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特点与教学对策初探

2018-04-26 09:36王胜
文教资料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语文素养教学实践

王胜

摘 要: 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特点与三年制中职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上;教学理念是文道并重、知行统一。这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相应的教学对策凸显五年制高职语文的基础性,增强其实践性,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年制高职 语文教学特点 教学实践 教学对策 语文素养

江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是一条贯通中高职、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并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形式,在江苏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五年一贯的长学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巨大优势,从而培育学生良好的技术技能与核心职业素质。在江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为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有用、实用人才,广受社会赞誉。

语文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程,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应努力体现其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旺等方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

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重点掌握走上社会后从事一定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等)所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现代文的阅读、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具备浅显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艺作品的欣赏能力,养成自学和自由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为提高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和一般的中专不一样,其是以初中毕业生为教育起点,然后用五年连续的语文学习时间学习,极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三年制中专相比较,五年的长学制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避免一般教学过程中无效的淘汰选拔、教学内容的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浪费,这样就让中、高职的课程有机衔接,提高了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在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五年制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各方面适应能力强,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强,能够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了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有如下一系列特点:

一、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江苏五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既要精于技艺,又不能止于人文。试想:今后学生走上社会,在价值观念、理想人格、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五年高职教育无疑是失败的。因此,对学生个体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个人的未来的人生走向、职业成就。学校与学校的竞争,其实就是不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之间的竞争。所以,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语文知识的掌握,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要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经典古诗词诵读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充分发挥文学经典的教育价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在职业教育中都在大力提倡“工匠精神”,我认为经典诵读能够大力促进学生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这是因为古典诗词中其实蕴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诸多文化因子,古典诗词不仅是语言文字之美,更是文化气息之美。我们在大量诵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人们常说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抓住经典古诗词诵读这一关键点,就像抓住语文教学的牛鼻子一样,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主要宗旨。

语文应用能力就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语文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实践、重训练、重技能。就读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由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如果语文教学中难度过大,将挫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我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地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主体思维,不断思索,不断探索好的学习方法。从语言学习的目标看,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训练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各单元课文的体裁和内容看: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对科技社科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对诗词、散文、小说、艺术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了解、把握有关诗词、散文、小说、艺术等的特点及鉴赏的一般知识,写作评价相关作家作品的鉴赏文章。要通过学习,扩大文学视野,培养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要通过掌握不同文体及相关的文体知识,提高分析、鉴赏作品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元代著名詞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为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就引导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有学生就仿写了这样一首《天净沙·春思》:巨藤绿树新芽,天桥地铁人家,城道东风悍马。夕阳西下,有情人在中华。(中华是我所在学校的简称)当然,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去仿写,老师也要做好示范仿写。比如在教授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文章时,我就即兴仿写了一首《永遇乐·金陵中华门怀古》:“千古江山,帝王无觅,朱洪武处。歌台暖响,功业已成烟消云散去。落日楼头,秦淮河畔,人道李香曾住。想当年,血溅诗扇,香飘万里纤骨。天国草草,北伐西征,生灵涂百姓苦。一九三七,冬日古都,屠杀尸满路。举目东望,靖国神社,一片魑魅乱舞。锥心问:伤疤已癒,痛能忘否。”学生受我仿写的词的感染,积极主动地进行了仿写,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三、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一直把文道并重、知行统一作为主要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教育的功能,许多名篇为学生的人生道路点亮了明灯。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语文老师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江苏五年制高职第三册苏轼的《赤壁赋》时,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后,从文中就能感受到宋代的苏轼在面对人生重大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豁达、乐观等。如果学生今后在社会上遇到种种不如意,就一定会以苏轼为榜样,及时调整心态,适应这个世界。这就是文道并重、知行统一。这样的例子在语文教材中比比皆是,关键是语文老师要带着学生发现这些宝贝,这也是语文教材的魅力。

然而因年代的久远,环境的变迁,文化的差异,现行的语文课程(教材)不受学生的欢迎,教师教学难度大。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大胆取舍,可以加一些名家名篇,取材于社会素材,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真正从文本中(课文无非就是例子——叶圣陶语)学到语言的技巧。并且这些知识在今后走上社会还能广泛地加以运用,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语文学习的吸引力。语文教学要根据专业特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课程。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让学生投身社会生活,生动体会语文课程的情味和意蕴,让诗情画意溢满语文课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眼中要有学生,这样才能上出生动、活泼、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语文课。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由地写作,允许学生对文本作多样的解读、多元的意象、不同的体会,这样才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语文作为江苏五年制高职的基础学科,语文为什么不受学生的重视?这和部分语文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有很大的关系。只要语文教师把语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就能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了,职业能力增强了,自然拥有了突出的实践能力,这样就为社会培养出了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要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改革创新来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把语文与社会生活挂起钩来,这是目前及今后江苏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为此,语文老师要把学生能力培养摆在首位,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上出有效益、有特色的语文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语文素养教学实践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