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一体”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2018-04-26 10:33:01汪金龙祝亚森
关键词:六位一体财经大学导师

汪金龙, 祝亚森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近几年来,“双创”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创业成为时代的潮流,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晚,教育部于2002年将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九所大学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大学,2010年10月,中央提出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要实现这一发展战略就要求高水准的创新和高水平的创业,因此创业教育成了国家对素质教育又一新要求。教育部在2015年末发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通知,寻求一种符合自己院校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业模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首要要务。

二、当前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创业教育模式不够完善

自我国开展创业教育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很多高校已经探索出了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如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温州大学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实体体验创业教育模式等等,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卓有成效。从总体来看,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一些高校奉行“拿来主义”,照搬照抄成功经验,创业教育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创业教育模式形式化、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1.创业教育模式形式化

严格来说,寻找一套适用于所有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是不切实际的。王占仁(2015)认为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也有学者认为专业的精英教育更加有效。以清华大学为首的被教育部作为试点的“九大院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创业教育模式已经卓有成效,而纵观全国高校,表面上看来各大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响应国家号召,实际上重形式而轻实效。一方面由于我国创业教育本身起步就晚,很多高校从零开始创业教育,一味地学习国外教育模式,却没有灵活结合中国教育大环境,做出长期的模式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创业师资力量缺乏,依托高校原有的专业教育体系并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需求。

2.创业教育模式针对性不足

“双创”背景下,高校责任重大,要为国家输送合格创新型人才。但是大众创业教育并不是指笼统化的创业教育,而是在保证受众最大化的前提下,广覆盖、分层次、差异化。很多高校在自己已有的课程体系中直接加上创业课程,或是不定期的创业讲座,这种模式受到已有专业的影响比较大,不能形成一套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忽略了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对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创业师资力量匮乏

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创业教育是一个新的领域,对教师的创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是一个考验,我国不乏各个领域知识渊博的优秀教师,但是创业教育基础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合格的教师缺口很大。

1.创业导师数量不足

全校性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数量不足主要体现在创业导师供不应求,本校老师往往忙于自己课题的研究,职称评选,没法将重心放在创业教育新领域上,创业导师的稀缺性愈加明显。创业导师稀缺也导致目前只有部分高校有能力创立创业学院,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其余高校或是依托就业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创业技能培训,亦或是从外界聘请创业导师或者知名企业家进行创业讲座,这种模式收效甚微,并不能满足高校对创业导师的需求。

2.创业导师“水土不服”

高校创业师资很多是通过本校的老师去参加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班,例如KAB(Know About Business)讲师培训班;或者积极参加相关会议,学者们通过思想的碰撞,提升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亦或是直接聘请外界受过系统训练的创业导师。由于创业课程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各个专业都是有相关性的,部分创业导师没有做好与所在高校原有专业的衔接,没有做到知识联动,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业课程体系不完整

高校创业教育需要一套完备的创业课程体系来保证理论知识的获取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创业教育应该结合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形成一套独有的体系。清华大学鼓励创新创业学生抛开院系间的阻隔,专业学位选修跨学科。浙江大学开设《创业教育》等二十余门创业相关课程,并开设ITP(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辅修专业。但是,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课程不足,课程形式单一。

三、安徽财经大学“六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大潮中,坐落于珠城龙子湖畔的安徽财经大学在创业大潮中,求同存异,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之路。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学院成立于2005年,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已经开创出一套颇为成熟的“六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体现在从支持体系到教学体系,培训体系再到实践体系,以及创业孵化基地的创办,最后贯穿全过程的评价反馈体系。该校注重学生创业技能的提升,培养学生创业型人格和素质。

(一)支持体系

创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三者联动,共同营造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图1 安徽财经大学创业教育支持体系

1.政策保障

2015年安徽省政府共下发了7条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其中创业江淮工程更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又下发4条,足以看出省委省政府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其中高校创业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政府支持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合作。为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政策,如放宽市场准入、三年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小额担保贷款以及税收优惠政策。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集创业培训、实验、孵化、服务于一体,积极响应政府政策。

2.校企联动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高校支持,也需要来自社会的支持。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也要丰富高校教师的创业知识,在创新创业这个新领域,合格的创业导师是稀缺的,大部分老师缺少扎实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衔接能力不足。2005年,安徽财经大学成立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中心,中心团队由一批教授博士以及青年教师组成,研究方向包括创业管理、创新管理、中小企业成长和区域发展战略。他们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组织社会调研,开展学术沙龙,已经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其他省级课题共计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已经在业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多数导师有过丰富的企业实践,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创业领域有敏锐的洞察力。还聘请了专业的创业导师指导大学生创业案例,激发学生创业意愿,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技能。创业教育也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知名企业家通过回校讲学,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做创业讲座,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并赞助创业大赛的举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业竞赛,在竞赛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教学体系及培训体系

