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泽 谢术兄
摘 要:因为六年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思维能力、智力水平等,再加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就导致了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领悟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自然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法来摆脱这个问题。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尝试采用新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然后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思维特征进行教学,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分层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分层教学是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作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较强的特点。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学习态度有着较大的影响。分层教学的意义就在于此,使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层教学法还做到了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顺应了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其次,分层教学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热情,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激情也会随之提高,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种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师生平等是分层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过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听,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非常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以及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1.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层
如果想要充分运用分层教学到六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作为分层依据进行针对性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会更加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分层情况建立学习小组,以便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设置不同的课堂小游戏,为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例如,学生在“位置与方向”一课时,老师可以让不同的小组在纸上制作不同的位置图,在图上标示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组画的图出几道问题,不同的组互相交换回答纸上的问题。最后把纸交回到自己的小组手上,查看其他小组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这种做法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2.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由于六年级学生在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数学课堂采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都能达到学生的初级目标,在学生实现初级教学目标后可以为学生量身打造新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在完成每个阶段的目标后又出现新的目标,不至于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因为目标过高而感到胆怯,也不会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过于容易达到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感受。同理,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时,教师要注意到学生的水平能力。在一节课完成后,对那些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重视课后复习,把这节课的知识彻底消化吸收,而对于那些“喂不饱”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预习新的知识。
3.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教师要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设计,因为通过它们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知道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可以从侧面了解教学质量。首先,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给学生制定的总体目标要求要基本一致,并根據不同学生的分层目标制定难度不同的课堂练习。对基础差、能力低的学生要选择注重基础运用的练习题,对比较优秀的学生要给他们难度较大的综合运用力较强的练习题。其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后作业,具体的方法和制定课堂练习的方法相同。这样对症下药不但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且还能让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为评价学生和指导学生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更加完善。
总之,分层教学法适应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同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帮助。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方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2(8).
[2]陈桂春.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1(29).
[3]郝玉晓.小学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