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 思考 提升

2018-04-19 08:29施晓爽戴璐璐刘志艳
考试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课堂教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

施晓爽 戴璐璐 刘志艳

摘 要:高中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更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使我校的社团活动更加规范,系统,科学,经过层层选拔,我校申报的课题《玛纳斯县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模式研究》在2015年底获准立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德育重点课题,在此后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后的迷茫,愿意在此与大家分享,以求共勉。

关键词:高中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育

一、 《玛纳斯县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模式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模式构想

作为玛纳斯县的唯一一所高中,我们的社团活动源于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如:管乐团、文学社、街舞团、篮球队、舞龙舞狮队、秧歌队等学生社团。这些社团活动看似轰轰烈烈,但却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社团建设不科学、不系统,随意性比较强,没有可操作性强的模式;社团管理比较松散;社团建设制度不健全;社团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得不到保证,社团活动评价体系缺失等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引发了学校管理层深深的思考,认识到了学生社团建设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学生社团建设拟构建一种“双主”模式,即: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四个侧重:第一,侧重学生的兴趣。第二,侧重学校的实际需要。第三,侧重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命力。第四,侧重弘扬地域特色文化。

二、 高中學生社团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 学生在社团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为了解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意向,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对象是学生及家长,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93份,回收率为98.8%;有效问卷583份,有效率97.2%。从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对社团活动参与的意愿强烈,学生非常认同社团活动开展,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较大、存在随大流,哪个好玩选择哪个的现象。

2. 学生偏向体育类社团,导致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学校既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课题组确定体育、科技、艺术、英语共4类社团进行纳新,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数为824人,62.4%的学生都选择了体育类的社团,说明学生更喜欢放松的体育活动,可是六百多人纳入一个社团是很不现实的。

3. 社员无自主管理意识,缺乏独立开展活动的能力

社团虽然名义上是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社团活动,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致使学生对指导教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导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未达到。

4. 社团活动管理制度和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制度建设是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我校的社团管理模式是德育处、团委主导,社团指导老师具体指导和帮助,比较松散,没有建立对社团的审核、评价、监督机制。有些社团虽然建立了本社团的管理制度,但执行起来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性、针对性。

5. 部分社团成员目的不明确,社员流动性较大。

社团运行之初,有些社员参与热情不高,这周参加羽毛球,下周参加象棋,再下次又出现在街舞社团活动现场,每周的统计中,流动的社员达三十几人。究其原因,由于学业压力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随意性较强,认为参与社团活动是一个走出作业堆短暂放松的机会,普遍缺乏明确的参与目的性,一旦发现所参加的社团活动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就另觅它社。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深入探究讨论,找到出现问题的根源,及时纠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三、 针对问题的具体对策

1. 完善社团规章制度,强化过程性评价。

课题组将学生活动情况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挂钩,以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和活动纪律。针对迟到、早退、旷到等情形分别扣除个人综合素质分2分-6分,同时,第一次严重警告处分,第二次勒令退团,并全校通报批评,以此强化管理,规范社团活动。

2. 完善社团内部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课题组通过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将老师与学生负责人同时吸纳,参与社团的组建、运营、管理、评价。一方面完善社团的考核机制,由社团向学校每年报送工作计划,学校通过年底的考核验收,评定该社团的等级,并评选“优秀学生社团”、优秀社团干部等奖项,进行表彰奖励,对优秀社团负责人在学校的各类评优先活动中予以优先加分奖励。开展社团与社团之间的竞赛,强化团间交流互动。

3. 学生自主活动,协调发展。

结合我校“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生存”的校训,树立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让学生活动中大胆参与,群策群力,对于表现积极的同学给予各种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各种指导、培训和锻炼不断提高社团骨干的素质,不断增强社团群体凝聚力,使社团保持旺盛的吸引力与创造力,促进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

4. 搭建多方平台,助推社团活动走向社会。

学校德育处及团委积极搭建活动平台,推动社团活动正常。例如:在校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艺术节,社团嘉年华等等,既活跃了校园文化,同时也助推了学生的成长。在校外,在节假日,将我们的社团学习成果带入社区,残联,敬老院,用实际行动为创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贡献。

我们课题的目的的研究是为了探索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模式,增强学生对家乡地域文化的了解,营造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我们会不断探究,总结,思考,开辟特色鲜明的高中学生社团建设新天地!。

作者简介:

施晓爽,戴璐璐,刘志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新疆昌吉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教育高中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练习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析小学数学课程教育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