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教育。课程是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必须抓住的核心。实施全校性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创业课程平台能够保证创业教育受众最大化。合格的创新型人才要兼顾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在推行全校性创业教育的同时,对于在其中脱颖而出的对创业有想法的学生进行创业精英教育。集中优质资源,开展相关创业培训以及创业竞赛,极大的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以及创业人的成材率。

1.“以点带面”全校性创业教育

在课程建设方面,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中都加入了创新创业课程。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以点带面,以重点课程带动其他课程(创业课程)的建设。搭建了创新创业课程平台,覆盖了工管、金融、国贸、管工、文艺、统数等学院。《创业理论和实验》、《创业基础与案例分析》、《创造力与创新思维》、《网络创业》等基础类课程,让大学生们了解我国创业现状,培养创业意愿,熟悉创业的流程。另外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创业需求不同,又开设了针对性很强的创业课程。例如,为工管院开设《创业营销》、《商业机会识别》、《企业经营模拟训练》等等,创业课程结合专业课程互相渗透,功能互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创业,灵活运动自己的专业知识,使创业更有活力。对于研究生教育,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研究生思考,创新思想。

保证课程设置申请机制的竞争性,从课程的设置开始就严格把关。对开设的课程严格审查,定期检查,保证课程的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选课机制的灵活性,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需求可以跨专业选择课程,保证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完善课程建设监督体系,对不符合学生要求的课程予以整改。这保证每一门创业创新课程都是高质量的,并且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并辅以奖励机制,对优秀科研成果予以很高力度的奖励,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

2.实施创业精英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全校性创业教育结合精英教育能够发挥创业教育的最大效用。安徽财经大学通过创业大赛,遴选出有创业意愿并且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并给这些学生安排专门的创业导师进行辅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设SYB(Start your business)培训班,对学生进行创业培训。经过培训,这些学生被选入孵化基地中,免费提供场地并免除水电费,给予政策支持以及咨询业务。创业导师根据这些学生的专业、兴趣、优势为他们量身定做创业教育指导,这样颇有成效。第一届蚌埠市青年创业大赛冠军由安财创业孵化基地“汇信金融”项目斩获。开设创业实验班:集中优势师资,选拔合格的创业人才进行精英教育,小班教学,全方位打造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三)实践体系的构建

创业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其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需要深化创业课程体系,增加创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论建设。同时,创业实践也是实现校企联合的重要支点。安财采用“渐进式”的创业实践体系,分为校内创业模拟、校外实践两大模块。

图2 安徽财经大学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校内创业模拟。主要分四步走,为了整合创新创业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1.成立创业学院。依托校内外资源,组织各类创业竞赛,重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学生创业技能提升。2.知名企业家回校讲学。聘请业界有名的老师,知名校友举办创业论坛(讲座),顺利举办了“创响讲堂”“创业与人生”、“创业微营销与品牌关系”“徽商大讲堂”等论坛。3.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通过设立创业基金项目,鼓励研究生搞研究,激发创新思维,同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项目顺利进行。4.举办“创青春”“公司创业策划大赛”“学创杯”综合模拟大赛等大赛。通过这种创业竞赛,来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校外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有很大的不同,校外的创业实践能够让在校生直接接触到社会创业,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认识到社会创业的重重困难。暑期社会调研、挂职锻炼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企业,体验创业理论与实践间的产差距。校企联合教育,通过学校和企业双重保障,紧密联系高校创业教育和社会创业教育,以培养合格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深层更加丰富了高校创业教育。安财率先在MBA教育中设立创业管理方向,开展移动课堂,深入企业,帮助学生了解创业故事,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经验。

(四)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孵化基地是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创业的摇篮,创业孵化基地的目的不是孵化成功,而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风险规避能力,让有想法的创业人才更好的适应社会创业。借助创业孵化基地在校园里营造创新氛围,完善育人体系,打造创业生力军。

营造创业氛围。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包括会议室、培训室、接待室和活动大厅,基地日常管理由创业协会负责。孵化基地的创办在校园里营造了浓厚的创业氛围。

保证“四个结合”的完美实现。创业孵化基地汇聚了一批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由创业协会统一管理,创业导师因材施教,给予正确引导,制定创业培训计划。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通过创业实践和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创业教育。

(五)评价反馈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的每个过程都要及时反馈,评价,和修正。安徽财经大学组建了以创业学院老师为首的教师评价体系,定期开展自评会议,对本校创业教育每一环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纠错,修正。

