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流动儿童课外阅读能力

2018-04-19 08:33张林亚
考试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低年级课外阅读

摘 要: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优越的工作、教育条件吸引了数目庞大的农民工,有些农村家庭为了脱离贫困,甚至举家迁往城市,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流动儿童群体的出现,对教育提出了考验,成长环境的转变,给这些年纪尚小的孩子心理也提出了考验。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这些心理适应能力并不是强的孩子来说,会做出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自卑、叛逆、焦虑、难以融入集体等反应,在学习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低下。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剖析,从而研究出了提高小学生流动儿童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流动儿童;低年级;课外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明确小学阶段应完成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其中,1~2年级不少于5万字,3~4年级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不少于100万字)。课改以后,新课标特别关注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流動家庭中,家长忙于生计、作息时间不规律、早出晚归、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充分参与到孩子的功课中,对于孩子的学习关注得少之又少,对于课外阅读的关注就更缺乏。

一、 流动儿童课外阅读成因分析

(1) 流动儿童的居住环境大多为城乡结合部,或者城中村,环境杂乱,社会条件复杂,对流动儿童有各方面的影响,以及流动家庭条件较差,不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空间。(2)家长对流动儿童的关注程度也不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流动家庭中的父母大多做着辛苦,繁重的工作,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因此能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家长的文化素质也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大多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家长参与到孩子学习中的能力十分有限。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导致了流动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十分不足。(3)大多数流动儿童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阅读何种书籍上,他们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加上一些老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注重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的引导与渗透,因此造成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选择书籍的能力,流行什么就看什么,看的书良莠不齐,更别说能从中汲取营养了,这也造成了流动儿童课外阅读量贫瘠,语文素养偏低。

二、 流动儿童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办法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力,怎样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让儿童的阅读能力,在课内和课外两个方向上同时展开,能恰到好处地融合发力,并且作用于显著地提高儿童阅读能力呢?

(一) 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盲目地让孩子跟从兴趣去阅读显然不太现实,孩子感兴趣的大多是故事性的,画面性的,对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积累没有太大用处,因此,光让孩子跟随兴趣去阅读而不加以干涉或引导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爱读书,更要引导孩子会读书,指导孩子读好书,教给孩子们一些适用的读书方法。因此下面要提到我们生活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几种阅读方法:

(1) 选读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学生有特殊写作需求,或者刻意积累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性地对书籍报刊进行阅读,对读物进行透彻理解和解读,用剖析的眼光阅读。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更深入了解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阅读了《人与自然》一书。选读法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读物的印象,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材积累提高表达能力。(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即针对文章某些重点,进行透彻解读,抓住重点,深入主题,充分品味的阅读方法,元和端礼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精读法,它融会贯通了三种阅读步骤,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眼到、口到、心到,完全钻到书本里吃透文章。(3)速读法。速读法也叫略读,即对书刊进行大致的浏览,注意力集中,重点捕捉文章的关键信息,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在阅读的过程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大化地掌握文章信息,这种阅读方法对学生要求具有较好的语文素养,能在短时间内接收处理大量信息。(4)摘录批注法。此类阅读法其实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书中有价值、意味深刻、值得学习的词语、句段摘抄下来。对重点部分作记号、写注释,把重点难点分类归纳,老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大脑的印象深刻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肢体语言、行为语言等形象记忆,要加强文章阅读深度,动笔摘抄就显得十分必要。还可以将报刊中一些精彩语段,文风优美的句子剪下来,粘贴在自己的笔记本里,闲时阅读品味,仔细揣摩,把这些积累变成自己脑子里的东西。

(二) 鼓励阅读,坚持阅读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是短暂的时间就能养成的,老师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对学生进行督促抽查,根据此中心展开多种活动,例如:读书笔记展示比赛,说书人演说比赛等。利用这些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在活动、比赛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采取积极的表扬、其他方式的奖励等,让孩子乐于参与到阅读其中,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在获得成功后,孩子会更渴望阅读,进而带动起周边同学的参与,班级的阅读氛围浓郁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往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老师要在课上,课外不断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敏感度,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学生才能身临其境到书籍中去,才能忘我地吃透书籍,领教到更广阔的学海书山。

参考文献:

[1] 周皓,巫锡炜.流动儿童的教育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人口研究,2008.

[2] 何智勇.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1.

作者简介:张林亚,江苏省常州市,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低年级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