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角色转换的临床观察

2018-04-24 06:07陈喜英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产妇剖宫产产后

陈喜英

初产妇在医院进行分娩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做母亲的经验,所以在娩出新生儿后,其心理上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分娩作为一个应激事件,其会对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带来母亲角色转换及适应问题[1-2]。角色是对某种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和要求,是一个人在特定场合下的权利、义务及行为准则,是一个人在多方位、多层次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低位。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必须履行自身特定的角色功能[3-4]。而初产妇娩出新生儿后,其随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母亲角色适应[5]。因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100例,即对孕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角色转换的临床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产妇,单胎,均进行过相关临床辅助检查。排除标准:肝肾损伤,精神类疾病,器质性疾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孕期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健康宣教。采用情景健康教育导入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护理理念,将产妇分娩过程、营养保健、自我护理理念和方法、母乳喂养、准母亲适应性训练、新生儿护理、婴儿体能训练等相关知识详细告知产妇,并指导其参与模型实践训练,以促使其对相关知识有较为细致的了解和把握。(2)心理护理。即与产妇之间加强交流沟通,鼓励其建立自信心,叮嘱其正确处理自身、新生儿以及与加强之间的关系,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能尽快适应母亲这一角色。(3)育婴护理。即将新生儿日常护理的相关知识详细告知产妇,包括抚触、脐部护理、沐浴等,同时将母乳喂养的益处和方法详细告知产妇。注意在产妇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其家属也需要参与,以缓解产妇的压力。注意将新生儿出生后的各种生理反应详细告知产妇,且要指导产妇学习自我护理以及新生儿护理方法,以便促使其尽快转变自身角色。(4)出院指导。即产妇出院后,医院需做好相关的随访工作,也可通过建立联系网,帮助产妇解答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尽可能地为产妇提供相关帮助。产妇产后40 d左右时需到医院复诊,此时则需调查和询问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相关情况,最后制定成表格。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SDS、SAS、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等评分。(1)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DS、SAS)[6],于护理前以及护理后5 d对两组产妇心理状态进行评分,分数高低与产妇抑郁、焦虑严重程度成正比。(2)采用自制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评价两组产后角色转换情况,调查内容包括新生儿照护、家庭关系、角色认同等,计算Cronbach’s α系数为 0901[7]。量表总分为 100 分,产妇角色转换与分数高低成正比。(3)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后照护新生儿能力以及自理能力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内容包括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护理知识、母乳喂养、自理行为等,分数高低与照护能力、自理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年龄20~35岁,平均(28.12±4.18)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3例,自然分娩37例。观察组年龄20~35岁,平均(27.23±4.2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15例,自然分娩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分,(±s)]

观察组(n=50) 42.6±8.6 31.2±6.1 44.3±9.5 30.2±5.4对照组(n=50) 43.1±7.9 39.1±7.5 44.2±9.4 38.2±6.4 t值 0.249 6 4.764 8 0.043 6 5.570 6 P值 0.803 0.000 0.965 0.000

2.3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比较[分,(±s)]

表2 两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比较[分,(±s)]

观察组(n=50) 89.3±12.6 83.6±10.2 88.5±12.3对照组(n=50) 73.4±9.3 70.6±8.7 74.8±9.5 t值 5.920 1 5.654 2 5.140 0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护理干预(nursing intervention)是基于一定科学理论,在护理诊断的指导下,按事先预订的干预方法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护士根据护理诊断的特点、护理研究成果、患者功能康复的潜力、患者和护士本身的能力确定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健康问题的排序决定干预的类型。干预措施帮助患者达到预订的目标为预防并发症、促进、保持或恢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创建康复治疗环境、执行康复护理技术、家庭患者教育、家庭患者顾问、心理支持、咨询以及将患者介绍给其他康复成员,处方药的应用及管理、强化其他康复成员所教的康复活动、维持康复活动的连续性、出院随访等。

近些年,由于妇产科身心健康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研究显示,孕产期妇女的心理变化既与其生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社会环境因素以及角色转换等存在一定关系。产妇产后适应母亲角色这一阶段充满较大的压力,因而其又被称之为产妇危机期。在此阶段中,产妇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即为产后抑郁[6-9]。已有相关研究显示,在预防产后抑郁方面,社会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充分的社会支持能帮助产妇提高自信,获得知识,有利于其母亲角色转变,从而减轻其心理压力和负担。而对于初产妇而言,由于其缺乏做母亲的经验,因此对其提供社会支持则变得尤为重要[10-13]。通过对初产妇孕期中实施一定的综合护理干预,即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育婴护理、出院指导等,既能促使其掌握较多的知识,又能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以防发生产后抑郁。同时还能促使其更快地掌握新生儿照护方法、自我营养保健和护理方法,从而加速其母亲角色转变和适应[14-18]。本研究中,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照护能力、角色转换、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9-20]一致,这表明针对初产妇加强孕期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并加速其母亲角色转换,从而提升其新生儿照护以及自理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孕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角色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孕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角色转换具有积极价值,既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促使其快速转换角色,还能提升其新生儿照护能力,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李敏.产后健康宣教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6(2):102-104.

[2]朱霖竑.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效果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5):593-594,606.

[3]袁季兰.母婴早期接触对产妇产后角色转换及泌乳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3):5016-5017.

[4]尹红英,江金香.产科一体化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角色转换、情绪调节及产妇泌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5):143-146.

[5]王雪花.家庭跟进式护理在初产妇产后康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5,36(18):4201-4202.

[6]姜武佳,任春霞,蒋志玲,等.联合一体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4):2791-2793.

[7]赵冬梅,林金花,戚艳银,等.磁性服务对剖宫产后产妇角色转换能力、自护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2):7-9.

[8]孙舒畅.家庭跟进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生活质量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37-2138.

[9]周芳.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角色转换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245.

[10]张建琼.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2):7-9.

[11]张红梅.一体化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84,86.

[12]刘星.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效果研究[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85-86.

[13]梁文化,杜娟,徐来,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2):304-306,321.

[14]董巧敏.全方位护理对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效果研究[J].辽宁医学杂志,2017,31(03):50-51,56.

[15]黄东英,黄菊兰.一体化护理在改善剖宫产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角色转换中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8):181-182.

[16]于春芳.“产妇生理与心理一体化”联合“患者与家庭一体化”对促进剖宫产产妇角色转换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7):58-60.

[17]周雪凤.整体责任制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角色转变与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17,36(18):158-160.

[18]陈小秀.PDCA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状态的影响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5):782-783.

[19]胥巧仙.产妇产后恢复护理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757-758.

[20]周泽华.Orem自护模式对顺产后产妇精神、睡眠质量及角色转换的促进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9-141.

猜你喜欢
初产妇剖宫产产后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