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钢 景月岭 魏松 张振华 黄铭
摘 要 为推动创新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高校广泛开展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合肥工业大学水利专业在创新教育探索中,设置了《水利创新训练》创新实践必修课,结合专业特色,进行集中系统的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训,为本科生从课本到创新实践搭起桥梁,提升其他创新实践的参与度与效果。该课程设置以来,水利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关键词 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教育 水利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课程设置背景
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应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核心,这是现今高等教育的共识。许多高校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研究、开放实验室、组织专业类的创新竞赛,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创新实践。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新实践机会与学习成长的平台,然而目前的本科生还是以课堂书本知识学习为主,面对新出现的创新学习平台与机会,需要从课本到实践,还要“创新”,大多无所适从。即使有教师指导,但因缺乏系统性,使得最终受益學生有限,大部分学生浅尝辄止。因此,如何让全体专业学生都能够系统的接受创新培训、提高创新实践教育的效果,是更好的实现高校规模化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的一个关键环节。
创新实践教育一直是合肥工业大学水利专业最重视的环节。为结合专业特色,系统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相关的能力,并结合学校现有的各种创新平台的特点,提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效果,创新性的设置了《水利创新训练》课。
2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课程设置为本科二年级必修课程,设置在第三学期,为2周的实践教学量。教学过程借助竞赛模式,包括教师讲座、学生讨论、分组进行水利创新作品设计与制作等,以现场答辩为主要考核方式。具体内容:(1)教师讲授部分,以讲座形式介绍创新训练背景、分析经典案例;重点讲授创新设计方法,包括如何关注、观察、探索问题;如何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如何查阅文献、案例;如何进行作品设计、撰写设计说明书、制作PPT,以及模型制作等;引导水利专业的学生,关注现实存在的水问题,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技术、水工程等涉水的方方面面,并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提出自己的创新设想、解决途径,和作品设计等。(2)学生组成若干设计小组,组长负责制。通过对现实生活、文献调查,咨询讨论等环节首先提出自己的创新设计题目,并与导师讨论其实际意义与完成的可行性,确定创新设计题目与基本思路;(3)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作品,在允许的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地点,进行调查、文献查阅、讨论等,过程中指导老师通过在教室、手机通讯、网络等交流方式,全过程为各组同学提供答疑。(4)进行2-3次集中讨论和中期汇报,均以答辩的形式,全体同学参与;每一组汇报,其他各组都参与提问、讨论,进行组间思维碰撞;指导老师负责总的分析与指导,为最终完成作品提供参考。(5)每组完成作品,提交作品说明书、答辩PPT、设计图纸或动画视频,有条件的提供作品模型。(6)通过现场答辩确定小组最终得分,结合每个人的答辩表现、设计中的贡献与平时表现,给出个人综合成绩。
3教学效果
本课程教学效果是通过课程本身以及对其他相关创新实践的促进效果体现。
(1)水利创新训练课效果。本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着眼于创新教育的系统性和普及性。所有学生在专业导师的全过程指导下,完整地完成一件水利创新作品,从探索分析现实问题、设定题目到完成设计、提交说明书、通过PPT答辩等,得到系统训练与提高,为之后在其它各种创新实践,为专业创新道路上的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开课五年来的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同学们热情高涨,佳作频出;并已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国家水利大赛、互联网+等大赛奖项以及相关专利、论文等。整体上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往届同期学生比较有明显的提高。
(2)对相关创新实践的促进。本课程设置不仅直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在校期间可以获得的各种创新实践机会和自己可能获得的成长收益。更多同学认识到参加大赛、主持创新训练项目,加入教师科研团队不再是“别人的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数量与质量。例如校级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水利专业学生每届都有2/3以上正式提交作品,参加过大赛,对于专业创新“竞赛”活动,这个参与度非常高。校赛作品推荐参与了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11件作品中,获2项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和1项优胜奖;并且每次我校都获得优秀组织奖,该成果在全国水利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而且我校所有获奖项目几乎全部为学生原创,即由学生自己提出研究问题、设计思路,独立完成设计和模型制作,导师仅起指导和辅助作用。另外有课程作品参加互联网加大赛,获安徽省银奖;还有一些课程上的想法转化为创新训练项目继续研究。这一现状充分反应了本课程与现有其他创新实践活动结合下,专业创新教育的良好效果。
4结语
合肥工业大学水利专业《水利创新训练》实践课,与广泛开展的各类创新活动有机结合,具有全体学生参加,专业导师深入针对性指导,在具体创新设计实践中进行完整、系统的创新实践的优点,与其他实践活动良好互补。结果表明本课程设置使学生的创新积极性、思维和能力都获得了实质性提高。在今后的课程改进中,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专业创新实践对人才基本素质的系统要求,进一步研究课程与目前各种创新实践形式的内在联系,综合统筹,开发适应性的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慧,魏松,张瑞钢等.水利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28(06):116-119.
[2] 雷鸣,罗胜,邓远.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