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治痰饮病学术思想探讨

2018-04-20 05:32
江苏中医药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锡纯冲脉痰饮

何 霞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德阳618000)

张锡纯,字寿甫,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汇通派的杰出代表,在我国近现代医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有效地将西方医学理论和传统中医学理论相结合,并以其自身的医疗实践经验来阐述医理,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其在痰饮病的诊治方面对后世的影响颇大,兹作探讨如下:

1 痰饮溯源

痰饮病是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发生了障碍,水液的输布、运化失于正常,水湿停聚于身体的某些部位而发生的一系列病证。痰饮与宿食、瘀血一样,既是由于人体内的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也是疾病的发病原因。

在《内经》里,虽然“痰”字相关的记载未能找到,但已能够见到痰饮病相关的论述。“痰饮”的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在《金匮要略》中,饮、湿、水实际上为一物,只是在停留的部位上以及临床证候上有所差别。张仲景虽然对于痰饮病的病因和病机未做出详尽的论述,但已经明确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不仅仅是痰饮病的治疗准则,同时也是《金匮要略》中水饮病的基本治则。仲景使用“和”字,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及调和阴阳的思想。但是,痰饮为病并不是单用温燥之药,过于温补,有闭门留寇之患;过于刚燥,有损伤正气之嫌。因此“和之”不仅包括了温补的治法,也有行、消、开、导的治法。

2 张锡纯治痰饮病思想

2.1 敛肾降冲 先秦以来,对痰饮病的形成主要认为是脏腑的气化失司和中焦运化功能失调,治疗原则以肃肺、化痰、健脾为主。由明代医家王节斋所提出的“痰之本肾也,原于肾”,使得痰饮病在理论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介宾也曾提出:“五脏皆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二脏。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

张锡纯认为“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封藏是它的生理基础。若肾脏功能失调,不能封藏,一则肾脏和胃腑由冲脉相关联,《素问·痿论》云:“冲脉者,经脉之海……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在经络循行上,冲脉与足少阴肾经互相并行,又与足阳明胃经在气街相会。肾脏的气化功能失司,继而冲脉之气上逆,胃气随之上逆。冲胃之气“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二则肾“注其气于膀胱”,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胃腑中的水饮不能被膀胱之气所吸引下行而形成小便,从而出现水饮代谢的障碍,痰浊内生。《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痰者亦水也。张介宾曰:“痰之化无不在脾,痰之本无不在肾。”张锡纯吸收了景岳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张氏认为痰的本源在肾,痰的标在于胃。然而痰饮上干的原因,是由于冲气上逆,因此治疗方法宜敛肾降冲。肾脏主封藏,是以膀胱为腑。如若肾之闭藏不固,下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胃腑中的水饮不能被膀胱之气所吸引下行而形成小便,痰饮由此而生。肾之上是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冲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当肾脏的气化功能失司,冲脉之气易于上逆。冲脉上隶于阳明,冲脉之气上逆,胃气则随之上逆,水湿不化,这也是痰饮内生的原因。张锡纯提出多数医生治疗痰饮病惯用二陈汤,但这只是治痰之标,却没有从根本上治疗痰饮。于是张氏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由半夏、芡实、芍药、茯苓、陈皮、芝麻、柏子仁组成的理痰汤,此方的君药是半夏,降上逆的冲气及胃气。芡实重用来收敛上逆的冲脉之气,使肾气收敛,增强肾的闭藏之功。痰饮与水湿本为同一类别,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张氏在本方中又加入了茯苓、芍药一能淡渗而利小便,一能滋阴而利小便也。方中虽有半夏、陈皮,方药组成和二陈相同,却在用意上和二陈汤有很大的差别,张氏认为方中使用陈皮,并不是用其化痰之功,而是用其行气之功,佐半夏以降上逆之气,并以行芡实、芝麻、柏子仁之滞腻也。