“案例+评价”机制:安徽财经大学开创的本科生实践+研究生理论+导师指导+中心导师团队评价的“1+1+1+1”模式。依托于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本科生案例,由研究生进行案例论文撰写,导师进行指导,发现创业项目的问题所在和成功之处,创新创业与企业成长导师组经常召开座谈会,对创业案例进行讨论,鼓励研究生与本科生多交流,理论联系实践经验。对创业教育模式全过程进行评价反思,完善教育评价体系,规范评价流程。

四、安徽财经大学创业教育的成效

随着创业教育的推进,安徽财经大学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学生创业意识不断激发、创业热情显著提高。在安徽省高校内,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运营模式更加规范化,具有模范带头作用。

(一)学生创业意识激发

安徽财经大学一直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把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强化学生创业热情作为重点工作。在校园里积极营造“四创”氛围,构建六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其中,以2016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例,获得了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共计有462项获得了国家级立项建设,769项符合省级立项建设,申请项目以及立项成功项目相比于2015年都大幅上升。大学生创业热情,以及创业意识都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学生积极参与SYB创业培训。SYB创业培训班定额300人,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每次培训都座无虚席。

(二)孵化基地项目数量、质量不断提高

2013年,安徽财经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之初,有20家项目组入驻,近9名大学生在孵化基地开始自主创业,并带动就业人数130余名。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已经入住70家项目组,370余名大学生加入了自主创业大潮,学生涉及所有专业,累计带动就业的大学生数量达到500余人。学校鼓励参与项目积极参加各类创业竞赛,现在已获国家级奖项17个,省级奖项24个,累计23人次,共计51项大奖,为后续的入驻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

表1 创业团队及个人获奖情况

曹帅康全国高校精英挑战赛全国二等奖乐享动漫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一等奖江慧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省级二等奖

五、研究结论及启示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高校创业教育要契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创新型人才。安徽财经大学独特的“六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是高校探索创业教育模式的一次新尝试,其他高校可以借鉴安财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结合自身条件,探索最适合本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索“互联网+”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在一起。双创背景下,高校应该最大限度的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活力。目前,青年大学生创业在某种程度上,能改变我国高层次创业低迷的现状。高校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舒适的创业环境,夯实创业教育载体,整合优势资源,为创业教育提供师资保障、课程保障、实践保障、资金保障。提高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建立校校、校企联合教育,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平台。培养创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创业素质过关的创新型人才。

(二)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建立创业教育运行新机制

首先,要整合校内外创业资源,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了解学生的创业意愿,用全校性创业教育刺激学生创业意愿,创业精英教育来培养创业人才,提高创业能力。其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体系,前期注重创业理论教育,结合思政教育让创业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并为学生配备创业导师。建立多维度教育体系,以政府社会为主导的教育支持体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辅以创业导师来保障创业教育教学质量,聘请知名企业家回校讲学为学生答疑解惑。最后课程设置要与时俱进,教学方法要创新,理论结合实践,除了创业系列课程,还要设置创业竞赛,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施行校企合作培养,以及创业社区平台的构建。创业教育模式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果的,要迎合国家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一个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反馈体系,保障创业教育全过程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从而得到及时修正。

(三)理论联系实际,建立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高校让学生通过创业理论知识来指导创业实践,再通过现实创业实践的反馈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创新精神,以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所需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创业型人才。将“知行统一”融入日常教育模式中,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理论支持与实践反馈相渗透。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高校转变创业教育观念,更深层的认识创业教育。同时,对“知行统一”下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能够帮助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不断完善,有助于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创业实践体系,建立适合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徐小洲,张 敏.创业教育的观念变革与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5):64-68.

[3]黄兆信,曾尔雷,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2):46-52.

[4]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5]黄兆信,王志强,等.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之维[J].教育研究,2015,(2):59-66+157.

[6]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J].教育研究,2015,(5):56-63.

[7]黄兆信,曲小远,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8]郭 凯,陆雷娜,等.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教育路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146-147.

[9]李 婧,杨昱梅.基于AHP的高校创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162-164.

[10]张吉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6,(4):183.

[11]梁家春.财经类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讨——以“互联网+”新常态下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6,(5):163.

[12]杨茂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J].现代商贸工业,2016,10:90-91.

[13]王 辉,周良荣,等.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反思[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148-149.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财经大学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寻找最美校园 吉林财经大学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V eraW an g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丝路艺术(2018年12期)2018-04-01 13:36:20
导师榜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理论导刊(2016年12期)2016-12-27 15:59:34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32:40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44期)2016-06-21 19:07:16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