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核心素养视角谈教学评价改革

2018-04-19 08:42翟柏丽李细荣马仲吉冯焕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改革互联网

翟柏丽 李细荣 马仲吉 冯焕华

摘 要 核心素养的提出推进了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评价作为“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新形势下现行的教学评价很有可能成为教学反馈的难点与瓶颈。通过分析我国核心素养内涵对比教学评价现状,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改革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教学改革;互联网+;电子档案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2-0009-03

1 背景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便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相继构建自己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核心素养统领各国的教育改革,成为引领各国各项教育活动改革的关键。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趋势、大力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 我国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

日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已正式发布,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逐渐代替了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我国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

可以看出,我国当代教学的价值取向正从掌握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学科思想来探究的方法技能与长远发展所需要的能力获得;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真实情境中处理问题的方法,重视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学习。

核心素养实则是对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尽管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只有全面凝练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评价标准,改革以往的教学评价,方能推动教育发展。

3 现行教学评价反思

现行教学评价很有可能成为发展核心素养的难点与瓶颈。

首先,评价标准单一。现行教學评价常常以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略其他素质能力的拓展。然而一次考试难以全面评测学生的学情,尤其是对学生的具有内隐性的内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测量,更是无从谈起。

其次,评价标准不明确。我国现行课程标准虽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角度对课程主要学什么、学多少做了详细规定,而对大部分学科需学到什么程度要求不明,难以量化、分级,缺乏明确的能力表现标准[2]。

最后,现行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技术落后,考试测评仅专注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无法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地获取学生学情数据。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肩负着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教改重任,现行的教学评价已难以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步伐。因此,转变和创新评价理念、方式、方法和内容,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途径。

4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评价的改革原则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本文对教学评价的原则提出改革方向。

科学性 教学评价作为核心素养得以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重构科学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与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厘清发展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细化并制定基于能力与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颠覆传统的以学业成绩为内容的评价,拓展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手段,严格依据学业水平质量标准进行考试与评价。

人本性 人本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尊严、潜能和整体性,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人本性指出学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发展需求,建立学生需要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因学生的需要而为,更容易被学生认同与喜欢,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与发展自由性,使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综合性 核心素养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强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包含从智力、品德到价值观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素养与能力;核心素养实现从学科知识衡量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衡量。基于核心素养建立起来的教学评价,必须打破以往评价中的学科限制,使跨学科能力的综合评价成为可能,最终形成各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多元综合评价。

多元性 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既要细化明确,又要重视开放性“目标”设定;评价过程既要立足于内容,又要超越内容的禁锢,让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和个体差异相联系,在真实情景中捕捉学生能力的真实表现,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倡创新,实现多元性评价。

发展性 学生学习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而教学评价应做到不断围绕学生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动态、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学生的成长动态:记录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换和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内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最后给予及时反馈显得尤为重要。

导向性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准确描述学生的发展轨迹并反映学生阶段性的学情,激励与引导学生实现真正发展。作为教学起点,教学评价是教师备课、讲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自我检查修正的手段。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价中测试增多,只有在激励、导向、反馈与调整上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结合度更高,方能使学生在教学评价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5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评价的改革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原则,重新构建学科质量评价标准、内容与手段等,以期实现教学评价的改革。

丰富评价标准

1)打破以往的唯学生分数论,要求评价标准面向学生全面、均衡发展,细化并定制基于能力与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2)充分考虑学科多样性和学生年龄差距的阶段性,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和级别标准,从根本上转变和优化现行的评价方式。

3)细化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学生学习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使评价标准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

突出评价内容的情境性和针对性 依据核心素养下的评价标准,选择与此相适应的评价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内容从以往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测评,转向对学生多方面潜能发展的综合测评,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体现。因此,要求评价内容应突出其情境性和针对性:评价内容设计时,其素材选取应与社会、经济、自然与科学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给学生更多在真实生活场景中解决问题的机会,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拓宽评价主体范围 以往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单一,大多数的评价工作都落在教师身上,导致教师难以顾及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评价片面、不准确等问题。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扩展教学评价主体。一方面增加自评、互评、他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视角的评价,当多视角的评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另一方面在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中,学生作为自身学习的第一责任人被赋予很重的评价权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元认知”,最终学会批判性地客观地评价事物。

创新评价方法与手段

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均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难以实现标准和精确的量化评价,而“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为发展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评价带来契机。新型的测量工具与量规可尝试将核心素养转换为可测量的外显表现,并打破以往的量化评价,加入质性评价,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跟踪,关注学生在学习发展方面的每个“质”的变化。通过个性化、情景化的质性评价,能够弥补量化评价的不足,全面描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发展趋势,从而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凸显评价这一重要环节的调节与改进功能。

2)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是一个连续发展的动态过程,何况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评价,更需要多方面的、全面的数据来支撑。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将连续性的过程性评价融合于整个评价之中:每个学习个体的学习过程应被划分为细小单元,而每一个细小单元的学习效果需要有一个形成性的测评来进行诊断性评价,最后根据各类学习数据综合分析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情况,做出终结性评价。

3)评价手段信息化。随着大数据与“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内涵,优化了教学评价对教学改革的制约性问题,用于进行学习测量的工具与手段日益凸显多样化与整合化,教育数据也呈现出量大、类型多、获取和处理速度快等特点。精准的数据收集是学习测量的关键,是进行科学化、精准化学习分析的基础,更是及时反馈的前提,评价手段信息化提升了评价价值。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随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的能力与素养需选择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常见方法有观察法、表现性评价、问卷调查法、作品多维评价法、评价多分制法、教师随堂评价法、成长记录袋和新型的学习测量工具与量规等,在恰当的场景选择一种或几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获取学生的真实学情,促进学生发展。如通过建立学生成长电子档案袋存放其各阶段的学情与作品成果,帮助学生随时回顾学习变化进行自我评价,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而评价量表的建立更加适用于相对较灵活的情境,如讨论、小组活动、作品评比等可以利用量表评价。首先,评分量表多项维度能清晰地描述学生需达到的能力目标与评分标准,学生和教师均能一目了然地获取信息;其次,评价量表由学生执行任务前与教师共同讨论产生,无形中赋予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控制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自己的学习规划;最后,学生探讨量表和最后进行自我评价等,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結语

我国在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相对欠缺,还需深入研究借鉴国际已有的评价,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加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探究。一线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积极创设核心素养评价所需的问题情境,不断优化以加大核心素养评价力度,在实际教学中探索和累积改革经验。最后,及时准确的教学评价是有效施教的前提,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习测量的全面性与准确性,是接下来需要关注的问题。总之,只有真正落实教学评价的改革,方能助学生实现真正面向未来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7(2):145-154.

[2]姜宇,辛涛,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3]孔凡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难题的破解对策[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1-6.

[4]谈松华,黄晓婷.我国教育评价现状与改进建议[J].中国教育学刊,2012(1):8-11.

[5]向颖.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思品课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建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7):21-24.

[6]柴爱玲.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7(7):52-53.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教学改革互联网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