2.2 温养心肺 张锡纯认为心、肺之阳气的盛衰与痰饮病的形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心肺属阳,都位于上焦,主人体一身的阳气。阳气之宣通,犹如日丽中天,暖光下照。然而胃中所受纳的饮食水谷,借心肺之阳的宣通,以运化水谷精微而生成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下送糟粕、渣滓而形成二便。清升浊降,痰饮何由而生。如若心肺阳气虚弱,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气受湿邪困阻而不上升,胃气郁结而不下降,饮食不能被运化成为水谷精微,从而变为饮证。痰饮停滞胃中感胀满,停滞膈中感短气,停于肺中感气促,停于咽中感咳吐黏痰。张锡纯自创温补心肺之阳气的理饮汤,方中干姜、桂枝宣通心肺之阳气,茯苓、白术、甘草健脾胃之气,淡渗利水湿。使心肺之阳气健旺,脾胃之气升降正常,则痰湿阴霾自散。2.3 健脾升清 张锡纯自创健脾化痰、止咳平喘的健脾化痰丸来治疗因中焦脾胃之气虚弱,运化无力,酿生痰湿者。此方以白术为君,补益脾胃,佐以消瘀积的鸡内金,使补而不滞,是补益与宣通并用,加南星、半夏用以燥湿化痰。朱丹溪《丹溪心法》中言:“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顺矣。”痰饮虽然是有形之邪,和无形之气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气虚推动无力,气机瘀滞均可导致痰饮的积聚,痰饮停聚于内也易使气机运化不利。故使用健脾升清生山药,使脾胃之气健运,并可使脾脏升清功能恢复,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能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以牛蒡子、陈皮、赭石为佐药,使胃腑的降浊之力增强,脾胃的升清降浊的功能得以恢复。

2.4 祛痰降逆 肺为华盖,位于人体之上焦,肺主行水,是相傅之官,肺脏主宣发和肃降,司呼吸。肺为娇脏,当外邪侵袭人体时,肺脏必先受累,继而导致其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失常,从而使水液的代谢异常,痰饮内生。张锡纯认为肺脏是玲珑通彻之体,具阖辟之机。若其阖辟之机功能正常,才能发挥作用。张氏认为在临床上如果遇到痰嗽的病人,首先应当调理肺脏,以恢复肺的宣发和肃降为治疗要点。张锡纯在临床上喜用赭石,以镇上逆之气,若气虚,可配合人参以益气降逆。同时张锡纯还喜欢重用某些单味药物,如运用一味莱菔子汤治疗痰涎壅盛的喘咳,效果颇佳。

2.5 祛痰开通 痰饮病证多为本虚标实证,但也有痰浊之邪气偏盛而导致气机郁滞的痰厥证,张氏著作中有点天突穴法治疗痰厥之证的记载。张氏还根据痰厥的寒热性质的不同,分别予以麝香香油灌法、花椒汤、明矾汤、干姜汤等上述方法来治疗痰厥证,据张氏所记载的医案均能显奇效。

2.6 善用生龙骨、生牡蛎化痰降火 陈修园认为痰随火而上升,若龙骨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张氏同意此观点并言:“现代人只知此二药能收敛固脱,何其肤浅也。”张氏创立的龙蠔理痰汤用于“因思虑而内生痰饮,痰饮郁久化热,上扰心神,神志不宁”证和从龙汤用于“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证,方中均有生牡蛎及生龙骨,均取其开痰的功效,常获奇效。

3 结语

张锡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治疗痰饮病的方法主要有敛肾降冲恢复膀胱气化、温上焦心肺之阳、健脾升清、祛痰降逆、祛痰开通降火之法;自拟代表方分别为理痰汤、理饮汤、健脾升清丸等方。为痰饮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张锡纯冲脉痰饮
中医名言拾粹
脾胃病从痰饮论治探源及经验
尝药尝出来的神医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方》痰饮病方药探析
从冲脉论治经前期综合征
浅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中医痰饮致悸论
浅谈张锡纯治疗喘证特色
浅析张锡纯大气下陷证与升陷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