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君
浙江省龙游县中医医院 浙江 龙游 324400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更年期常见病,是指妇女在围绝经期的一段时期出现一些与绝经有关的症候,是由于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变化使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如烘热汗出、月经紊乱、精神状态的变化、心血管系统与生殖泌尿系统的病变及骨质疏松等,其轻重不一,重者严重影响更年期妇女的工作、生活质量。近来,笔者临床采用补肾疏肝汤加减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7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5~54岁。平均年龄49.5岁,病程3个月~7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病程小于1年20例,1~5年11例,大于5年9例;对照组38例,病程小于1年19例,1~5年10例,大于5年9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依据《中医妇科学》有关章节诊断标准拟定如下:①月经周期的改变,月经紊乱,或量多、血崩,或推迟、稀发、闭经。②血管系统症状:烘热、汗出、目眩、心悸等。③精神神经症状:情绪易于激动、抑郁、忧愁、失眠,甚或情志异常。
2.1 治疗组:予以口服自拟补肾疏肝汤。药物组成:枸杞子、菟丝子、怀山药、淫羊藿、鸡血藤各15g,熟地20g,山萸肉、炒白芍、醋柴胡、酸枣仁各10g,浮小麦(包)30g。加味:偏阴虚者加龟版(先煎)15g,女贞子、旱莲草各10g;偏阳虚者加巴戟天、仙茅各10g;潮热汗出者加碧桃根、煅牡蛎(先煎)、糯稻根各15g,煅龙骨10g;心烦失眠加麦冬、炙远志各10g,夜交藤15g;头痛眩晕加丹参、天麻各10g,川芎6g,钩藤15g;气虚脾弱加党参、炒白术各10g,黄芪15g;若肝经郁火明显者加山栀10g,夏枯草15g;若有痰浊、胸闷者加制半夏15g,陈皮、石菖蒲各10g;小便频数者加乌药10g,桑螵蛸、益智仁各15g;皮肤干燥瘙痒者加当归12g,制首乌10g,白鲜皮15g;腰痛如折者加川断、杜仲、桑寄生各15g。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服药期间禁忌辛辣刺激之品。
2.2 对照组:口服谷维素每次0.01~0.02g,维生素B1每次0.01~0.02g,3次/日,4周为1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治愈:服药后热汗出,情志异常等症状消失,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年内反复数次者。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停药后易复发。无效:经服药4个疗程,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1]。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更年期综合征可归属中医学“经断前后诸症”范畴,主要由于妇女年过“七七”,肾阴不足,导致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灼伤阴液,致使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或肾精不足,肝血亏虚,致肝失濡养,疏泄失职而出现潮热、汗出、情绪激动、情志异常、腰膝酸软等一系列绝经前后诸症。笔者长期观察发现,本病患者肾虚肝郁证很常见,故以补肾疏肝为法立方。自拟补肾疏肝汤方中熟地、山萸肉滋养肝肾,枸杞子有补益精气之功;菟丝子、淫羊藿补肾冲任;山药补脾益肾,补后天以养先天,酸枣仁养心安神,具有镇静催眠、安定镇痛等作用;鸡血藤养血活血且能通络,浮小麦安神敛汗,柴胡疏肝理气。诸药合用,补肾疏肝以调冲任,结合辨证兼调脏腑阴阳,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