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璐,夏木志丹,王福亻弟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浙江 杭州 310058)
●教学方法
PBL与LBL联合教学法在本科生营养学通识教育中的应用
赵 璐,夏木志丹,王福亻弟
(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浙江 杭州 310058)
目的:探究PBL与LBL联合教学法在医学通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7名不同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组后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和PBL与LBL联合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课程考试及问卷调查评估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课程考试成绩与课程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BL和LBL相结合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值得在医学本科通识教育中大力发展建设。
PBL教学法;通识教育;营养学
10.3969/j.issn.1002-1701.2018.01.056
为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开阔视野及均衡知识结构的大学生,各综合性大学都积极开展通识课程建设。其中,医学相关通识课程在促进学生理解生命科学,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上有重要作用,也尤为广大本科生所关注。然而,鉴于学生知识背景不一,如何既能通俗易懂地传达知识要点,又能在更高水平上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科学问题,是医学类通识教育所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本研究将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1]融合到营养与健康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教学中,在传统LBL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授课式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小组讨论及自主学习,为通识课程教育模式的深入探讨奠定基础。
本校2016年秋冬学期选修营养与健康的本科生97人,其中2013级1人,2014级4人,2015级46人,2016级46人。专业构成包括文学类24人,法学类30人,工学类21人,理学类6人,医学类12人,农学类3人及混合班1人。由本科生院选课系统随机分为两个平行班。其中对照组48人,实验组49人。
对照组采取传统LBL教学,实验组采用PBL和LBL联合模式教学。两组授课教师相同。实验组课程教学中融入1/3学时的PBL教学小组讨论环节,及每周1到2小时的自主学习环节。 实验组教学分为四部分:(1)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基础知识的讲授;(2)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与营养相关健康或疾病相关问题,由学生自由组成5-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3)根据讨论问题,每周布置1-2篇与该周讨论内容相关研究文献,由学生课下进行自主阅读学习;(4)下周介绍新的教学内容前,使用5-10分钟时间,由学生介绍阅读文献后的心得体会,教师点评。本学期课程讨论的问题涉及领域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缺点;青少年肥胖的不良结果及预防措施;肿瘤的营养相关危险因素;如何识别“垃圾食品”;咖啡的健康效应等等。讨论后,采用主动举手及随机点名方式,选择汇报小组,由小组推荐发言人回答问题。之后全班学生进行自由补充发言,最后由教师集中点评,并提出一些更深入问题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文献,进行进一步思考后,于下堂课介绍心得。
理论知识考核占总成绩60%;知识综合应用类题占总成绩40%。阅卷老师对教学分组不知情。
结果显示(见表1),学生成绩正态分布良好。实验组理论题与应用题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中获得 80分及以上的高分学生显著增加,而获得70分以下的低分学生显著减少。提示PBL与LBL联合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课程考试成绩。
在最后一次教学后进行课程满意度问卷调查。该周对照组到课46人,回收问卷42份,回收率91.30%;实验组到课48人,回收问卷46份,回收率95.83%。问卷回收情况无
表1 PBL+LBL联合教学与传统教学成绩比较分)
显著差异(P=0.30)。经统计分析显示(见表2),两组年龄及性别无差异。实验组在课程是否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学能力、培养科学性思维等7项兴趣及能力培养相关指标上的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均P<0.05)。同时,实验组认为课程挑战性更强(P=0.03),对教师及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也越高(分别为P<0.01,P=0.04)。提示PBL与LBL联合教学法为研究对象普遍接受,可有效提高课程满意度。
表2 PBL+LBL联合教学与传统教学问卷 调查分析反馈表
注:*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率先引入医学教育领域[3]。PBL教学形式多样,通常包括课堂上由教师引导的,围绕某一医学问题或病例诊治的学生分组讨论以及课下学生自主文献阅读。与传统的LBL教学相比,PBL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学中心由课程讲授变为解决问题。这种转变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知识运用能力。然而,PBL教学法也有不足。其主要缺陷在于教学内容常集中于单个问题,较难连贯系统地传递基础知识点[4]。因此,对于大部分理论课,PBL教学法并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法。
本研究灵活结合了PBL与LBL教学法,并实验性应用于营养学本科生通识课程中。研究发现联合教学法有效提高了学生课程考试成绩,增进了教学效果。并且,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课程满意度均显著增加,并普遍认为该课程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与素质。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是通识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然而,由于通识课的教学对象为专业背景迥异的学生,如何有效传达知识并培养能力一直是通识教学中的难点。本研究提示,尽管PBL对学生能力要求更高,课业挑战性也更大,但通过与LBL的有机结合,及授课老师的有效引导,仍能为绝大多数不同专业的低中年级本科生所接受,并各方面优于单一LBL教学。
本研究课程对象属于预防医学学科中的营养学领域。营养与健康是当代人群普遍关注的热点,相对来说在讨论问题的选择上也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这并不影响将PBL与LBL结合教学法运用到其他医学科学通识课程中,但指导教师需要更加慎重地选择既紧扣教学大纲,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讨论问题。建议在引入问题时中丰富问题背景及发生场景,通过对问题进行良好铺垫,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关注度,激发学习动力与热情。
总之,本研究发现PBL和LBL联合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通识教学质量,为广大不同专业本科生所喜爱。提示该教学法适用于医学科学的本科生通识教育,值得大力发展建设。但在大班教学、以及需要更密集知识传授的医学专业必修课中,PBL与LBL结合教学法如何应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Wikie K,Burnls L.Problem based learning:A handbook for nurses[M].Lodon:Palgrave Macmilian,2003:14.
[2]Likert R.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J].Archives of Psychology,1932,140:1-55.
[3]沈建新,王海燕,王海江.PBL: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J].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36-38.
[4]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2017-01
席姣娅,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干细胞,基础医学教育改革。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066);华中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090;2017021)。
G642.4
A
1002-1701(2018)01-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