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虹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38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存在一些很容易心领神会、却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现象,比如:厨师火候的掌握、技工某个技艺分寸的拿捏、学生博览群读书后写作技巧的精进等等,这些知识都属于内隐知识。在语言测试中,很多学生经常能“感觉”到正确答案,也就是我们说的“语感”,而结果往往也是正确的,他们对此却说不出缘由;毫无经验的音乐新手在听过一段复杂规则生成的序列音乐后竟然能够不自觉地应用规则欣赏音乐;人们一直以为非常理性化的科学研究中也存在这种知识。
正是内隐知识的丰富现象引发了研究者对内隐学习的高度兴趣。通过研究内隐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人类认知的过程,还可以探究人类获得知识的心理机制。内隐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更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虽然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有些知识容易领会却难以言传,但将知识真正划分为“缄默(或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却是在1959年。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Polanyi在他的著作《人的研究》中初次提出这两个概念。
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A.S.Reber用实验证明了内隐学习的存在。在Reber的实验中,被测试者能够无意识地获得字母所蕴含的复杂的语法规则。1967年,Reber提出了“内隐学习”(implicit learning)和外显学习(explicit learning)两种学习模式。在内隐学习中,正如前文例子中所展示的那样,人们很难表述出控制他们行为的那些规则,但是却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学会了这些规则。在外显学习中,人们不仅受自己主观意识的支配,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做出相应的努力,并通过一定的策略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郭秀艳、杨治良指出外显学习是有意识的、作出努力的和清晰的。
Frensch认为,内隐学习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我国学者郭秀艳将内隐学习阐述为“自动的、不易觉察的、对复杂规律敏感的学习”。陈寒等学者解释,内隐学习是“在无心、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获得学习材料所隐含的复杂知识”。由此可见,内隐学习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是自动发生的一种学习模式,并不需要学习者做出意识上的努力。通过内隐学习获取的知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但这些知识却能在以后应用到类似的情景当中。
虽然对于内隐学习,众多专家、学者很难有统一的定义,但对于内隐学习的特征研究者们却有着相当的共识。内隐学习的本质特征在于对于信息加工的自动性,学习者并不需有意识地去发现一些外显规则。第二是抽象性,当与内隐学习过程中相似的新的学习情景再次出现时,内隐学习的效果与在原记忆环境中的效果相等或是更好。第三,内隐学习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不受或较少受心理异常、年龄、IQ和脑损伤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抗干扰性极强。第四,内隐学习的信息加工或信息贮存的容量远远大于外显学习,具有高密性。
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是人们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媒介,它包含着丰富的词汇、复杂而有序的语法结构。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内隐学习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语言中的内隐学习成了诸多研究者理想的研究对象。
侯伟康、秦启庚在1996年用实验探讨了中学生汉字的内隐、外显学习,发现内隐组的表现高于外显组,说明母语规则是能够内隐习得的。而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研究者们一方面肯定了内隐学习所起的作用,一方面对于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哪个更重要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对于第二语言的教学,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将学习者浸泡到地道的外语氛围中,就如同我们对于母语的习得,这样学习者就可以进行充分的内隐学习从而自然地习得那门语言;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在语言的教学中,外显规则的教授是首要的,然后才能进行内隐知识的学习。
不管哪一种学习模式在语言的学习中占主导地位,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内隐学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郭秀艳博士在“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一文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最大频次、最多形式(例如听、读、写)地与词汇进行接触;在教授复杂的语法结构时,更应该让学生反复实践自然而然地掌握语法规则。”
在我们的教学中,既然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明显地分开,只能做到偏重于谁的话,那么如何实现学生的内隐学习呢?让我们先给英语内隐学习法下个定义。英语内隐学习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减少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主要依靠大大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条件,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的方法。
目前,国内、国际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内隐认知作过深入研究。其中,浸泡式教学法(immersion education)和基于书本阅读 (book-based program)的方案是内隐认知机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内成功运用的范例。但这两种方案也有着它们的局限性。诸如:双语环境是否具有,学生对英语读物是否感兴趣等。
如今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带来了整个教育领域的全面变革。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凭借信息技术、尤其是教育软件、网络,可随时随地提供给学生有趣的、有价值的英语知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它在学生英语内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使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来综合表达信息的技术。现阶段,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班级容量为50人左右的大班级,教学任务日益繁重。尤其对于大学英语听说课来讲,要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它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压力,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方言、亲历不同的对话情境,听说训练变得更为轻松自由。另外,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打破时空的限制,学生课上、课下均可以进行学习。学生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今天主动模仿的实践者,他们在丰富的语言情境中不断积累、内化着新知识。正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将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资料直观、立体、动感地传递给学生,学生的各种感官才可能得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丰富的语言教学环境中才可能得以提高。
