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芳庆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提不起写作的兴趣,其中农村中学生尤甚。试看农村作文课堂,大多都是教师当堂给出作文题目,学生做作文,交作文,过程单调枯燥。再说“奉旨作文”必然产生“作文疲劳”,无法做到“口心一致”“手心一致”,学生的作品不但没有个性,而且毫无灵性可言。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写作兴趣;有效途径
练笔使人们能够在饭后茶余畅谈人生经历,发泄内心情感,于是乎写作变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近些年来,学生的写作得到了重视,作文教学变成语文教学的难点。据调查,农村中学生留守儿童多,家务活繁忙,阅读量匮乏,加之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绝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写作兴趣,没有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面对老师的评语,有的走马观花,有的不闻不问。因此,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都不尽如人意。鉴于此,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那么,当下农村语文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踏上写作之旅呢?
一、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重点在课堂
1.因人而异提出不同要求
教师布置的作文,应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给予不同层次的目标,让学生每次作文都能够达到要求。完成作文后,建议他们在同学的帮助下,自我修改;而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越写越好,从而尝到写作的甜头,写作的兴趣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2.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写作热情
农村物产丰富,尤其是秋季丰收的景象随处可见。一次,我让孩子们走进校园小树林,模仿自己的父母采摘水果,割收小麦,清扫落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尝试,孩子们乐不思蜀。回到教室后,我让他们撰写《秋韵》,孩子们兴致勃勃,提笔而就。
3.从心理上简化写作过程
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告诉他们写作并不难,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两个话题,请学生把自己眼中所看到的和心里所想的说出来,其间教师要适当给予指导,之后把自己所说的话写在纸上,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写作的兴趣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了。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在课外
1.大自然是写作的源头
徐霞客游历名山大川,经考察撰成的《徐霞客游记》,不仅是地理名著,而且是旅游巨篇,还是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农村中学生出生、成长在广阔的天地间,这何尝不是作文教学的优势所在。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田园风光,了解农村的民风民俗,甚或适当地带他们走出校园置身乡村原野。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学生走出校园,漫步在初夏的小河边,孩子们如脱笼之鹄,在田野里畅游,在小河里嬉戏,他们贪婪地玩着,尽情地欣赏着大自然。那时,田野里的麦苗浅鬣寸许,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河水清波荡漾。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互相嬉戏的过程以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在学生的作文里,田野里的一切都栩栩如生,那稚嫩的文字就像快乐的旋律。这已不再是单纯的写作,跳跃的字符里已融入了他们的喜怒哀乐。
2.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写作兴趣的动力
朱熹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又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学生写作,如果没有素材,就会感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随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学生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1)学会积累教材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背诵教材中优美的句子以及精彩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评,续写、仿写、改写教材中的内容。(2)理解积累课外阅读素材。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学生的精神食粮,课外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又一活水源头。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并要求寫旁批,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要进行摘抄,用教材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写出评论或者随笔,使教材素材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3)洞察积累日常生活素材。生活五彩纷呈,处处皆语文,点点是素材。教师要提醒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体味人生百态,并且适当地组织一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做到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发展个性,留给学生创作的空间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关爱、肯定学生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获得心灵的解放,大胆行文。为追求学生独特的表达,在文题上,少写命题作文,倡导学生自主拟题;在语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或平铺直叙,或浓墨重彩,或开门见山一针见血,或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在形式上,鼓励学生不拘一格,自由创造。这时你会发现学生其实并不是不喜欢写作,有些还是颇有“才气”的。
总之,写作对大多数农村中学生而言,一入禅房而顿感花木深深,不知素材何在,更不知如何辟径通幽。或许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教师也有“怎一个愁字了得”之时,但是万不可听之任之。此时教师不但要身先士卒下水作文,而且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主动去写、乐于去写。同时,利用农村有利的地理因素,走全方位开放型的作文教学之路,潜心研究,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怀揣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不断探索提高写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定会有笔底烟花、笔酣墨饱的一天。
参考文献:
[1]张锦兵.中学语文写作兴趣化教学浅析[J].江西教育,2013(10).
[2]李朋飞.试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J].学周刊,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