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健
摘 要:在提倡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呢?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在今天是否合适呢?我们应该转换角色,站在跟学生平等的位置来开展教育工作,破除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与时俱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师道尊严;师生平等;尊重学生;教育原则
说起“师道尊严”,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第一年做班主任时的一件事:
那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样拿着教学资料走进我班的教室,叫了上课后,我无意间看到讲台上放着一只自制的乒乓球拍,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一些什么“生活就像是强奸”之类乱七八糟的涂鸦。当时我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说:
“这是谁的?怎么把这样的东西放到讲台上来?让人看到了会觉得这人特没素质!”
话音刚落,我隐隐约约听到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陈兆麟同学用白话说了这么一句:
“X你老母,谁说我没素质?”
我一听马上火冒三丈,学生竟然用如此侮辱性的语言说我这个“最威”的班主任,还有王法没有?随即我把手上尚未放到讲台上的试卷猛地摔到地上,并大吼道:
“你说什么?竟敢这么说你的老师?!”
也许是从来都没见过我这个班主任发过这么大的火,全班霎时一片寂静,同学们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我,那个陈兆麟也懵了,但还在“狡辩”:
“我没说你什么呀!”
我哪里会听他的?指着他继续吼:
“你出去!出去!”
完全被我震住的他只得“乖乖地”从教室后门出去了。
待情绪平复后,我开始上课了......
下课后,有两个班干部走上讲台对我说:
“他没说你什么,真的!”
我不信:
“他就是说了‘X你老母。”
“他真的不是这么说的,是你自己听错了,他只是说是谁把他的球拍放到讲台上了。”
课后,我在反思:陈兆麟真的敢这样骂班主任?他为什么又矢口否认?为什么有班干部替他“说情”?难道真的是我听错了?难道我错怪他了?如果是这样,是否应该找他谈谈或向他表示道歉?不过,班主任向学生道歉说得过去吗?那样作为班主任的威严何在?不过,那个学生就这样被我在全班面前冤枉了?他不恨死我?
经过一番衡量,觉得还是应该找陈兆麟谈谈,向他道个歉。
于是,当天晚上晚修后,我走进了男生宿舍,找到陈兆麟:
“陈兆麟,你出来一下,我想跟你谈谈。”
“不去。”他一口回绝,一副委屈的样子。
经过多次的叫唤,他终于肯跟我出来了。
“今天早上你真的没用粗口说我?”我试探性地问。
“没有,绝对没有,有周围的同学作证!”他双手一摊,显得很清白。
“如果真的没有,我相信你,我也跟你说一声不好意思。”我态度很诚恳地对他说。
“你不必向我道歉!”他好像得理不饶人似的。
经过一番的交谈,也许他也意识到了我的诚意,最终他很轻松地回宿舍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陈兆麟同学不但没有恨我,反而我们的师生关系比以前更好了,他比以前更加尊敬我了。
班主任向学生道歉,这样还有师道尊严吗?在学生面前还有威严吗?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到,我放下老师的架子向学生道歉,并没有影响我在那个学生面前的威望,反而赢得了尊敬。
作为老师,有时候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从师生平等的角度出发,走近学生的心灵,会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但为什么现实当中许多老师高高在上,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永远就是对的,把学生看成是下人一等?其实就是受到我国由来已久的所谓的“师道尊严”的影响。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看来,“师道”即从师之道,为师之道,教书育人之道。概括地說,师道,是讲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而“尊严”则指教师的“人格尊严”。
《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本来的意思是说,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道理才会受到尊敬。中国是个尊师重教的国度,是个讲究“师道尊严”的社会,尤其是在古代。先生至高无上,手执教鞭,一副威严不嘻的面孔;为人弟子学生者,只有唯诺称是的份,何有抗议辩解的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不少地方祠堂里也要竖起“天地君亲师”的牌牌,把为师者与天地、国君、父母并尊,可见昔时老师的社会地位非常高。在当时世人的心目中,老师就是真理,老师便是正道,老师只有板起脸孔,才有威严,才是师道。
师道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封建时代将师道尊严神圣化是跟当时落后的生产力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这显然是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那么,在新时期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师道尊严呢?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师道尊严思想根深蒂固,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在学生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对于后进生或违纪的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没有把自己跟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辱骂甚至体罚学生,从心灵上伤害了学生,这样作为老师是挣足了威严,但是最终却有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连师生关系也给破坏了。
其实在学生面前,没必要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威严的样子,老师与学生只是角色不同,人格是平等的,老师在学生面前有尊严,学生在老师面前同样也有尊严,因此作为老师既要有自尊,也要有他尊,即在教育的同时也要尊重教育对象。如果片面强调自尊而忽略他尊,难免会产生师生冲突,师道尊严也就更加无从谈起。那么在新时期究竟应该如何把握师生关系,如何看待与维护师道尊严,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呢?