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网络学习平台、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技术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整合,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课堂提供的丰富的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活动更加连贯。
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如果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样,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听说训练则在不知不觉中得以进行。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我校与文华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在线课程多年,我校采用的是“课外网络自学+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版的教材使学生更为便捷地进行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语言水平、需求,决定学习的内容、时间,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根据自测反馈,学生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及进度、难度。
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基本上都涵盖了传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各项功能,是集教学、自主学习、网络考试、综合评估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做到了系统整体规划,最终使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工程。
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出炉。作为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指南》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结合大数据与多媒体时代与技术特征,提出了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的混合教学模式”,这是对大学英语改革的继续推进。大学英语听说课更要适应这股潮流,在大数据与多媒体的助推下,教师有着更为便利的条件使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语言,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语感。教师在听说课上,要淡化语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内隐习得语言各方面的能力。
郭秀艳曾指出,学生仅仅靠内隐学习是不够的,只有将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Polanyi认为,隐性知识是外显知识的 “向导”,它支配着人们的认知过程。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在外显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获得内隐知识,并让学生在获得外显知识之后再次体验鲜活的语言从而将外显知识内化,这样的英语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高。于是,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中,如果采取 “内隐→外显→内隐”的顺序,将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1)教学过程。
Berry的实验向我们证实了在外显学习的过程中,明确的规则对外显的实施指导会有所帮助;另外,当被试从环境中获得的内隐知识和提供的外显信息一致时,越早向被试提供外显的指导效果越好。我国学者杜建政也指出,当被试从环境中获得的内隐知识和提供的具体指导信息相一致时,才会产生最好的作业效果。也就是说,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先指导学生熟悉教学材料并帮其获得相关的内隐知识,在学生有了感性认知之后再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英语语言的形式和功能上来。这样一方面,学生在内隐认知中获取的知识既得到了强化,外显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接下来的外显教学做好了准备。
众所周知,英语综合运用的内隐知识不仅包含语言规则,还包含语言的运用。教师进行外显教学后,部分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语言知识,也谈不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因此,教师系统讲授语言知识之后一定要加强英语语言实践,让学生对英语进行鲜活的体验。这样,学生刚刚获取的外显知识才能够得以内化。
(2)材料的选择。
语言的掌握要求语言的使用者能够准确把握语言的使用情景,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我。对于英语是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选择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涵盖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历史、科技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内容,努力使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从而获得较准确的内隐知识。
(3)具体教学方法。
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和主题相关的语言实践练习,课堂上教师也是有选择地向学生呈现隐含某些特定语言项目的音像文字材料。学生在大量接触语言素材的同时,先无意识地内化一些外显知识。课上尽量减少外显教学,最大限度、最大频率地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语言,多媒体是最好的媒介;但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交际性练习,尽量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
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课堂教学中,采取“内隐→外显→内隐”的顺序是否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水平。
(1)被试选取。
选取天津师范大学2016级四个平行班级,其中工商管理和小学教育专业组成的一个51人的班级(1班)和计算机与化学专业组成的一个51人的班级(2班)作为实验班,计算机专业47人和历史专业45人的两个班级(3班、4班)作为对照班级。
(2)实验过程。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2册为实验教材,进行为期一个学期(2016.09—2017.1)的实验。每个单元教学用时2课时。对于实验班,采取“内隐→外显→内隐”的教学顺序进行教学,而对于对照班,则以外显教学为主,即课堂上,学生主要听教师对教材的讲解。
对于实验班,在每个单元教学前,教师给学生留有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课前作业,诸如上网搜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角色表演、辩论等任务,让学生提前接触大量的语言素材,内化一些外显的知识。课堂伊始,利用10min左右,让学生展示,中间穿插教师适时的评价和不经意地对学生语言错误的更正。接着,利用35min左右给学生补充丰富的课外材料。这部分基本分为几个模块:Lead-in;Matching Game;Brainstorming;Watching and Discussing。
以B2-U2为例,本课主题为What’s on at the theater?
