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军福
摘 要:阅读,是伴随人一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重要认识活动。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穿梭古今,漫游于人类所创造的精神空间,不仅能极大地扩展学生的精神生活面,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精神生活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
一、丰富语言积累、奠定“能读善写”基础
(一)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一边读一边把书中的佳词妙语、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充分积累语言材料,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储备库。
(二)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教师应注重“读写结合、学用结合”的方法,让“读”成为“写”的基础,为写作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材料用于完成相应练笔中去,从而转化成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生活既是积累语言的源泉,又是运用语言的沃土。引導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中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将整个身心融入作品中,让“文字阅读”与“生活经历”自然融合。学生发自内心地爱读书、真正沉浸在书的意境中,就能在阅读与积累中品出“三味”来。只有把语言材料放到学生“心灵的熔炉”中加以冶炼、吸收,才能汲取到书中的精华,丰富学生内在的语文涵养。
语言的积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只有在阅读足够多的作品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足够丰厚的语言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二、掌握阅读方法,培养“精读巧写”能力
许多学生经常向我反映,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几乎都用在了读课外书和练习写作上面,但却收效甚微,得不偿失,觉得很困惑,问我该怎么办?其实,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他们“学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读书和练笔时,要特别注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一)教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二)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圈点、勾画,写眉批、评语等。
(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制定长期的读书计划。
通过对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进行教法上的相互交融与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读、写、说”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丰韵深厚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经典作品的熏陶感染中,提高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倡导学生用自主写作的方式,倾诉和表达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独特体验和感受。用书籍、文字去探讨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见解,不断完善自我性格,提高自我修养,让学生以“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去构建自身内在的人文素养和精神涵养。
三、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的前提是吸收,多读就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强调了多阅读与写好作文的重要关系。
(一)选择有趣味性的阅读材料供给学生,让学生在愉快阅读中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选择情感性较浓厚的篇幅短小的材料,选择学生易于理解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没有给学生形成“拦路”,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愉快,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为适宜。如《春》中,朱自清用情感浓郁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文章语言非常具有感染力,深受读者亲睐。文章开头写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写得亲切,欢快,给人一种亲切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三个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给人一种热烈感。“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不仅展示了春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用饱含诗意的语言,赞美了春的“新”“美”“力”,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给人一种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像这样的趣味性很浓的阅读材料是很多的,教科书中有很多这样的课文,我们把它们利用好,就可培养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间接地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二)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间接地领会名家语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它们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可谓脍炙人口。在寒假或是暑假,语文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其中的一些篇章让学生们阅读,学生在阅读中会急于了解全书的故事内容及情节,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让他们读完了全部作品。事实上,新课标的课本中常常选取了各类名著中的一些章节,其目的也是引发学生去读整部的作品。此外,四大名著已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大部分学生都不同程度的观赏过。它也是引发学生去阅读名著的动力,通过最感人的情节激发学生去阅读原著,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