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长明
摘要: 实验示意图是化学常用的表述方式。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例,分别从实验流程图、实验现象对比图、实验分步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细节放大图四个视角进行阐述,表明选用合适的化学实验示意图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实验示意图;分离提纯;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30053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用图表述化学过程或呈现背景信息是化学常用的表达方式。化学中的各种图的运用非常广泛,如表示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轨道示意图、分子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图;表示实验过程有操作流程图、反应装置图;表示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的有反应速率图、化学平衡图等。
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图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合理使用化学中的各种图,是每一位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为例,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1 选用实验流程图,凸显实验的过程
化学实验流程图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来表示化学实验的实验流程。其优点是: 形象直观,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各种操作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正确使用操作流程图,一方面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加直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其提高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案例1 KCl和MnO 2的分离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18页有如下“交流与讨论” [1]:
请根据要求设计分离和提纯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将你的方案与同学交流讨论。
1 实验室中用KClO 3在MnO 2催化下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从反应后的KCl和MnO 2的混合物中分离、回收这两种物质,需要使用哪些分离方法?请简述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
如果用文字表述分离的方案,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表述:
(1)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加适量水,并充分搅拌;
(2) 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MnO 2;
(3) 将过滤后的滤液蒸发结晶,得到KCl。
由此可见,用文字表述的弱势是不够直观。如果用流程图(图1)来表示就能直观简洁地呈现实验方案。
图1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流程图
案例2 除去Na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Na 2SO 4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钠固体,如何除去硫酸钠?一般步骤如下:
(1) 将混有杂质的氯化钠完全溶解于水;
(2) 在混合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 2溶液,然后过滤;
(3) 在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 2CO 3溶液,然后过滤;
(4) 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5) 蒸发结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用流程图(图2)来表述。
图2 除去氯化钠中硫酸钠流程图
通过上述流程图,教师还可以提出下列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1: 如何证明BaCl 2溶液已经过量?
问题2: 滤渣2的组成是什么?
问题3: 为什么不选用BaCl 2溶液而选用盐酸除去过量Na 2CO 3?
2 选用实验现象对比图,凸显现象的差异
认识事物从比较开始,比较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对比实验和对比图,凸显化学实验过程中现象的差异。
案例3 用苯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
实验1: 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碘水,再向其中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苯或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图3)。观察并比较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图3 用苯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1)
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在碘水中加入苯和四氯化碳,溶液都会分层,其中试管中加入苯的,振荡静置后上层溶液呈紫色,而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的,振荡静置后下层溶液呈紫色。
现象分析: 碘在苯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苯和四氯化碳与水都不互溶,且苯的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
學生会好奇地想象,如果在碘水中依次加苯和四氯化碳,溶液会不会分成三层呢?
实验2: 在两支大试管中各加入2mL碘水,再向其中一支大试管中依次加0.5mL苯和0.5mL四氯化碳,另一支大试管中依次加4mL苯和0.5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图4)。观察并比较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图4 用苯和四氯化碳萃取碘水(2)
观察现象,学生会发现,试管中加入2mL碘水,试管中如果依次加0.5mL苯和0.5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溶液分成两层,下层溶液呈紫色;试管中如果依次加4mL苯和0.5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溶液分成两层,上层溶液呈紫色。
分析现象: 溶液为什么没有分成三层,最终还是两层呢?原因是苯和四氯化碳都是有机溶剂,振荡后苯和四氯化碳互溶,溶液分成两层。当苯的体积和四氯化碳的体积相当时,两者互溶后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萃取后有机层在下层;当苯的体积远大于四氯化碳的体积时,两者互溶后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萃取后有机层在上层。
案例4 酒精能否萃取碘水中的碘
实验3: 在二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碘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1mL酒精,振荡静置(图5)。观察并比较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图5 酒精能否萃取碘水中碘的实验
在碘水中加酒精,溶液并没有分层,也没有发生萃取现象。原因是酒精和水互溶。如果在碘水中加酒精,再加四氯化碳,振荡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学生猜想: 酒精和水互溶,四氯化碳又和酒精互溶,振荡后溶液应该不会分层,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实验4: 在一支大试管中加入2mL碘水,向试管中加1mL酒精,振荡,再向试管中加入1mL碘水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图6)。观察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从实验可以看出,振荡后的溶液没有出现不
图6 四氯化碳、酒精和碘水的混合实验
分层的现象,溶液分成两层,酒精和碘水的混合液在上层,四氯化碳在下层。四氯化碳也没有萃取出含酒精的碘水中的碘。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问题4: 四氯化碳为什么不能萃取出含酒精的碘水中的碘?
问题5: 酒精为什么没有溶解在四氯化碳里,而是溶解在水中?
问题6: 酒精分别溶解在水和四氯化碳中,哪个溶解度大?碘分别溶解在酒精和四氯化碳中,哪个溶解度大?
3 选用实验分步操作示意图,凸显操作的要领
实验分步操作示意图(以下简称实验分步图)就是将实验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按顺序排列,其优点是能突出实验的主要过程和每步操作的要领。因此教学中如果采用演示实验和实验分步图相结合的方式,会使教学效果更佳。
案例5 除去KNO 3晶体中少量的KCl
主要操作过程: 在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 3时,先将混合物溶于温度较高的热水中并不断搅拌,形成浓的KNO 3热饱和溶液,然后冷却到一定温度,此时会有大量的KNO 3晶体析出,然后过滤,并用冰水洗涤沉淀2~3次。实验分步图如图7。
图7 除去硝酸钾晶体中少量氯化钾的实验过程图
上述分步图呈现了除去KNO 3晶体中少量KCl的主要步骤,并注明相关操作的关键点,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案例6 用CCl 4萃取碘水中的I 2并分液
主要操作过程: 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然后在分液漏斗中依次加入碘水和CCl 4,塞上活塞,将分液漏斗下端朝上进行充分振荡(振荡过程中要打开旋塞放气2~3次),然后将分液漏斗放于铁架台上静置分层。当分液漏斗的液体分成两层后,打开旋塞,将下层液体放出,然后关闭旋塞,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实验分步图如图8。
可见实验分步图不仅可以体现操作的具体过程,更重要的是能凸显每一步操作需要的仪器用品、实验目的、操作要领,使分离和提纯的过程更加直观。
图8 萃取分液实验分步图
4 选用实验装置细节放大图,凸显局部的细节
局部放大图是将大于原图形所采用的比例画出的图形。化学教学中利用局部放大图可以呈现装置的细节,再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一节中的蒸馏装置为例。
常用的蒸馏装置由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接收管、锥形瓶、铁架台(带铁圈和铁夹)和石棉网等组成,各玻璃仪器间用胶塞连接。裝置的
图9 蒸馏装置局部放大图
要点有两个: 其一是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口处,因为此处是物质由气体变成液体的分口,在此处的温度就是物质蒸馏的温度。其二就是冷凝水的进口与出口,冷凝水进水在冷凝管的低处,出水在冷凝管的高处,这样的话,水就可以充满整个冷凝管,且水充满冷凝管到达高处后才可流出去。水流的方向和蒸气流动的方向相反,能使蒸气充分冷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局部放大图(图9),能充分呈现这两个细节,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和理解。
化学中的各种图是对教材内容的形象化解释和直观概括,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利用这些图进行辅助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各种图的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