在Lead-in部分,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几个问题,诸如是喜欢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喜欢先看原著还是改编后的电影等。
在Matching Game中,给出学生喜欢、熟悉的中外电影名称、导演及主演,让学生去匹配,学生很感兴趣的。
在Brainstorming中,给出几组有关电影行业、电影制作阵容、电影类别等词汇,因为学生喜欢电影,所以不用教师言明,他们感到很新奇,对于自己不会的词汇,他们立刻主动去记。
在Watching and Discussing部分,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个3分钟片段,一个是喜剧,一个是恐怖片。看后,学生有一个Story-retelling的任务,分组练习后,各组代表要向全班同学描述所看到的场景;然后做一个Group Discussion,讨论这两个片段的类型、你喜欢哪一个及原因。对表达地道的学生加以赞扬,同时,对地道的表达方式很随意地向全班同学重复,强化学生的内隐记忆。接下来的任务很有意思,是Group Planning。学生们化身为电影制作方,要去参加新闻发布会,他们要为自己的电影取个吸引人眼球的名字,还要做一个富有煽动性的简短介绍,以吸引更多人前往影院观赏他们的电影。
在第2个课时里,30 min用来处理教材里的内容,这时教师采用外显教学。但单元里的大部分内容为泛听内容,教师只精讲小部分,尤其是地道的表达方式。当然,教师要督促学生课下做足功夫。
剩余的十几分钟为Acting It Out和Fun Time。在Acting It Out部分,学生要利用刚学过的表达方式进行角色表演,而Fun Time部分,教师会让学生欣赏和主题相关的英文歌曲、电影片段、地道的小演讲、小幽默等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继续实践这门语言,让刚刚获得的外显知识得以内化。
最后,教师再利用1min左右的时间发布下一个单元的Oral Assignment。
(3)数据收集。
学生入学初,做一个听说测验;学期中,做第二次测试;学期末,做第三次测试。采集的数据在Excel上进行分析。实验班1班大部分同学有外出实习的安排,导致第二次测试很多人缺勤,有效数据为19人;由于在不同测试中各班均有缺勤现象,2班有效数据为48人,对照班3班有效数据为35人,对照班4班有效数据为42人。
从表1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实验班的进步幅度大于对照班。表2则更为清楚地显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实验班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班。虽然实验2班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效果不甚理想,但这也恰恰印证了内隐知识的获得是要经过长期积淀的这一事实。本次实验教学仅仅持续短短的一个学期,如果教师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势必会取得更大的进步。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大学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内隐→外显→内隐”的教学顺序是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手段。
表1 各次测试平均分比较
表2 符合下列条件人数比例
英语教学除了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英语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从内隐学习理论中可以获得不少的启示。
首先要注意不同的学习材料适合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结构复杂、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材料,采用内隐学习效果更佳,非文字材料比文字材料更适合内隐学习。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材料进行归类,比如,哪些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更适合内隐学习;哪些知识更适合外显讲解与学习。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外显学习为主、内隐学习为辅。随着语言材料越来越难,学生又逐步有能力独立完成一些阅读、听力等任务时,内隐学习就应成为主要的学习手段了。
其次是英语学习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诸如生活场景对话、TED演讲、电影片段、访谈节目等。学生通过广泛涉猎英语学习资料,学习、模仿真实情景中的交际方式,掌握交际策略和技能;通过接触多样化的、地道的语言形式,系统掌握英语词汇意义和语法系统,从而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通过广泛视听各种语言材料,扩充自己在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第三,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类比、形象描述、联想等方法鼓励学生靠自己的第一感觉来判断和猜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在无意识的情境下纠正语感偏差,促进学生语感的进一步提高。“语言学习者自身语感的形成最根本因素在于内隐知识的积淀与积累”,这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成就和考试成绩是不能划等号的,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评定一个学生的绝对准绳。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身上的其他闪光点,积极地引导、鼓励学生。
第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相关研究表明,内隐知识一部分附着在人们的经验化形态的技能中,另一部分隐含于群体所认同的信念和文化中,而且内隐知识的文化特征比外显知识更加突出。因此,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美文化修养也是促进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听说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学生多方面了解与教材主题相关的西方文化的背景和内涵,从而使学生获得准确的内隐知识、提升自己的语言。
