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训达
摘 要 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中,需要学校和教师创建与优化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结合高中地理知识点进行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加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使用及完善,切实提高高中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 高中地理;微课;微课资源;自主学习;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9-0048-03
1 前言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主要包含图片、文字、视频、图像和音频等多媒体地理信息资源,从而切实保证高中地理教学环节的贯穿衔接和地理教学知识点的完美展现。通过加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有助于搭建并完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平台,共同实施多模式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真正拓展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应用范围,从而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创新应用提出切实的实施方案。
2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类型
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包括理论资源型、实践探究型、教学活动型和辅助教学型等不同类型,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专业特征。
理论资源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理论资源型微课教学主要是围绕高中地理理论知识和教学知识点所整合的微课资源,注重通过分组讨论法、教学挂图法、情景启发法和问题教学法来开展理论资源的学习和讨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理论资源型的微课教学,需要教师熟练掌握高中地理的相关理论知识点,学会借助理论微课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推动高中地理教学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的深入解析,有效提升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实践探究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探究型的微课资源类型注重选取地理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点,强调围绕实践操作、学习感知来实施微课教学,需要教师选用实验教学法、课堂练习法、实践演示法等不同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以某一地理实践活动、学科实验操作为中心,实施实践型的微课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型 高中地理是一门注重学科探究和实践研究的专业课程,而教学活动型的微课资源需要围绕高中地理专业知识的探究活动来组织课堂教学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微课资源来推动教学知识点的探讨和研究,而学生在微课资源的引导下,应该学会采用自主和合作这两种方式开展学习活动,积极落实探究法、体验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对课堂教学理论的实践研究和内化吸收。
辅助教学型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知识点的完美诠释和逻辑思维的有效培养,需要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教学工具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制定具有辅助作用的微课教学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指导学生探究高中地理的理论知识和地理规律,借此全面提升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来说,辅助教学型微课资源不能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无助于教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实践,但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如教师可以利用辅助型微课资源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衔接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误区
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中,容易在整合原则、整合内容、设计评价等方面产生教学误区,导致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不能满足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微课资源整合原则的误区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微课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整理集中于地理某一个知识点的课堂展现,对于微课资源缺乏整合建设体系,导致很多高中地理微课资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配合,对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另一方面,学校主管部门和授课教师在制作微课教学资源时,往往将主要精力停留在PPT制作精美、多媒体音乐悦耳和微课视频精彩等表面文章上,缺乏对于微课教学资源更深层次的挖掘,导致很多微课视频教学成为多媒体视频播放教学,学生课堂上看得津津有味,而学习成果乏善可陈,对于理论知识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没有实质帮助。
微课资源整合内容的误区 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中,工作依据是学校部门的整体规划和任课教师的个人意见,而判定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主要标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样非常容易导致微课资源整合内容成为任课教师的个人主观行为,往往导致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人学习能力容易被忽略。而“一视同仁”的微课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更无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和课后教学的有效反思。另一方面,受困于高考的现实压力,导致很多学校在制定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内容时容易集中于考试知识点的演练,往往忽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导致很多微课资源枯燥乏味,无助于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也忽略了学生的情感诉求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微课资源设计评价的误区 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过程中,判定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标准就是完整、系统的设计评价体系,它有助于教师获取微课教学资源的反馈信息,也能帮助学校制定符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资源整合制度,从而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向着系统化、正规化和长期化方向有序发展。但是很多高中地理微課资源整合建设缺乏完善的共享和评价体系,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导致很多学校不能获取具体的评价数据,无助于微课资源的阶段性建设和阶梯形发展。而很多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实施微课资源设计评价的积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很多微课资源整合建设成为无用功。
4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路径
制定切实有效的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原则 当前,受困于高中学校基础设施、电脑软硬件等的局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开展微课资源整合建设工作成为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原则,创建符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全新微课资源体系,切实提升教师的微课教学能力,为地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
如在“水循环的类型”的课堂教学中,首先需要学校遵循微课资源系统化原则,组织教导组购买关于地球海陆间水循环、海上水循环和陆地水循环的视频资料,将其补充到学校微课资源库中,保证课堂教学与微课资源能够配套实施;
其次,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专业研究的深入,学校应该保证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先进性原则,及时加强“水循环的类型”中相关微课资源的更新和完善,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全面的水循环微课资源;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开展“水循环的类型”相关微课资源的搜集整理和课堂授课,保证微课资源的阶梯形建设原则,指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微课资源,实现大部分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掌握水循环图的绘制方法,有效提升学生浏览图例、绘制图例的水平。
补充完善高中地理相关微课资源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规定,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推动多种教学方法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积极加强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教学功能,补充完善学生在实践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微课资源内容,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素养。创建和落实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补充完善高中地理相关微课资源内容,能真正营造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创新型课堂教学新氛围。
如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信息平台和网络交流群来创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补充完善与本课程教学相关的微课视频内容,整理制作我国在荒漠化治理和世界范围内森林开发保护的微课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资源平台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从而能够将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知识点学习延伸到课余时间,推动学生开展荒漠化特征和治理措施等教学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微课大赛、校际竞赛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荒漠化治理和森林保护的微课视频制作,将兄弟学校的微课教学资源也纳入本校地理微课资源平台,实现学生的自主和团队学习,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微课教学能够从时间、地点和区域等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积极推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的设计评价建设 高中地理微課资源整合建设是一项群策群力的教学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着力打造客观公正的微课资源设计评价体系。在学校层面,相关部门需要在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平台发布评价指数表,组织学生在授课结束后进行填写和上传,保证学校在第一时间能够收到地理微课教学的反馈意见表,保证所选取的微课资源能够高质量、多层次和重点性地满足地理课堂教学要求,从而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搭建合理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块。
在教师层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将地理微课资源评价指标做到细化和配发,上传到微课资源平台和班级交流意见群,指导学校完成微课资源的配套更新工作,帮助学生家庭下载获取相关课程的微课资源,能够从学校和家长中获得第一手的课堂教学意见反馈。
在家庭层面,家长应该购买相关的电脑设备和多媒体设备,根据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和中长期学习计划搭建起相关地理微课资源的下载计划和家庭学习计划,及时将学生学习微课资源的情况反馈给学校和教师,有助于学校开展相关地理微课资源的整合建设工作,帮助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开展微课资源的课堂教学优化工作。
5 结语
微课教学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学校和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正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误区,积极拓展微课资源的应用范围,加强针对地理教学规律以及教育手段的探索研究,保证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能够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有效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保证微课教学资源能够满足高中地理高质量、多层次和重点性的课堂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植.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思考[J].学周刊,
2017(16):110-111.
[2]莫惠玲.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的路径分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7(7):116.
[3]黎恒飞.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研究[J].高考,2016(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