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情况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再复发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8-04-24 06:07卢芸凌伍丽嫦林锦盛江妙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因子

卢芸凌 伍丽嫦 林锦盛 江妙玲

精神病是指患者由于某些基因的缺失或者叠加造成患者大脑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出现情感、思维行动等方面的异常,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多在青壮年开始发病,有间歇性、慢性以及高致残性等特点[1]。若不及时发现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自杀或者做出危及社会安全的行为[2]。由于精神病患者存在行为和思想上的异常,即使出院后也容易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歧视,造成患者出现精神病的复发。社会支持通过给予患者网络、社会上某些直接的援助以及来源于患者朋友家庭的帮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患者精神病的再复发率[3]。本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情况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再复发影响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结果研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于2016年1月-12月对符合调查对象条件的342例精神病患者以及家属,所有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2)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3)患者出现思维、情感、意志、感知等方面的障碍;(4)有良好的沟通与配合能力的患者。排除标准:(1)非首发型精神分裂的患者;(2)有药物依赖或者不能进行跟踪随访的患者;(3)无法进行正常交流沟通的患者;(4)排除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恶性肿瘤患者,其他消化道疾病患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等。所有患者中男165例,年龄20~48岁,平均(34.0±1.9)岁;女177例,年龄19~50岁,平均(33.0±1.7)岁。患者病程1~3年,平均(2.0±0.2)年。偏执性精神病98例,狂躁抑郁性精神病101例,精神分裂症86例,其他57例。已婚192例,未婚150例。初中及以下106例,高中学历112例,高中及以上124例。患者出院6个月后,分为复发组102例,未复发组240例。

1.2 方法 发放问卷前,先由调查者向患者以及家属介绍疾病的原因、症状以及调查的目的,征求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所有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经由调查者统一发放,经患者统一填写后统一收回,问卷填写时间为30 min左右。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家庭经济状况、住院次数、住院费用来源等;SSRS评分表(肖水源1986年设计,1990年修订),采用Pearson对社会支持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BPRS评分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三个维度10个条目,即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评分标准:①第1~4条,8~10条,每条只选一项,选择1、2、3、4项分别记1、2、3、4分。②第5条分A、B、C、D、E五项记总分,每项从“无”到“全力支持”分别记1~4分,即“无”记1分,“极少”记2分,“一般”记3分,“全力支持”记4分。③第6、7条如回答“无任何来源”则记0分,回答“下列来源”者,有几个来源就记几分。客观支持分为2、6、7条评分之和,主观支持分为1、3、4、5条评分之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为8、9、10条评分之和,总分即10个条目评分之和。(2)BPRS评分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单项分0~7分,因子分0~7分。总分18~126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若总分大于35分者即可被认定为患者。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指标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类型、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住院时间等调查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对比 未复发组患者各维度SSRS评分均高于复发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对比 未复发组各项目BPR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情况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SSRS评分情况对比[分,(±s)]

组别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社会支持利用度 总分复发组(n=102) 4.67±1.23 7.65±2.45 2.67±1.01 14.99±1.56未复发组(n=240) 9.35±1.56 23.78±7.65 5.45±2.90 38.58±4.04 t值 10.99 24.31 16.57 15.38 P值 0.039 0.018 0.028 0.025

表3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对比[分,(±s)]

组别 焦虑忧郁因子 缺乏活力因子 思维障碍因子 激活性因子 敌对猜疑因子未复发组(n=240) 6.14±1.89 4.67±1.23 7.65±2.45 6.67±1.01 8.54±2.32复发组(n=102) 10.10±3.16 9.35±1.56 12.78±4.65 11.45±2.90 12.87±4.23 t值 16.37 15.48 22.01 9.68 9.37 P值 0.008 0.009 0.000 0.043 0.041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指患者由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患者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方面的障碍[4]。或者在其幼年或者童年时遭到创伤性刺激使其大脑功能出现紊乱,随后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并一直持续的一种知觉、意识、情感以及行为出现障碍的疾病[5]。精神病患者由于病种的不同出现的现象也不同,主要分为精神分裂症、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大多数患者常出现忍耐或者逃避的现象,少数患者带有攻击性,此种现象称为被害妄想症[6]。某些患者易出现情绪的低落,消极厌世的想法,最后出现自杀,此种现象称为抑郁情绪。某些患者存在思维的混乱,性格上出现暴躁或者多动,具有攻击性,此种现象被称为极度兴奋。某些患者在服用精神病药物后出现焦虑、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此种现象称为药源性焦虑等。精神病患者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和目标,没有了生活动力,无法产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逃避斗争,失去了上进心最终走向了死亡[7]。但精神病患者通过药物疗法、行为疗法、娱乐以及心理辅导等治疗方法后,大部分患者均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但患者出院后,由于离开了治疗环境,加之受到来自周围人群的歧视易导致精神病的复发[8]。本文主要探讨社会支持情况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再复发的影响。

