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慧慧
2016年11月7日,《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稿审议通过,从而确立了未来我国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基本框架。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在法人属性、产权制度和政府扶持政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身为民办幼儿园的举办者,面对民办教育政策外部环境的改变,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今后该如何发展?从最初的震惊、迷茫,到后来的平静思考和理性分析,我以为,民办园应该在新的改革浪潮中寻找机遇,在压力和危机下寻求突破,顺应时代发展,明确自身定位,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以质量求效益、谋发展。
一、直面分类选择,明确自身定位
在深入学习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地方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我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选择的理解是:选择营利性,意味着幼儿园的用地原则上只能是出让性质。如果原有土地是划拨性质的,就需要改为出让性质,这需要承担一笔数额不菲的出让金和有关税费。同时,营利性意味着园所经营要自负盈亏,独立承担和应对所有市场化的政策和环境;选择非营利性,虽然可以在财政、土地、税收、师資等方面享受政府的大力扶持,但要放弃办学收益。我园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用地性质是教育划拨土地,近年来累计投资近两千万。在社会效益方面,一直保持着良好发展的态势,具有较好的品牌优势。根据我园的发展现状,我的倾向性选择是向非普惠性、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方向发展。一方面,要稳扎稳打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充分对接市场需求做好服务,为民众提供优质教育,以期在非普惠性高端民办园市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要积极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127号),修改章程,进一步做好规范办园的各方面工作。
二、坚持内涵发展,以质量求效益
不管外部政策环境怎么变化,学前教育的本质永远是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自己”,修炼内功,回归教育本质,以质量求效益,是当前应对外部政策调整和变化的最有效办法。
教育质量的评价既来自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水平,也来自社会的口碑。幼儿园的课程、师资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都是影响幼儿园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就我园来说,我们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持续的努力:一是强化课程建设。运动课程是我园的传统和优势,目前我们正积极采取园本教研开发、专家外援指导等方式,推进以运动课程为中心,配合社会实践课程、艺术课程和常规的五大领域课程等的“1+X”园本课程建设。二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比如完善激励机制,将考核制度和教职工工资制度密切关联,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归属感;营造和谐竞争氛围,鼓励教师比学赶超,师徒帮带,共同发展;创设展示平台,从教研到活动,让教师成为专业发展的共同体。三是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形式,切实解决家长急需解决的问题,把服务落到实处。
三、顺应市场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政策引导下的市场变化,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敏锐感。分类管理政策背景下允许民办学校营利,会吸引大量民间资本进入民办幼儿园市场,导致竞争态势更加复杂。对于中高端园所的发展而言,将承受“两面夹击”的局面,一方面是普惠性民办园会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还要应对高端的、具有优质品牌形象的集团化办园趋势和资本与幼教行业的联姻。
面对市场的挑战,要实现园所的可持续发展,就要遵循市场规律,不断优化管理,优化课程,优化环境,以质量和品牌赢得一席之地。面对分类管理新政,我们也要坚信国家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修法初衷和智慧,同时寻求专业指导,在新的法律框架内做好园所转型升级的发展规划,走改革创新之路,最终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办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