一、尊重和宽容学生
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从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入手,于细微之处见真情,于细微之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而爱就应当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泄气及期待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后进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甚至破罐子破摔;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后进生存在着较普遍的消极心理,此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有效地进行引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要明白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社会对他们的压力,其实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然而今天,我们有些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只有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能得到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尊重本来就是相互的,不该是单向的。
教师还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凡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要按照规章制度中的条条框框马上去处罚学生,应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可以暂且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真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更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唤醒学生,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错误,接受老师教导。
二、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是人类的楷模。学生总是把自己喜欢的老师,看成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对象,心中的偶像。所以教师的形象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言传身教的保证。当教师在初次和学生或家长见面,就不仅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仪表,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言要精炼,语气要亲切,语调要和蔼,说话要利落,给他们一个精干、有气质、有魅力的教师形象。知识渊博和气质高雅的老师能让学生一看就喜欢,那么教师下一步的工作就好开展。即使你可能说过错话,甚至犯点小错误,仍然抹不去你在他们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另一方面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还要有开朗的性格,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善于交流,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宽容,大度,热情,有同情心等等。这些都能在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此外还要注意着装仪表,从外表上树立良好的形象。如果教师的形象使学生看不起,他就会不买你的帐,也不会听你的话,甚至就有可能敢跟你对着干了。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需要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示范,做出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要做到,不能在学生面前有失体面,必须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注意教育的原则
尊重和爱护学生绝不是姑息和迁就学生。中国有句古话,叫“过犹不及” 。真理再向前迈进一步就会成为谬误,现在有些地方,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将教育的天平倾向学生一方,以致让个别学生产生误解,认为现在可以为所欲为,老师不敢管了,造成学生在老师面前趾高气扬、指手画脚,甚至伤害老师,伤害同学,这实在是有损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必须有原则,教师毕竟是有尊严的教育者,有尊严才能有师德,教师自身也没有多少尊严感的话,必将严重影响老师的积极性,使育人的任务也难以圆满完成。不容置疑,由于社会、家庭等客观原因,总有个别无视教师、无视纪律的学生。他们是非模糊,对错不明,以破坏班级为荣,在班级班风建设中起着反面作用。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赏罚严明,必要时就该惩罚,因为惩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可以让学生辨是非、知对错、明荣辱。古人云:“知耻而后勇”,如学生连耻都一直无法体会到,恐怕是不会勇了。当然我所说的惩罚并不完全要等同于体罚,其方式可以多样,也并不只能有教师来执行,德育处、校长室甚至教育行政部门都可以参与。事实上在国外如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都没有扔掉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反而制定规则来规范,目的就是让学生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在做事时三思而后行,从而健全其人格。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得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师的尊严不是来自于教师这个身份,而是来自于真理,老师本身并不是真理,老师也难免会犯错,犯错后老师能正视,及时改正,甚至向学生道歉,将在学生面前赢得更多尊重,从而还好地维护师道尊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师与学生是两个均有人格尊严的平等主体,即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只是教育与被教育或者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老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为学生踏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能达到这个目的,作为老师,必须重新审视师生关系,破除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构建现代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叶炳昌.浅议“师道尊严” 聚焦中美教育.www.neworiental.org
[2]王晓春.教育智慧从哪里来[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万玮.班主任兵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