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批判视角下的人类生存新困境

2018-04-24 13:01薛冬岩
报刊荟萃(上) 2018年3期
关键词:当代意义

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批判思想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现实出发,对发达工业社会中科技所导致的各种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无论是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对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社会,这些思想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技应该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服务,这对于当代我国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技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当代意义

自20世紀开始,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一跃而成为促使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信息化、全球化等科技浪潮也接踵而至。同时,科技对人的奴役使得人类在物化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批判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理论之镜,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人类生存的新困境。

一、科技批判

所谓批判,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视的能力,通过这种自我的反省和有意识的努力,可以把个体潜意识中的欲望揭露出来,从而让我们意识到这些欲望对我们影响,以免继续受其支配。所以,批判就是对个体的或者集体的潜意识进行自我反省,所以它也是一种启蒙的过程(张永宗,2003)。自18世纪出现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伴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完善,人类的主体性力量通过科技得以激发和膨胀,于是出现了一种对科技倍加推崇的无批判的乐观主义。科技作为理性之光,被认为是人类进步的代名词。人们认为,科技不仅可以使人们从自然束缚、愚昧和物质贫乏中解脱出来,而且科技进步必然引导人们走向自由、民主和幸福的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日益突显:一方面,科技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使得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总值得以大幅度地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另一方面,资本强加给科技的消极作用也日益突显,例如机器对人的奴役、无序发展导致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人类个体和群体出现“价值虚无”和“精神家园迷失”等诸多社会问题。科技使得人类摆脱了“物质匮乏”的束缚,获得了物质生活的自由,但同时,人的精神文化活动又开始受到“束缚”,人类依然没有获得完全的“身心自由”,而是陷入了一个新的生存困境。

二、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科技批判思想

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及其大规模应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很多西方学者透过资本社会物质繁荣的表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批判性是根植于西方哲学的一种深刻的反思模式,也是贯穿于20世纪西方理论发展的精髓。以尼采、海德格尔、马尔库塞为代表人物的法兰克福学派从哲学的角度对科技进行了批判。尼采认为,科技不能为人生提供目的和意义,科技理性把人的生命力扼杀了,导致了生命的野蛮化。人们对科技的崇拜超过上帝,科技成为主宰尘世人类的上帝,以致尼采惊呼“上帝死了”。在海德格尔看来,科技不仅是人实现目的的工具和行为,而且还将人与自然建构为一种纯粹的“物”的关系。随着人的逐渐“物化”,物的“主体化”也逐渐增强,人被技术物化为技术的奴隶,因此,作为“奴隶主”的人可笑地变为了作为“奴隶”的物(毛靳堂,董美珍,2003)。海德格尔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他的得意门生马尔库塞。马尔库塞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理论进行梳理和继承,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首次提出了“真实需要”和“虚假需要”的科技批判理论。所谓“真实需要”是指那些人本身存在和发展所必须的需要,即“在可达到的物质水平上的衣、食、住。对这些需要的满足,是实现包括粗俗需要和高尚需要在内的一切需要的先决条件”(马尔库塞,1989)。马尔库塞强调自然属性是人的最基本的属性,建立在自然属性上的需要就是真实的需要(王大为,唐佩,2015)。马尔库塞将“虚假需要”定义为“为了特定的社会利益而从外部强加在个人身上的那些需要,使艰辛、侵略、痛苦和非正义永恒化的需要,是‘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1989)。他认为,科学技术造成了物质发达的工业社会,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也不自觉地受到外部的控制,人的需求不再是处于个人自身的需求,而是外部强加给自己的。“满足这种需要或许会使个人感到高兴”(马尔库塞,1989),但是这会使人在不断地追求更新更高的物质中失去人类社会进步的最宝贵的品质:否定性和批判性,即人成为一种“单向度”的人。

三、科技批判思想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现代科技革命的浪潮来势迅猛,新的发明创造一浪高过一浪,并以不可阻挡的气势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的各种需求被各种新的科技手段不断满足,满足这种需求或许会使个人感到满足,但同时人也逐渐失去独立判断的能力。在物欲横飞的社会中,人们混淆了哪些是自己的“真实需求”,哪些是自己的“虚假需求”,从而成为马尔库塞所描述的“单向度的人”。

现代社会中,人们疲于奔命地追逐各种新的科技、产品以及各种流行时尚。当手机、轿车和其他电子产品等推出新的产品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千方百计地购买这些产品,在他们看来,没有这些产品在手,他们就和当前的社会脱节了。此时,人们的需要不是出自个人自身的需要,而是外部强加给自己的需要。

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科技的发展解决了人与人之间远距离沟通的问题,但同时,人的近距离空间和时间的社交却被极度压缩了。很多人也许对明星的喜好和生活耳熟能详,但是对身边亲朋好友的关注却远远不够。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是工业发达社会压抑人的一种体现,是对人的一种新的控制形式。科技以需要的方式,行驶对人的统治功能。法兰克福学派对科技的批判,无论是从世界的大范围还是从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来看,仍然具有深刻的警示和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永宗.批判理论与质的研究[J].生活科技教育月刊2003(2):15-25.

[2]毛靳堂,董美珍.对“科技批判”的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5-7.

作者简介:薛冬岩(1980—),女,河北承德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文化,英美文学。

注:2015年度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课题编号:sk201508-1。

猜你喜欢
当代意义
邓小平的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近代农民教育变迁及其当代启示
刘瑞龙的群众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藏族服饰文化内涵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与弗洛姆自由观比较
以法治文的当代意义及其科学发展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邓小平“北方谈话”及其当代意义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