第五,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比如:如何给出科学的外显指导。
内隐学习理论不仅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创设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项研究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采取的“内隐→外显→内隐”的教学顺序符合教育学中“先感性后理性”的教学原则。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除了注重外显学习外,还要让学生强化内隐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内隐学习的环境,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而努力。
[1]Ceollins,H.(Ed.).What is tacit knowledge?London:Routledge:Theodore R.Schatzki;Karin Knorr-Cetina;Eike von Savigny.2001.
[2]Collins,H.Bieycling on the moon:Collective tacit knowledge and somatic-limittacitkowledge[J].Organization Studies,2007,28(2):257-262.
[3]Dianne,C.Berry&Zoltan Dienes.Implicit Learning—The Oretical and Empirical Issues[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Ltd.,1993.
[4]Dienes,Z.,Longuet-Higgins,H.C.Can musical transformations be implicitly learned[J].Cognitive Science,2004,28:531-558.
[5]Dienes,Z.,Mc Leod,P.How to catch a cricket ball[J].Perception,1993(22):1427-1439.
[6]Frensch PA.One concept,multiple meanings:on how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implicit learning[J].In:Handbook of implicit learning (Stadler M,Frensch PA,eds),1998:47-104.
[7]Polanyi,Michael.The Study of Man[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9.
[8]柏嘉凝.内隐学习理论作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9(2):164-165.
[9]陈寒,杨治良,韩玉昌,等.内隐学习的意识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9,32(4):891-893.
[10]杜建政.内隐认知加工的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郭秀艳.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J].教育科学,2003(6):41-44.
[12]郭秀艳.内隐学习的回顾与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2):30-34.
[13]郭秀艳.内隐学习研究综述[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49-55.
[14]郭秀艳,杨治良.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相互关系[J].心理学报,2002,34(3):351-356.
[15]侯伟康,奏启庚.汉字特征内隐学习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6(6):351-354,384.
[16]胡晓峰.多媒体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7]李莉.内隐知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8]李鲁平.内隐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6):29-31.
[19]石中英.波兰尼的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36-45.
[20]苏筛琴.内隐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7(4):63-67.
[21]唐菁华.内隐学习中知识及其意识水平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2]杨治良、叶阁蔚.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3(3):138-144.
[23]张静.不同认知风格初中生外显与内隐学习的差异[D].河南大学,2008.
[24]张卫.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J].心理学动态,1999,7(2):7-12.
[25]周建军.实施以内隐学习为主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J].科技信息,2011(12):427.
[26]Reber,A.S.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s[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Berbal Behavior,1967(5):85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