘和研究阐发优秀传统文化,提炼蕴涵其中的精神和价值,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延续我们的历史文脉”。[1]面对微媒体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媒体和传统的课堂教育,而是必须以具有主控力的姿态掌控微信为代表的传媒新阵地,以雄厚的思想理论底蕴驾驭前沿丰富的微媒体传播手段,让微信真正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使之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发展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高度概括的理论化表述,必须将其深刻内涵和现实指向性拆解并转化为具体的、可感可知的媒介元素并以媒介产品为载体展开传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媒体传播优势实现针对特定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因此,积极抢占微信阵地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概念还原到接近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层面上来,以高度形象化、艺术化、生活化、具体化的形式多样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传媒产品吸引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关注和兴趣,寓教于乐;还要注重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充分把握微信传播即时性互动传播规律,抓住爆点、捕捉时机,创造积极的舆论环境,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抓住有利时机,以具象化事件及话题形态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展开规模化传播,积极抢占微信阵地,能够有效地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二)用开放性竞争姿态打造积极高效的微信传播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时代生命力和传播活力的思想体系,并不因技术进步和传播媒介手段和载体的变化而陷入困境。面对微媒体勃兴的时代,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大众传播越来越向开放多元、自由交互方向发展,市场配置在传媒领域的决定性作用越发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开放的胸怀和具有竞争性的战略眼光指导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传播和认同工作,通过打造积极高效的微信传播机制发挥微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大力打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3]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表现整合运作,以全景化覆盖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充分彰显,引导大学生群体突破微信意见盲区,广泛接触中国大政方针、社会建设、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从内心深处加强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自觉自愿地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大力培养向当代大学生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信意见领袖。应积极鼓励意见领袖创作形式各异、题材丰富的传媒文化产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其中并加以深化,并通过微信平台广泛传播。要勇于打破意识形态程式化和时代局限性,以符合微信传播规律和当代大学生审美品位和信息习惯为标准,创作并传播“新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具有时代感、时尚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作品。再次,在面临商业化、市场化、私人化的竞争时,微信平台和意见领袖要坚定直面困难的勇气,掌握先进的传播手段,在当代大学生群体周围形成稳定并不断发展的信息包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成当代大学生微信使用习惯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培养大学生群体提升媒介素养,从内心深处激发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参考文献:

[1] 刘奇葆:《大力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人民日报》,2014年1月18日。

[2] 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新华网,2014年2月26日。

[3] 习近平:《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人民日报》,2016年2月20。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
微信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