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周回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

2018-04-24 13:01徐小青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摘 要: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最经常且应该的反思有二:一是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后的“课堂教学回顾”。课后根据教学实施情况,认真进行思考梳理,总结教学得失;二是发生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的“班级管理回顾”。青年教师缺少管理班级的经验,但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经常反思每一点滴的摩擦与碰撞,我们就在慢慢成长。

关键词:教学回顾;班级管理;批注式成长;点赞分享

从走进杨庄小学的第一周起,我们青年教师就开始了每周回顾的历程。这是学校为促进新教师的成长而设计的一种材料梳理的方式,旨在一周结束之后,对新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总结梳理,之后再由主任和指导老师分别予以批注。每周不懈怠,坚持到现在已经近四年的时间了。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新教师的发展,《一周回顾》的模板本身也在不断完善。最初的版本包含第一项“基本功”,第二项“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两个主要部分,分别从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梳理一周的得失与困惑。第三项“图说教育”部分,第四项“指导批注”部分,教育主任和指导老师就新教师的一些做法、反思进行点评,对新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困惑进行解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最后是新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我来点赞”部分,看到的其他新教师可取之处积极学习。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考虑到每周处理大量教育教学的工作,所以会有很多问题想呈现,其结果可能会使视角分散化。因此学校对于《一周回顾》进行了改版,其变迁的主要意图就是促使老师们将视角进行锁定:将教育和教学两个大板块合二为一;老师们选择自己最想表述的一个角度进行反思;要求体现问题的聚焦和序列性连续性。从开始的泛泛而谈,回顾这一周每一篇教学上出现的问题,到现在针对一个问题,从“产生问题”到“解决方法”再到“效果”。这三方面的内容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步骤。在这三个问题中,解决的方法就是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思考的过程。利用这种格式写《一周回顾》,更加有针对性,能够从产生的原因到问题的解决进行分析,这些过程中,都包含着老师的思考。

转眼我来到杨庄小学已经3年多了,帮助新教师成长的《一周回顾》让我收获满满。一开始有点不适应,虽然之前在下笔的时候也出现过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分不开的情况,但是现在真正融合到一起了反而有些不习惯。实际执行了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自己的回顾内容,效果更清楚了。关于如何提高学生书写的系列思考和实践;关于如何整合学习基础知识;如何让班级安静下来;如何培养小干部等多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聚焦,也能引导着自己在下一周的工作中不断围绕着上周的问题组织教学。

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的回顾中问题最多的是班级管理,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向主任求教该怎样管住这群“小猴子”,主任的小妙招让我眼前一亮,对啊,原来可以跟孩子多交流!于是我在班里展开了一次“实验”:

我没事就到班里转转,学生看到我自觉地就闭上嘴赶紧交作业。但是依然有同学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托着腮在发呆,这时候就走到他身边提醒一下,很多学生就明白要想得到“早读之星”的表扬信就必须好好读书,大声朗诵弟子规。不管是课间做操还是放学,都跟学生说是评选“路队之星”的参考,表现好的就能得到表扬信,并且先评选出两个走路最规范的同学为“路队之星”,其他孩子也就跟着模仿起来,路队有所改善。负责卫生的班长很尽责,每个课间都在班里转来转去的看,有纸片就扣分。

主任对我的批注是:你的三个方法都很适合操作,针对第3个提一点建议:卫生班长检查的时间定好就是做眼操的时间,这样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直接让学生捡起来,我的做法是“不批评孩子,更不会扣分”,只是表扬卫生班长尽职尽责,如果得了流动红旗,或者是本周有进步,一定给卫生班长发个“表扬信”。

主任的批注让我重新思考自己的办法,其实我的目的是想改善班级里乱扔纸的问题,不是为了给学生扣分,所以卫生班长有时间扣分还不如直接让孩子捡起来。这样卫生班长尽职尽责的检查卫生能得表扬信,其他同学也想得表扬信就必须管好自己脚下的卫生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去掉扣分的环节加大奖励的力度。慢慢的,表扬信颁发门槛需要再提高一些,班里的卫生情况有所改善。

三年来,我熟悉了我爱的教学,熟悉了本不太擅长的班级管理,熟悉了有趣的学生,熟悉了亲爱的同事,熟悉了不断变美的工作环境,更不断洞悉自己。这三年来的成长是可触可感的,我们的《一周回顾》记载了太多太多工作中的心路历程,集成册子放在那儿,内化为如今的我。

翻翻看看,学生成长的欣喜、上课失败的懊恼;教案成型的满意、体虚乏力的泪水;孩子懂事的欣慰、班级管理的困惑;一起玩耍的欢悦、半夜点灯的钻研……篇篇回顧,片片记忆跃然纸上,闪过脑海。这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一年,似乎预示着作为一个年轻老师的“懂得”和“长大”,预示着我更清楚自己的教育梦想到底是什么,更清楚自己的分量轻重和成长空间。这都是一千个日夜和一百多周的反思所得,所以真的感谢学校用这种方式栽培我、鼓励我、启发我。

《一周回顾》让我深思教师在个人角色定位上,要从单纯的教育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研究依托,就只能重复旧的经验,照搬老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思自己的行为,积累经验,探索规律性的认识。要从书本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创造型的教师:勇于质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多听多看多学是成长的法宝。在成长的道路上有细心帮助我们的老师们,也有互相鼓励的小伙伴们,希望我们与批注携手同行,激励共勉。

我们的探索一直走在路上。

作者简介:徐小青(1993—),女,山东济南人,本科,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