社会支持通过给予患者主观方面以及客观方面的影响力来促进患者康复。精神病患者由于具有病情反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导致患者在多次犯病后,失去了生活动力开始出现消极的心态,出院后无法积极融入社会当中去最后出现放弃治疗的现象[9]。而社会支持通过给予精神病患者帮助和关爱让其重拾社会地位,找回生活的信心。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主要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利用度的支持,而客观支持又包括,对患者物质上进行直接的帮助,朋友、父母、配偶、孩子对患者的帮助;主观支持包括患者在社会中所获得尊重、理解,和患者的感受息息相关;社会利用度是指患者对外在帮助的接受程度[10]。社会支持主要从以下4方面进行开展:(1)亲密关系:人和人之间良好的关系是社会支持的基本,通过双方交换的帮助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互动关系,患者通过朋友和家人之间相互的良性互动,提高客观支持。(2)帮助的复合结构:通过给予患者帮助来增强患者的生活希望。(3)社会资源:通过提供给患者工作或者物质等方面援助降低其精神病的再复发情况。(4)社会支持系统:通过给予患者行为、认知、情绪、精神等方面的帮助降低再次患病的发生率。因此在给予患者社会支持时,要使患者能接收到被关心和爱的信息,使其找回自我价值和尊严,找回社会和团体的归属感[11-13]。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未复发组精神病患者的SSRS优于复发组患者,并且BPRS低于复发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外,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帮助也可以给予以下方法:(1)要告知患者和家属疾病的病因以及症状,让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了解,由于患者行为以及思想不受自己控制易出现焦虑烦躁,此时需要患者的家属以及朋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抚,多于其交流沟通,对患者进行鼓励[14]。(2)若患者存在严重被害妄想症,家属需要耐心地对患者进行疏导,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温暖,重拾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音乐、游戏上的互动改善患者抑郁的心情,对于沉默孤独以及肢体僵硬的患者,与其进行互动可增加其肢体的协调性,通过长期的互动练习,逐渐让患者与社会相联系,从而使患者重拾自尊以及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15-19]。(3)改善患者家庭环境以及患者家庭物质方面的帮助,由于精神病患者病情较长,患者需要多次反复入院治疗,很多家庭无法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最后放弃对患者治疗。因此可以呼吁社会或者基金组织给予患者家庭经济和物质上的帮助,减少由此带来的影响,使患者早日出院恢复正常生活[20-21]。需注意的是,在调查过程中,调查者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调查问卷的内容应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总之,社会支持降低了精神病患者病情再复发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1]杨廷忠,黄汉腾.社会转型中城市居民心理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9):760-764.

[2]邱大宏,巫秋玲,卢芸凌,等.惠州市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的社会支持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9):45-47.

[3]吕晓平,苏超.老年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8):99.

[4]周敏,甘桂荣,张小琴,等.精神病患者遵医行为与病情及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1):48-49.

[5]王慧芬.精神病患者家属焦虑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9(23):102-105.

[6]孙秀娟,韩凤珍.精神分裂症复发患者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心理状况与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7):1031-1034.

[7]吕纪珍.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10):27-29.

[8]巫秋玲,唐秋碧.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复发与社会支持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7,14(28):69-72.

[9]孙秀娟,曾昭祥.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3,24(4):224-226.

[10]徐素珍,韩鹏.社会支持对精神病患者家庭照料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7,29(2):54-57.

[11]贾凤芹,孟力唯,鲍谧清.社区康复精神病患者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4):1956-1958.

[12]王彩虹,马传响.多次、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60-61.

[13]连文仙,陈艳蕊.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2):1409-1410.

[14]辛一帆,李光梅,阮洪梅.缓解期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调查[J].西部医学,2016,28(6):818-822.

[15]陈利军.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幸福感指数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研究[J].健康研究,2013,33(5):379-381.

[16]陈琳霞.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的现状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17-19.

[17]沈丽华,沈菊梅.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0,29(1):12-13.

[18]高班玲,朱红忠,付金芳.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1):51-52.

[19]张登浩,武艳俊.人格宽恕性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77-579.

[20]李晓华.领悟社会支持与农村高中生学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林区教学,2011,4(11):20-22.

[21]申连城.社会支持对恶劣心境障碍患者心理压力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73-275.

猜你喜欢
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因子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